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2,200,000-4,2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备注:
• 北京重要私人户出

本品口微撇,斜弧腹,圈足,口沿和底足分饰青花弦纹,主题以斗彩为饰,一面绘翠竹葡萄,翠竹枝干仅以青花描画,竹叶以青花勾出轮廓,釉上填以绿彩,尽显翠竹的生机盎然。葡萄主藤也仅以青花勾勒,叶片在釉下青花轮廓内填绘黄绿两色,藤蔓覆以黄彩,以表现北方秋日的季节特征。画面视觉中心为两串颗粒饱满,让人垂涎欲滴的葡萄,其中以成化朝特有的“葡萄紫”彩釉表现已经成熟的颗粒,以矾红彩填绘未熟籽粒,形象逼真地再现了葡萄成熟时期的自然状貌。另一面绘桑椹(锦荔枝)纹,主干只以青花勾绘,叶片以青花为廓内填绿彩,个别叶片辅绘黄彩,以凸显夏秋之交的季节特征。三颗成熟的桑椹,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分别衬托点染,把桑椹成熟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土坡、草丛仅以青花勾画,略写其意。本品以简练的笔法 、巧妙的布局,提炼了题材中最核心 、最具美感的部分,表现其中的意趣。杯子外壁的两组纹饰,有主有次,主纹饰是满架葡萄,间饰竹子,次纹饰是果实藤架,隙地加饰浅草坡石,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飘逸、气韵灵动的感觉。底足青花双方框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宪宗本人艺术素养颇高,书法绘画皆有相当成就,在其统治时期“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此时御窑厂的工艺水平愈发成熟精湛,供御品的遴选制度极为严格苛刻。故成窑青花、斗彩、杂釉彩、颜色釉等品种均取得极高成就,其所烧制的斗彩瓷,更因“用色浅深,颇有画意”而冠绝古今,名品迭出,鸡缸杯、葡萄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均为一代绝品。明末谷应泰《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人物莲子酒盏、五供养浅盏、草虫小盏、青花纸薄酒盏、五彩齐筋小碟、香盒及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可见时人对斗彩葡萄纹高足杯评价之高,甚至超过尽人皆知的鸡缸杯。
葡萄本身象征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缠绕的葡萄藤蔓则有江山有继、绵延万代的美好寓意。宪宗皇帝在太子时期经过废立之变,入继大统后又子嗣凋敝,故其本人对葡萄纹的特殊偏爱,也在情理之中。
独特的满架葡萄纹饰在清代已被视为成化酒杯的典型纹饰之一,如清代程哲在《窑器说》中就提到了成化酒杯的八种特色纹饰,“成窑酒杯种类甚多,有名高烧银烛照红妆者,一美人持烛照海棠也;锦灰堆者,折枝花果堆四面也;秋千杯者,仕女戏秋千也;龙舟杯者,斗龙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画周茂叔爱莲,一面画陶渊明爱菊也;娃娃杯者,五婴儿相戏也;满架葡萄者,画葡萄也……又鸡缸,上画牡丹,下画子母鸡,跃跃欲动。”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书画鉴赏家高士奇偶然一次见到成化斗彩鸡缸杯,便写了一首《成窑鸡缸歌》:“世人耳目贵所少,龙勺鸡彝竞爱宾。……红妆袅娜蜡泪垂,万花锦谷扬葳蕤。春阴隔院秋千动,浓香满架葡萄披。”诗中高士奇细数了成化时期各种花纹的斗彩酒杯,而其中的“浓香满架葡萄披”描述的正是此成化斗彩葡萄杯。而葡萄纹自元代以来便逐渐成为瓷器纹饰的主要元素之一,但是传世瓷器的纹饰大部分是折枝或者缠枝葡萄图案,像此杯如此满架葡萄纹饰,目前仅见成化一朝。
本品之外壁纹饰除葡萄与竹纹外,其中为桑葚还是金铃子亦有不同说法。金铃子在明代被称作癞葡萄、锦荔枝,此种瓜果开裂后内有红色果实,亦有多子多福之寓意,而本品果实紫彩之上缀以矾红彩以示红果之色,与明人说法更为贴切。
成窑酒杯早在明末便已颇具盛名,甚至远超永宣。万历时期的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中提到了当时鉴藏风气的转变:“……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盖两朝天纵,留意曲艺,宜其精工如此,然花样皆作八吉祥、五供养、一串金、西番莲,以至斗鸡、百鸟及人物故事而已……”可见在彼时成化瓷器便超过了永宣,而其中的“一串金”便或是成窑葡萄酒杯,在时人心中也超越了斗彩鸡缸杯。
