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 系列二 (之四)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48,000,000-5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2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方力钧
作者生卒 : (b.1963)
年代 : 1992 年
质地 : 布面 油画
尺寸 : 200×200 cm. 78 3/4×78 3/4 in.
: 发表
《方力钧》,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1年,第92页
《中国现代性》,Skira Editore,米兰,意大利,2003年,第73页
《九条命:新中国先锋艺术的诞生》,Blue Kingfisher Revised ed. edition,苏黎世,瑞士,第152页
《今日中国艺术家:方力钧》,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06年,第96页
《方力钧—生命即当下》,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006年,第76页至第77页
《当代艺术家丛书:方力钧》,四川美术出版社,四川,2007年, 第58页
《方力钧》,阿拉里奥画廊,纽约,美国,2008年,第11页
《生命之渺:方力钧创作25年展》,艺术家出版社,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9年,第50页
《像野狗一样生活:1963-2008方力钧文献档案展》,视界艺术出版社,台北,2009年,第219页
《方力钧 编年纪事》,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0年,第238页
《方力钧 作品图录》,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2011年4月,第312页
《方力钧 云端的悬崖》,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米兰,意大利,2012年,第200页

展出
“后八九中国新艺术”,1993年1月31日至2月25日,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巴黎•北京”,2002年10月5日至28日,卡丹艺术空间,巴黎,法国

来源
汉雅轩画廊,香港
苏富比香港,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2014年10月5日,Lot 1035

“王八蛋才上了一百次当之后还要上当。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也不是被欺骗的。任何教条都会被打上一万个问号,然后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里去。”这是艺术家方力钧在1990年代初说出的话。那时,他接近三十岁,美院毕业后以“盲流艺术家”的身份生活在北京郊区的圆明园画家村,并且完成了第一批具有“光头”形象的油画。按照他的说法,“很多闭塞、不顺畅的东西被冲得很顺畅”,他已经有了“海阔天空的感觉”。对方力钧而言,这似乎意味着抓住了某种自由。而对彼时的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这也是一段难捱的静默期后,即将集体爆发的前夜。

也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方力钧开始创作了日后享誉全球的油画“系列二”,正是这个系列令他成为栗宪庭口中“玩世现实主义”的旗手,并让国际艺坛开始关注他的作品,不仅国外展览纷至沓来,也令方力钧成为最早获得国际学术界肯定,及被重要美术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家之一。“系列二”的11件作品中,尺幅超两米的巨作只有7件,而其中4件巨作已被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日本福冈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因此一直绝少出现在市场。而本场《系列二(之四)》原为尤伦斯夫妇珍藏,比肩上述美术馆收藏,是真正代表和记录了中国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史的博物馆级作品,重要性毋庸置疑。

从1988年起,方力钧便从素描开始尝试光头形象的可行性,这个形象代表着艺术家的自我,同时隐喻了中国九十年代的时代精神。八十年代的理想失落,换来一代人的心态转变,他们拒绝表态,凡事漠不关心,也拒绝深入的讨论任何重大议题,只是充满着对现实的无力感。方力钧将这种心态具象化为一个个情绪无聊,看起来含糊却又荒诞的泼皮光头,比起85新潮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对抗性,方力钧相信自嘲才是自我拯救的最佳途径。

除了理想的失落,九十年代的头几年对方力钧来说也是一个极其贫乏的困难时期。贫乏一方面来自于生活环境的转变,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从安稳的环境突然进入陌生的现实社会中,直面生活压力和经济窘迫,并被迫辗转于圆明园的各种院子间。另一方面,1989年以三幅“光头”素描参与“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的方力钧固然得到了国内外不少的关注,却也引起了他的警觉,这就是对自身创作积蓄不足的隐忧—— 这种隐忧有两个源头:光头形象虽然在此前的素描作品中得到确认,但是如何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坚实的、有说服力的个人语言?如何在素描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批成体系、成规模的油画作品系列?这些是方力钧当时思考的重点,而光头也成为他理所当然的选择。

