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嘉耦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估价待询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2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齐白石
作者生卒 : 1864-1957
形式 :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 : 201×100 cm. 79 1/8×39 3/8 in. 约18.1平尺
: 题 识 九十四岁白石老人画。
钤 印 白石、人长寿
鉴藏印 旦庐过目、云海阁珍藏印
出 版
1.《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图编190,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2.《齐白石画集·第一辑》,第85页,台湾文化艺术公司,1970年版。
3.《齐白石画选》,图编9,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
4.《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93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5.《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齐白石作品集》,第198-199页,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02年版。
6.《书画拍卖集成•齐白石》,第96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7.《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第36-37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8.《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146-147页,故宫出版社,2013年版。
9.《张宗宪的收藏江湖》,第232页,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
来 源 中国嘉德1999秋季拍卖会,第170号拍品。
已卜余年见太平
文/张博
人过鲐背之年,可行何事?
大约不出“颐养天年”这四个字的范畴。
齐白石不同意。
1926年64岁时,齐白石在写给胡佩衡的信里说:
白石倘若九十岁不死,目瞎指硬,不能作画,生计死矣。
你能从这只言片语里,感受到一个视画画如生命的画家,对艺术极干净纯粹的爱。真的到了90岁高龄,齐白石还能引笔画出流利细劲,富于变化的长长虾须,这让他自己十分惊喜,于是他又说:
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你又能从这短短的话里,感受到鲐背老人对自己能享受如此绵长艺术生命的快慰与开心。
内心的纯净和对艺术的忠诚,模糊了难挡的岁月对身体机能和脑力精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绵长的艺术生命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与功力,良好的生活条件,作为画家在当时所能获得的所有声誉和社会地位,始终如一的画家心态和生活方式,这使齐白石步入鲐背之年,依然精力旺盛,勤奋作画,并频繁创作出在技术层面和心源哲理上都达到新高度的作品。
本季春拍大观夜场,对晤94岁的白石老人,我们将隆重呈现一件满纸生机弥漫、笔墨炉火纯青、情感力量奕奕夺人,在技术和心境上都可称为画家晚岁华章巨制的博物馆级艺术精品——《嘉耦图》。自成画后,《嘉耦图》先是在1963年由白石老人弟子卢光照选入权威书目《齐白石作品集》出版,之后又屡次汇刊于诸多重要出版之中,继而于1999年由中国嘉德释出市场,进入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的收藏脉络,成为张先生近现代收藏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又过廿余年,“嘉耦”与嘉德再续前缘,再次对晤如此老而弥坚的笔墨,感受满纸的生机盎然,这实在是爱画人的幸运事,是你我的“大眼福”。