在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又载:“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师,则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余为吐舌不能下。”明人王世性在《广志铎》记载道:“本朝以宣、成二窑为佳。……宣窑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广志铎》成书于明万历丁酉,这段文字清晰的讲出了明代宣德与成化官窑的各自精彩之处,及为时人推崇的原因。
首都博物馆藏有成窑葡萄酒杯一对,此对杯就出土于北京黑舍里墓,其墓主人为黑舍里氏,为七岁的小女孩。据志文可知,其祖父为清代辅政大臣索尼,其父为康熙时期重臣索额图。而正是黑舍里氏去世的这一年,高士奇便作“宋钧窑瓶歌酬苍林”一诗,便提到成窑斗彩及宣窑霁红盘价在宋瓷之上,可见时人仍然认为成化官窑瓷器的重要性。
叶梦珠在其《阅世编》中记录了当时瓷器的相对价格,再次描述了成化官窑瓷器的昂贵,并提到在康熙甲寅年由于吴三桂事件的影响,瓷器价格对于往年而言又涨了五倍,即便如此珍贵瓷器亦不可得。作为康熙重臣的索额图,为女儿陪葬的是一对当时极为贵重的斗彩葡萄杯,可见当朝权臣亦对成窑酒杯一掷千金。
遍查国内外拍卖记录,此种成化斗彩葡萄纹器物尚无一例见诸于市,本品或为市场上仅见孤品,其珍罕程度不言而喻。宪宗一朝,御窑厂烧瓷登峰造极,巧绝天工。成化早中期,景德镇以先帝治下巧工佳瓷为范,尤尚宣德高风。至末年,始见如鸡缸杯一类独辟蹊踁、艺臻技绝之品。目前学界虽没有就烧造新品的确切时间及原因达到共识,但均指向万千宠爱之万贵妃。成化二十一年(1485),御窑厂耗费庞大,有上书劝止烧造瓷器之录,是以此类珍品之制作年代,应为二十一年以前十载左右。
成窑以其晚期瓷器著称,多为小巧静谧之品,乍看谦逊,不为陈列而制,却宜于把玩掌中。此时朝廷对御窑厂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是以成化瓷质较前朝大大提升。刘新园认为成化年款以宪宗少时墨迹为范,而斗彩上惯见之双方框款,则为成化晚期创新。此类品亦有见葡萄高足把杯例,明代人称之为“五彩葡萄撇口扁肚把杯”。在其出现之前,人们一直以为明代宣德官窑高足杯最美,此杯问世后,更受世人喜爱。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七年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铜镀金包镶什件画太极图洋漆器箱二件,内一件盛成窑茶圆六十二件。内一件盛成窑茶圆七十四件,传旨各配镶棕竹边锦匣。”可见雍正皇帝对于成窑酒杯之珍爱。而清宫所贮成窑酒杯数量极为少有,如乾隆十五年各作成做活计档记:“太监胡世杰交:……成窑五彩葡萄酒元二件。”可知台北故宫现藏三件成窑葡萄杯,本品或与其中一例成对。雍正乾隆时倾慕前朝,多有仿制而不得,与成窑相去甚远,难得其神韵。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例雍正、乾隆所制仿品,可资参考。
成化斗彩需先以青料双勾图案的外轮廓线,局部用青料点绘,入窑烧制青花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再在半成品上填黄、绿、紫等釉上彩颜料,入炉烤烧;又经一次严格挑选,再以矾红彩填画入炉烘烤,出炉后无任何瑕疵方可被选作御用瓷器。一般来说,每一件成化斗彩瓷器要经过三次入炉烧制、三次挑选,从而导致成化斗彩瓷器成品率极低。
从珠山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成化斗彩成品得知,成化时期带有矾红彩的斗彩瓷器被摧毁率极高,且被淘汰的原因几乎都是矾红彩出了问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因为烧成温度偏低,红色脱落严重。矾红彩的色调既与原料配置有关,也与彩烧温度、彩烧时间关系密切。同样的矾红颜料,如果彩烧温度和时间掌握得恰当,就能得到鲜艳的红色;如果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会使部分氧化铁溶入底釉中而使红彩的色调闪黄(应该是发暗无光泽)。由此得知,成化时矾红颜色特别娇贵,烧成温度浮动范围非常有限,当年的窑工在烧制斗彩瓷器的最后一道工序——矾红彩时,只能全凭经验,既要控制窑炉温度不能超过前期黄、绿彩釉的烧成温度,又要达到一定温度把矾红烧熟。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烧成温度低于预期温度,从而只能就地掩毁,大大降低了成化斗彩成品率。

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六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金辉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成窑五彩葡萄酒圆一件……旨着俱入百什件,钦此”
—《乾隆二十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

咸丰一年:颐和轩查…成窑五彩葡萄酒圆一件(俱紫檀座)
– 《颐和轩百什件档》

lot:5332

更多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