陈继儒 1629年作 行书小词三首 手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中国明清书画展”,2003年10月14-19日,东京中央美术馆。
万历十三年(1585),陈继儒与董其昌一同参加了应天府举行的乡试,双双落败,不幸落第。之后,董其昌于万历十七年(1589)中举;陈继儒则毅然下定决心“谢去青襟”,说:“住世出世,喧静各别,禄养色养,潜见则同……读书谈道,愿附古人”,从此隐于市井山林,纵情山水。
相对于集朝廷高官与书画宗师于一身的挚友董其昌,陈继儒则属于低调的文人雅士。陈继儒四十三岁时,顾宪成及众多名贤邀请他前往东林讲学,被他婉言谢绝。
其四十八岁时,“琴川耿矦新子由祠建楼,延四方理学名工开讲社,府君以疾辞”
六十岁时,青浦邑徐公举行宾筵大典,恳请继儒前往讲学,继儒苦辞不往。诸多扬名立万的机会,均被他婉拒。陈继儒七十三岁时,光禄寺卿荐举继儒,说:“职未识其人,而久读其书,见其博综典故,谱通时务,真有用之才,而浮之江湖,此臣者当加以一秩,如先朝文徵明,故事者也奉”。七十四岁,得给事中吴永顺的荐举。七十六岁,工部侍郎沈演攘疏内再次荐举继儒。在他八十岁时,江西巡抚解学龙又荐举他,石斋先生(黄道周)也曾说过:“雅尚高致,博学多闻,人皆老成,足备顾问,则臣不如华亭陈某者”。
陈继儒作为这时期文人雅士的典型人物,在文学和书画艺术上都卓有建树。根据董其昌为陈继儒《白石樵真稿》作《序》曰:“四方使日走公,东西京于南北驿,越凌桥而至者,不远万里,征公文。公文出,即传四方。所题缣素,或赠寄和倡诗,一传人口,即传海内” 在当时,陈继儒书法的社会影响力巨大,一直辐射到国外。
本作《行书小词三首》卷,可以透彻的理解陈继儒对苏东坡、米芾等书法大家追奉,深秀古雅、质朴刚健、清雄拔俗,其点画精妙、意境空阔,充满文人雅士的蕴藉俊逸之趣。行笔欹侧相间,随处可见米芾结字之神采;字体大小错落有致,字距行距都较为疏朗,字与字之间大多数是两两相连或三字相连,打破了单字存在的单调,如“仙府”、“最清”、“读一行”等等;并利用长线条的用笔来调节通篇的空间关系,如“冠”、“舞”、“行”字。而且“冠”字处理的迥然有致,最后一笔的竖画如神来之笔,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在通篇布局上使得本行气脉贯通,后世如八大山人早期书作亦学陈继儒,“冠”字结果即源于此。类似的处理让整幅作品生动活泼,笔势跳跃明显。此作用笔翻折变化多,通篇作品精神饱满,应是陈继儒得心应手之作。
《行书小词三首》是作于己巳(1629),时陈继儒72岁,为其成熟期典型风格。
“小词三首久忘之矣,己巳季冬偃曝之暇偶忆及之,复书一过,如见异方人作也”。
陈继儒撰《偃曝谈馀》,“偃曝”,谓偃卧曝背也。用《文选》王僧达“寒荣共偃曝”之句。孟浩然也有:“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陈继儒取在自序中说其平日与客谈者抄撮成书,无他考证。所纪历代年号一则,遗漏尤多。前有自跋云,入冬喜负暄读书,故以偃曝名之云。
陈继儒存世书作并不少见,公立博物馆藏书画作品约记200件,而手卷类行草书作品较少,见于典籍者可知有故宫博物院藏《行书半研斋诗》、《行书词》、《行书诗》、《行书众响斋》;中国历史博物馆藏《行书闰中秋诗》;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词》、《行书梦游峨眉诗》、《行书自书诗》;上海古籍书店藏《行书诗》;山西省博物馆藏《行书记东坡杂事》;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行书峨眉行》;沈阳故宫博物院藏《行书草堂漫笔》;广州市美术馆藏《行书白居易池上篇》等。《行书小词三首》不逞多让上述作品,其所代表的成熟期风格清婉雅致,潇洒自然,别有韵味,每个笔画及每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了作者之学识风度,其法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lot:0638
更多陈继儒 1629年作 行书小词三首 手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