嘉耦•佳偶
《嘉耦图》满幅构图,宽逾6尺,纵逾3尺,写一塘秋荷,两抹红艳,累累莲蓬,佳偶一双。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位94岁的老画家,在近20平尺画面上的腾挪。他执笔的手不抖?颜色还能用的准?布局的逻辑思维还能清楚?物像的位置经营还能准确?齐白石在《嘉耦图》中为我们作答。
《嘉耦图》的整体风格粗朴厚重,笔力雄健,丝毫不见颓唐态势。构图以“满”夺目,画面主体是秋荷,兼用水墨、浅绛、花青淋漓画出的大片荷叶,清楚交代了尾夏将秋的时节;水分很少的墨线时断时连,运笔的速度调节,营造出难以言明却又实实在在的体积感,这是丛生的荷梗,它们妖娆的生长在池塘中,支起一个个熟透的莲蓬,让人感受到鲜活的野趣。几乎占据画面8成的荷叶,以泼、勾结合的方法画,墨、色有深浅,笔线有变化。荷花分为对称的两处,出现在画面的右上与左下,这是画面最亮的地方。特别的是,两处红色用法也不一样,上方荷花显然开得正盛,所以它们的红既饱满且鲜艳;左下的荷花弯垂,连接它们的荷梗特意用藤黄调入绿色与墨表现,所以这是待归泥土的老荷,当然它们的红色要淡,花瓣也不似上部荷花那样饱满,甚至已经包不住黄色的花蕊。这种思考的周到,反映在墨、色、笔力的控制上,呈现出一种不违和的自然,让你感受不到一丁点的刻意,实在太有趣味。
这是齐白石经年累月积累下来而形成的经典荷塘图式,根据需求或配水禽,或配水族,或配草虫。《嘉耦图》搭配的是一对水鸭,边游边回顾相望,水鸭全以焦墨画出,强悍而有渴、润的变化,能表现身体的结构与质感。同时,对水鸭“肖似”的追求已经完全被“神似”取代,这里面“像”并不是主角,笔墨的趣味,或者说画家的趣味,才是需要着力表现的点:你看露出水面的蹼,只以两笔红色画出,却有了“游”的感觉,既可爱又充满了趣味。两只水鸭,只通过点睛便构成了不同的情节:一只看花,一只看向读画的人。我想这应该是94岁的老画家灵机一动“皮”了一下,但却皮的如此有趣,皮的让你不禁莞尔。
你看,那些似断实连的线,节奏感好到看不出任何颤抖;那些调配得当的色与墨,恰恰当当的呆在需要它们的地方;满布画面的花、叶、梗、草、水禽,自自然然的和谐共处;就连时节几许,都用画的语言交代的清清楚楚,而完全不用在款书里多废话一句。要知道这可是一位94的老人经营出来的近20平尺的大轴,说他在画画,倒不如说是场予取予求的表演。
所以,齐白石生动的回答了前面的疑问,清楚的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老而弥坚。
不厌荷香 最喜鸳鸯
齐白石画荷很多,起于何时不得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各个时期都有关于荷的作品留下来,可以说“荷”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
从取景构图的层面上区分,齐白石的荷花大约有两种制式:其一,画远景荷,将荷花置于水池、塘中甚至湖泊,这种荷多为新荷,少有残荷,远远望去荷叶圆圆,荷花尖尖,清新可爱,最著名的便是画给吴北江的《莲池书院》;其二,画近景荷,直接描绘荷叶、荷花、荷梗,穿插以禽鸟如翠鸟、鸳鸯、水鸭,水族如游鱼,草虫如蜻蜓、蝴蝶等,《嘉耦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第一种制式可视金农为始,至齐白石达到极致。第二种制式,则基本是从古代的折枝花传统发展而来,齐白石的远师青藤、八大,近师吴昌硕等,都沿用此法。这种近景荷,可着眼于微观,亦可粗写大意,可画新荷,亦可画残荷。
至于画法上,则依然以“衰年变法”为分水岭。变法之前,包括变法初期,受八大影响较大,取冷逸、空灵、清瘦为特色。随着变法的深入,缶翁的笔墨被取纳进来,进而转为厚重饱满、笔墨淋漓、施色艳雅、强烈醒目的风格。但若讲到构图变化多端、出人意料,水族、水禽、草虫等活物与荷花的灵活互动,进而生发出的满纸生趣,则远过吴昌硕。
《嘉耦图》中与荷花互动的是一对水鸭,这对“佳偶”的画法,依然是源自齐白石的八大“情结”。比如他曾临八大画雏鸭小稿,在20年代又对此稿有过再摹,同时又题说:
往余游江西,得见八大山人小册画雏鸭,临之作为粉本。丁巳家山兵乱,后于劫灰中寻得此稿,叹朱君之苦心,虽后世之临摹本犹有鬼神呵护耶?