“在画了很多素描之后,我觉得关于内涵的东西已经把握住了,现在是需要最引人注意的外壳。所以只能选择光头,因为它能造成一个很强的视觉效果…….对于我来讲,光头的重要形式取消了某个人的概念,把整体的人这个概念展现出来,而这会更强烈。”从此,方力钧开始清除画面多余的细节,确立了“光头”的核心位置。很快,经过“系列一”的黑白油画实验,在解决了油画材料带来的技术问题后,方力钧开始了“系列二”组画。

《系列二(之四)》是这个系列中人物最多,同时个性表达最为具体的一幅。画面中一群穿着朴素的光头男人,漫无目的地闲荡在蓝天白云和灰蒙蒙的大地之间,他们的表情迷茫又无精打采,简单的用色又进一步强化了无聊的气息。前排左、中的两个苍老的“光头”似乎象征了父辈的形象,比起无聊、无谓的新一代,他们代表了某种理想色彩的强权,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逃离虚无。这或许多少说明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心态:一个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强话语权的注视之下。右侧象征方力钧自身的光头心虚地摸着头,更显露出这种心态的复杂性。

此外,方力钧在《系列二(之四)》中还找到了一种和他心态对应的技法。他回忆创作本幅画面时全是用小笔一点点皴擦而成,这种非表现性油画技法如同广告画,却使画面达到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大面积生猪肉般粉色和其他色彩的对比,一种非生命、非生活化的感觉,同样加强了作品的荒诞效果。”画中去掉个性的人看起来很相像,但相比前景的三个完整形象,更多的光头分布于背景中,并或多或少被遮蔽了一部分,有的甚至只露出一片衣角,如同无奈年代里沉默的大多数,“它在远处发生,但又跟你有关”。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栗宪庭分析“玩世现实主义”时的问题:“所有敏感的艺术家几乎都面对一个共同的生存难题,即生存的现实被以往各种文化、价值模式赋予的意义,在他们心中失却后,统治他们生存环境的强大意义体系,又不因为这种失却而有所改变。但在对待这个难题上,泼皮群与前两代艺术家发生了根本差异,他们既不相信占统治地位的意义体系,也不相信以对抗的形式构建新意义枷锁的最有力的方法。而且,当现实无法提供给他们新的精神的背景时,无意义的意义,就成为他们赋予生存和艺术新意义的最无奈的方法,和作为自我拯救的最好途径。”

栗宪庭提示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情景。作为这段历史的记录者,方力钧通过对时代和个人表情的描绘,将当时中国社会的典型市民精神状态展现了出来,而熟悉九十年代思想和文学领域的人也能发现,方力钧作品所体现的情绪,与“别把我当人”、“没有一点正形”的王朔的小说不谋而合。当理解了这层联系时,我们也能理解方力钧所说的不愿意上当究竟是什么意思。

“系列二”诞生后,方力钧迅速受到国际关注。1993年,他受邀参加了栗宪庭、张颂仁策划的香港“中国后八九”艺术展,《系列二(之四)》作为主要作品参展,并被尤伦斯夫妇收藏。此后,奥利瓦(Achill Bonito Oliva)访问了方力钧工作室,并邀请他参加了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同年,《纽约时代周刊》将方力钧作品《系列二(之二)》刊登在杂志封面,引发西方观察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视角,方力钧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当时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与此同时,生活中的方力钧也保持着光头形象,与在绘画里通过对光头的描绘来表现的无个性似乎获得了某种同一性,从此方力钧的名字与光头以及各种国际性展览紧密联系在一起。

1993年,方力钧结束了圆明园波西米亚式的生活,与一众朋友搬到宋庄,并在消费主义开始在中国遍地滋长后,掀起一股艳俗艺术之风。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始终是方力钧由九十年代至今的主题,在超过40年的绘画生涯中,方力钧由关注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扩展至全人类甚至整个大自然。但无可否认,方力钧是为数不多完整经历了整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沉浮的弄潮儿,也唯有他九十年代的早期作品,最能定格中国后八九艺术的关键时期,《系列二(之四)》正是这段美术史。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当代艺术夜场
拍卖时间 : 2022-06-28 20: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1732

更多方力钧 系列二 (之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