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王 小楷洛神赋 手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说明:
1.孙尔凖、孙慧翼、恭亲王奕訢、陈介祺、胡燏棻、伊立勋、高络园等旧藏。
2.林则徐题跋。据后跋林则徐所题“孙文靖公官翰林时,成邸屡以文字相属,此卷所以报也”可知,此卷为成亲王报答孙尔凖求教之礼。孙尔凖(1772-1832)字平叔,一字莱甫,号戒庵,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至浙闽总督,曾解决彰化械斗事件,安定台湾民心。为官政从宽大,努力修举水利。谥文靖。学问淹贯,善诗词,兼工书法,笔意似赵孟頫。著有《泰云堂集》。
3. “寿卿珍赏”为陈介祺藏印。原印为故宫博物院藏陈介祺自用印之一枚。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受卿,号簠斋、海滨病史,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陈官俊子。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官至侍读学士。精鉴赏、富收藏。著有《簠斋金石文字考释·印集》《十钟山房印举》等。
4.孙慧翼,字子云,行二,江苏金匮人,闽浙总督孙尔准之子,曾任兵部郎中,后为候选道。辑《艳秋阁印存》二册。
5. 奕訢(1833-1898),号乐道堂主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奕訢收藏颇富,恭亲王府有藏书楼多处,主要有“多福轩”、“乐道堂”、“正谊书屋”、“庆宜堂”等,所藏宋元名椠近百种。书画最为精粹,唐、宋、元、明四代名人真迹书画作品有数十幅,如晋陆机《平复帖》、唐代的韩幹《马图》等极为珍贵。
6.“寄虹山馆珍藏”为胡燏棻鉴藏印。胡燏棻(1840-1906),安徽泗州(今泗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纳资为道员。1891年任广西按察使。1894年奉命在天津小站练兵,号定武军。次年上书主张变法自强。后督办芦津铁路,任顺天府尹。1898年奏请用新法操练陆军。后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900年后任关内外铁路会办和刑部、礼部、邮传部侍郎。1906年任邮传部尚书。
7.伊立勋(1856-1942),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琴馆主,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室名石琴馆,福建宁化人,伊秉绶后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大家,真草篆隶无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绪无锡知县,民国时期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8.高络园(1886-1976),字绎求,又字弋虬,号络园。浙江杭州人,寓居上海。工书画,花卉人物而外,尤工画竹,画竹得清秀之致。其书画处名“络园”,因此为号。工篆刻,取径浙派,融会徽派及明代名家之法,所作工稳端庄。富收藏,精鉴别。
9.上海博物馆旧藏,入藏编号为:196893

成亲王永瑆作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皇子身份跻身清代书坛,在中国漫长的书法史中,为历代皇族书家之出类拔萃者。身为皇子的永瑆,在乾隆皇帝喜好赵孟頫的影响下,一生勤勉于帖学。英和认为:“成哲亲王为孝圣宪皇后所钟爱,升遐之际,颁遗念得陆机《平复帖》,王宝之,此诒晋斋所由名也”。 可见,永瑆于乾隆四十二年受圣宪皇后赠送晋陆机《平复帖》,故而取斋名“诒晋斋”也表明了永瑆书学的取向。而后又称:“成哲亲王书,自幼习赵妙得神理。年五十一随扈滦阳,始改入率更之门。逾数年,以当日书洪范径二寸余大楷挂幅霉损十二字,令余补成,辞以不敢续貂”。所以,成亲王五十以后的书风是融合赵孟頫帖学和欧阳询之碑刻于一家之体。
成亲王为孙尔凖所书小楷书《洛神赋》卷,以名贵的“金粟山藏经纸”写就,字小而气象不拘,笔笔刚劲有力,用笔提按自如,节奏明快,兼取欧阳询、赵孟頫法,清雅俊秀,笔画精良,于性情见法度,规矩中杂婀娜。成亲王行、楷书常见,小楷书不可多得,除公藏数件以外,散见于书画、碑帖之题跋。据林则徐后跋所称:“孙文靖公官翰林时,成邸屡以文字相属,此卷所以报也”。孙文靖公(孙尔凖)于嘉庆十年(1805)中举,“官翰林”在本年之后,时成亲王54岁,“屡以文字相属”孙尔凖,然后“此卷所以报也”,应为后来之事。其事亦与此时成亲王揉合欧赵终于自成一格之书风相合。类似的风格可参见成亲王于1816年所书《笙赋》,其结体以欧为主,兼含赵书风韵,端庄典雅,雍容流利,体现出的谨严与高深的艺术修养。
成亲王对《洛神赋》是非常之熟悉的,不仅在于其对赵孟頫多次书写《洛神赋》的了解,并多次摹写,甚至补书过赵孟頫《洛神赋》。道光十年,南海吴荣光撰集《筠清馆法帖六卷》卷五“元人书”,其中有《赵孟頫洛神赋》,成亲王补前缺。此外,道光九年至二十七年,番禺潘仕成撰集《海山仙馆藏真十六卷》卷八癸卯也收有《赵孟頫洛神赋·永瑆补前二十四行并跋》,二者应为一卷。张伯英评云:“元赵孟頫书,卷首失廿四行,成邸(成亲王)补完松雪此书实胜他作,虽未臻纯古,而周规折矩,非若他作一味圆匀,成邸所补悉用欧法,行笔伤于直致,非合作也”。 成邸书50岁以前,多取赵法,晚年稍加唐人意味,尤致力于欧楷。此处成邸所补书当在其50岁以后,所补廿四行皆用欧法,张伯英评其非合作,实指成亲王晚年习欧书是为了有意剔除多年习赵甜软的弊病,成亲王于此处用风格截然不同的欧书来补赵帖或可正说明其立意所在。
启功先生说:“我们旗人写字,可以说,没有不从成王入手,甚至以成王为最高标准的,(溥)心畬先生岂能例外”。启功先生在《诒晋斋书小园赋卷》跋云:“怡晋斋书,发源松雪,中年以后,于懋勤殿获见米元章蜀素绢,故行书直追之。晚年楷书力摹欧书《邕师塔铭》(《化度寺碑》),每以严整自矜,盖俱有意破初年所染松雪积习。然甜软之习,实在于赵书赝作中,而真迹固不尔也……此等卷在光绪时,通行市价皆值百两,今为砚寿轩中清玩,信可珍也”。启功先生认为,成亲王晚年习欧书《邕师塔铭》是为了有意剔除多年习赵甜软的弊病,而赵书之甜软是因为学习者着力于赵书膺品所致,赵书真迹是从来不甜软的。可见,启功先生对赵书极为推崇,而其本人书法也发源于赵欧,兼二家之长,俏丽劲拔。不仅如此,启功先生这段话也暗示了成亲王《诒晋斋书小园赋卷》的价值:“此等卷在光绪时,通行市价皆值百两”。同理,亦可推论本卷的价值所在。

lot:0934

更多成亲王 小楷洛神赋 手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