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民国 青花粉彩小杯 (一组十四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10,000-2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海上聚英
—— 张仲英、俞氏家族户出陶瓷精萃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远东第一大都会,被赋予“东方巴黎”的美誉,而在这些高楼大厦间总有一些熟悉的“老上海”的味道:梧桐树、小洋房、弄堂里……
“海派”一词,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一些作家的创造,海派和京派象征着中国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京派是传统的正宗,海派则是叛逆的标新立异、中西结合的产物,充满浓郁的商业色彩和民间色彩。上海的曹聚仁先生对之有一个生动点评:“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则如摩登女郎。”上海文化在外来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之间,在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呈现出开放的姿态,敢于打破成规,锐意革新,广采博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成为“海派”文化的精髓,并体现于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
晚清至民国初期国力渐衰,上海转向近代文明,大都市开始发端,外来资本、民族资本云集上海,接纳世界先进的电力、制造业,又引进现代建筑、交通、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成为全国一等的大都市,生活较为安全和便捷。大部分封建遗老、达官贵人移居上海,加上在此地生活的洋人日多,产生了收藏和交易的需求,形成了市场。
上海的收藏以江南文人收藏为基础,即官、商、士为主体,成为收藏业的“半壁江山”。这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见微知著的名流收藏群体,如胡惠春、张葱玉、庞莱臣、吴湖帆、蒋祖诒等,这些人亦进一步影响了同时代的许多收藏家。郑重《海上收藏世家》一书中收录与上海有关的收藏家43人,收藏行为大多发迹和兴盛于民国。他们之中,有的是官员,如盛宣怀、张静江;有的是商人,如周湘云、刘靖基、庞元济;数量最多的还是文人阶层,如吴湖帆、张大千、钱君匋、戚叔玉、施蛰存等。这一时期的收藏家对保护中华文物、促进后来的国有博物馆建设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次拍卖幸得海上藏家踊献片玉,其中囊括民国海上重要古董商张仲英旧藏数十例及宋乃森、俞恩培等民国实业资本家瓷杂遗珍,均为后代家属提供,部分为80年代落实政策退还,来源确切可靠,尚可管窥海派收藏一隅。
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在五马路开设“聚珍斋”古玩、珠宝行,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大店铺,经营项目以明清官窑为主,兼营古玩、金石、书画。张仲英18岁当掌柜,鉴别文物眼力极佳,就连古玩商仇焱之也自称晚辈,经常到“聚珍斋”购货。张氏为苏州望族,其父张揖如,号西桥,原籍江苏武进,为近世竹刻巨擘,与江南和沪上金石书画名家俱善,尤擅扇骨微刻,缩写金石,每以阳文刻至数百字,字文如胡,鬼斧神工,称誉于时。其工超乎匠艺,具有书画意境,深获吴昌硕、褚德彝等同道称赞。其子张宗宪、张永珍、张宗儒等更是当代***古董商,频频创造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
海上聚英—— 张仲英、俞氏家族户出陶瓷精萃(Lot5801-Lot5821)
lot:5801
更多清-民国 青花粉彩小杯 (一组十四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