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白玉海水龙纹烛台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乾隆年制”款
烛台属照明器具之一,是指带有尖钉或空穴以托住一支蜡烛的无饰或带饰的器具。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南朝时烛台式样较为丰富,有狮形、单管,双管、四管、荷花形等,隋唐时期的烛台底座常刻有精美的花纹;明代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清代时,人们对室内的装饰十分讲究,也就愈加重视灯具,与前代相较,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种类都更为丰富、工艺更加讲究,宫廷在已有的基础上追求更加优美的造型和富丽的装饰,应该说此时的灯具达到了中国古代灯具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宫廷用灯的制作是由内务府造办处统一管理的,不仅有陶瓷的还有以金属、玉石等为材的。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这就为蜡烛生产开创了一条新路,清代宫中多以蜡烛代替过去点灯,因而烛台兴起。《天工开物·膏液》中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本件烛台为造办处名工巧匠精心设计制造,整器由中柱和托盘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比例协调,扣合紧密,亦可拆卸。其主体中柱是以整块和田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玉质温润晶莹,呈凝油脂光泽;器呈上尖下粗的锥子型,底部阴刻“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柱上浮雕游龙戏珠,盘伏环绕于柱身之上,昂首瞠目,栩栩如生。盘龙为古代传统的寓意纹样,是龙纹的一种,以盘曲交结的龙形展现,常刻绘以饰器物。北周庚信在《庚子山集·镜赋》有云:“镂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本器所雕盘龙遒健凶猛,气夺千里,神姿生动,王者之气激荡其中,予人鉴阅之际顿生敬畏之心。而龙呈头上尾下,是为传统样式中的升龙造型,使整个烛台透露出贵重典雅、富丽堂皇的神气。
与中柱相配的托盘,则取碧玉为材,巧雕作莲蓬之形,双层的叶瓣自然而舒展,排列整齐,赏心悦目。其色呈青绿,包浆温润古朴,远观宛若传世古青铜器的“绿漆古”,符合乾隆当年提出的“返璞归真”、“规仿三代之制”、“以古为宗而不邻于俗”、“刻镂而不伤古雅”的玉雕艺术理念。清朝以前,和阗产的大块玉料稀缺,直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随着边疆战事的平息,从新疆专供皇家御用玉料陡增,为各类玉摆件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从现今两地故宫旧藏的玉器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时期宫廷所用玉料以青玉和碧玉为多,比如交泰殿二十五宝玺中就有15件为青玉或碧玉制成,就连当年乾隆帝为了纪念和田玉得以通畅输入内地,所特制的刻御制和田玉诗文大盘也为碧玉制成,可见乾隆皇帝对于这两种玉料的偏爱。而中国人对莲蓬的喜爱可能自古已有,观音盘坐的莲花座,就是荷花的花心,为一只硕大的莲蓬。《古乐府·子夜夏歌》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这芙蓉一词指的便是莲蓬。且莲蓬内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故古人将包含了多个莲子的莲蓬喻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充满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烛台的使用早见于春秋时代,《楚辞》中引“室中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而战国时已有各式精制的铜烛台,至三国、两晋时,青瓷烛台便已出现,造型颇多。现今所见清代宫廷御用的烛台,除如本品以体现皇家气势的龙纹为饰之外,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海晏河清纹,表现帝王对四海升平的祈愿。中国古代有“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及“圣人出则黄河清”之说,因此“海晏河清”寓意“天下太平”,最早见于元施惠《幽闰记·和寇还朝》中:“如今海晏河清,重逢太平,重乐太平”,唐 ·薛逢《九日曲池游眺》亦有:“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等,可见烛台装饰纹样之丰富,寓意之佳美。本拍品纹饰古雅,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当为清宫廷造办处所制,以供上用,甚是希珍。

lot:4655

更多清乾隆 青白玉海水龙纹烛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