1935年白石发现小稿丢失,又再临一遍,并再次题记一遍。对一幅临摹小稿如此珍视,可见白石对八大的爱是根植于心底的。反映在画上,便是齐白石在画水禽时,尤其是画水鸭、鸳鸯,对八大笔墨造型的汲取。《嘉耦图》中的一对水鸭虽拙大厚重的风格与八大迥异,但造型奇崛的特点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齐白石写过首小诗:
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
这是他内心的真情流露,不涉及多么玄奥的内容,是简单快乐、从心所想的事。湘潭杏子坞星塘里,塘连着塘,接天连叶的便是荷,种荷、养荷、摘莲子、挖耦茎,乡里人年复一年的重复这样的节奏,这是农人的生活,这无关乎艺术。抛开制式,不谈笔墨,不说传承,我想是星塘里一季又一季的荷与一年又一年侍弄荷的人,在齐白石的血液里刻下了一生画荷的基因。
梦里是星塘,是从百梅祠到杏子坞的荷塘小路。齐白石题画时总说“时客”,可见在北京生活了半辈子的齐老人打心底还是位“老湘潭”。北海的荷,看着看着就有了星塘荷的影子,没抱着单纯赏荷的心,当然不会画那标标致致、粉粉嫩嫩的大荷花。
白石画的是星塘里带着泥土味的荷瓣,是无论醒来还是梦里,都铭心的潇湘情思。
已卜余年见太平
《嘉耦图》画在齐白石94岁高龄,这是到了该眯着眼睛晒太阳,把“想当年”挂在嘴边的年龄。但齐白石依然在这个阶段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如此高龄不仅没有在艺术上呈现衰颓,反而时有让人惊叹的作品出来,在美术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极罕见的现象。
丰盈的寿桃,是年将进九十的齐白石对幸福长寿的祈愿;汩汩山涧的蛙声,是白石老人与文坛笔胆老舍先生共同打造的传遍近代画坛的佳话;1951年画给东北博物馆的和平鸽,是白石老人心祈天下永远和平的心愿所想;红艳剔透、惹人垂涎樱桃,是91岁的白石老人口中常香的“佳人”;画给黄琪翔、郭秀仪夫妇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早年游历所见的滕王阁在92岁的齐白石脑中难忘的剪影;杜甫草堂里的枯棕、荔枝、枇杷、游鱼,是年已九四的白石与千余年前的诗圣交相辉映的唱和;青松、旭日、仙鹤,是年高身健的老神仙,对祖国和平昌盛的期颐愿景;高头大卷里的满纸繁花,是看似自嘲“衰老畏远行”实则老当益壮的白石老人灼灼其华的表演;似猫、似狗、似石、似花的牡丹,是华章,是天籁,是哲思,也是白石老人为我们上的最后一堂课。
生于清末的齐白石,经历了改朝换代,经历了外侮入侵,经历了漫长的抗战,又经历了情势逆转的3年。这种人生经历,是财富,也是煎熬。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得到了一个画家在当时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誉:他始终是中国美术顶级学府中央美术学院的荣誉教授,1953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担任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一辈子没出过国的齐白石,凭借艺术,声名跨越国界,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他与毛主席是同乡,建国之初便有交往;周总理喜爱且尊敬他,在生活起居和创作条件上给予很多关怀;徐悲鸿、王森然、李可染、梅兰芳、老舍、夏衍、艾青等等彼时文学艺术界的“大腕”都是齐白石的“粉丝”。可以说,在新中国,齐白石各方面都达到了一生的顶点。所以他不止一次的写下“已卜余年见太平”的话,这是一个屡经风霜的老人,对他身处的新时代由衷的赞美。
于是在最得太平的近10个年头,齐白石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热情和丰富细腻的艺术感知。新颖的艺术构思在不断推出,画熟了的旧有题材也一再的被深化。而无论是祈愿世界永久和平的和平鸽,还是充满吉祥喻义的蟠桃、荔枝、苹果、绶带,又或最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之情的普普通通的禽鸟、鱼虫、花草,你在这些画里都很难看出不好的负面情绪。
所以你看《嘉耦图》,虽然是一池夏末的老荷,虽然有将枯的黄叶,虽然有待归塘泥的花瓣,虽然不是一眼看去粉嫩翠绿的荷田,但你在这近20平尺的画面里仿佛能看到年高身健的齐白石在画案前沉稳又投入的创作,仿佛能嗅的到蓬勃旺盛的生机,仿佛能感知到从腕底自然流出的生命力。
其实不止是荷塘和水鸭,白石老人通过他眼睛的选取,用他手中的画笔,为蹉跎年代的中国人保留着一份美好的,纯真的,情趣的生活。在彼时,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没接触过画画,不知道艺术是何物,但“当我们需要洗把脸时,生动的虾群仍然在水中游动;在动乱的大背景下,工宣队代表送给新郎新娘的暖瓶上,仍然是齐白石的牡丹花、和平鸽”,60、70、80后又有谁不知道有部动画叫《小蝌蚪找妈妈》。这种朴素、美好、纯真的记忆,在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中,到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失的。
这是齐白石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在我看来,这就是艺术的普世价值。
白石老人有段话被研究者反复引用过,就以这段话结尾吧:
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所追求的就是和平。
朴素而崇高的世界观,怎能不叫你我肃然起敬!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 增加出版:《齐白石画集•第一辑》,第85页,文化艺术公司(台北),1970年版。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拍卖时间 : 2022-06-26 19: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352
更多齐白石 嘉耦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