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新居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HKD:5,600,000-9,6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國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賣會
作者 : 吴冠中
作者生卒 : 1919-2010
年代 : 一九七二年作
质地 : 油彩 画板
尺寸 : 36 × 28 cm. 14 1/8 × 11 in.
: 款识
荼 七二(左下)新居 吴冠中 一九七二(画背)
出版
1992年,《名家翰墨第6号》,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第88页
2007年,《吴冠中全集:第二卷》,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第176页
来源
1989年9月25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17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当中国观众在20 世纪90年代欣赏吴冠中自由轻快的笔墨时,很少人会同时想到他所经历的一切,曾经激励过他的希望和热情, 曾经使他流汗的攀登和跋涉,还有使他流泪的横暴和幻灭… …。熊秉明说吴冠中是『画幸福的画家』,但画幸福的画家所经历的绝不只是幸福, 甚至可以说正因为他有过太多的经验、记忆和『忘却』,他艺术中的幸福才显得那样丰厚和自然。」
——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
目观世事百态,心随庭前飞花
吴冠中「辉煌三十年」油画里程碑珍藏并献
1992年3月,大英博物馆打破只展古代文物的惯例,举办了「吴冠中——一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大展,此亦使吴冠中成为首位在该馆办展的华人艺术家。展览开幕式上,英国王储查尔斯亲自为画展剪彩,老友朱德群夫妇专程从巴黎赶来,著名艺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担任策展人,在其陪同下,73岁的吴冠中走到了世界艺术舞台的中心大放光彩!「我的一幅横卷《汉柏》就展出在原《女史箴图》的位置,这令我心潮起伏。」东晋画家顾恺之以「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之称流芳百世,而之中「其痴尤不可及!」,而吴冠中恰恰便有着如此一份对自然的痴情、对美的一往情深, 令其融贯中西,笔墨一气,在五十年的艺术历程中,不断进行着民族油画的现代化探索,以颠覆性的「意象」绘画和享誉国际的艺术感染力,打破了主题与文化的桎梏,使笔下风景、人体与静物之作均以大美之境,由此延伸出一条完整的人生和艺术轨迹。他是郭沫若口中「春天的使者」,令人民的感情、泥土的气息、传统的笔法、西画的形式在艺术中相遇,在生活一隅展现出大千世界,于日升日落中书写下笔墨华章。
吴冠中的一生,是信仰美的一生,他为炼悟美、创造美而苦行,走向无人涉足的境地,同时又以诗人的情怀、追求形式美的眼光,观察、思考、想象着一切。是次秋拍,我们隆重呈献《新居》(拍品编号35)、《丁香》(拍品编号36),两大集吴冠中油画风格之大成,奠定其70至90年代「辉煌三十年」艺术成就的美术馆级代表作,合璧再现自70年代吴冠中以油画家的身分登上现代中国画坛出发,经「水陆兼程」的齐头并进,至90年代在抽象美中绽放绚烂、深广气度的油画创作发展轨迹,完整勾勒其「品清格高艺珍贵」的美育人生!两件作品饱含跨时代的非凡艺术价值,且均著录于艺术家权威的全集及多本个人重要画册之中,其中《丁香》亦被艺术家收录于1991年出版的《吴冠中自选集》中,成为获艺术家钦定完美展现其油画创作成就的65件作品之一,重要性不同凡响,乃吴氏藏家可遇不可求之购藏良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80年代现身拍场的首件吴冠中油画——《新居》
「忆李村,老郎处处盖新房,屋里光明,门前瓜藤,种田归来有安宁,羡煞吾劳改人。」
——吴冠中《新居》
在风起云涌的70年代,吴冠中笔下的「新居」并非字面的乔迁之喜,而是他对文革期间在李村劳动生活的情感写照,承载着艺术家与自我、亲人、百姓乃至自然的心灵对话及人生故事。1972年,时年53岁的吴冠中得到允许,每周有一两次机会作画,但由于画具短缺,只能以学校小黑板充当画板,并以农家柳条编成的粪筐做画架,其自言:「老乡家的粪筐,那高高的背把正好做画架,筐里盛颜料什物,背着到地里写生,倒也方便」,此令其被戏称为「粪筐画派」,但却逐渐引起诸多创作者的效仿。然而,也正是在这种简陋艰苦的条件中,他的创作开出了盛美的硕果,先后完成《高粱》、《山花》等一系列深具乡土气息的作品,他在田野乡间、瓜田李下「摸索形式美的规律和生命的脉络」,不仅体悟出自身创作的真正路径,更赋予其作鲜活的情感力量,《新居》即为个中代表,吴冠中以「新居」为名,看似稀疏平常,实则暗藏深意,浸透着艺术家对于生命本身的体悟和诘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新居》在吴冠中的艺术版图中极其特殊,在风格上,它凝聚艺术家70年代风景写生的经典语汇,标志个人画风形成的重要节点;自个人生活上,它为吴冠中坎坷的人生磨难落下句点,成为充满自由与希望的新生起点;与此同时,它亦是艺术家在市场经济语境下所形成的另一属性——吴冠中艺术市场建立的重要起点,并随之拉开此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逾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1989年《新居》作为吴冠中「首次现身拍场的油画作品」亮相,引发社会各界巨大关注与响应,在32年前拍卖的激烈竞争中以逾估价两倍的高价成交,成功奠定并开启此后吴冠中经久不衰的市场魅力,此作由亚洲重要藏家悉心珍藏,于今秋方才再度现身众人眼前,成为拍卖市场中由私人藏家收藏最久的吴氏油画之一,足见《新居》所承载的、独有的时代意义和影响力。
平凡生活,非凡格局
由于创作条件极为受限,吴冠中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并不多,可谓弥足珍贵,方寸之间,浸透他最为真实的生活体验及对艺术的热爱。完成于1972年的《新居》不仅凝聚艺术家此前油画探索的成果,更已具备日后创作的经典语汇。画面中,吴冠中刻意选择门前盛放的花丛、瓜藤作为前景,使之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巨大画幅,由此延伸出后方有着白墙、木质雕花门窗的房舍,在景物的递进中彰显出丰富的视觉层次,实际上,自60年代起,吴冠中便经常在风景写生中展现出巨大的前景,大到如《房东家》(1972年)中屋前的参天大树、小到《瓜藤》(1972年)中田间的茎叶瓜果,这种刻意拉大的视觉比例,实为其在构图上大胆探索的成果。
而《新居》花丛后方简洁的建筑场景借鉴了传统水墨中的「留白」技法,前景纵横以「边角山水」取代「全景式」的表达。东方水墨中「侧重一隅」、「远近分明」的视觉趣味、由繁入简、从局部到整体的创造性构图影响了日本「浮世绘」及19世纪在构图领域中展现「远近分明」的鲜明特质,使创作「见微知着」,而吴冠中正深谙其中的高妙,由传统汲取灵光,并在此作中予以个性化的表现。
在《新居》中,这种由东至西、从古至今的笔墨意趣得到了现代化的诠释,无论是传统的「边角山水」,还是印象派的「远近分明」,都巧妙融入了民族及个人化的笔墨语汇,并在日后逐渐催生出吴冠中「意象油画」的典型特质,从而为其后期的创作奠定重要基础,更对中国现代美术、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正是这种对于构图的传承与创造,赋予《新居》以含蓄、内敛的东方韵致,看似简单的房舍与花丛,实则包容着相容东西的艺术话语,展现吴冠中在这一时期对于艺术的追求——「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从而赋予了平凡的生活以非凡的格局,无谓浮华,而能深入人心。
鲜活笔触,心跳烙印
《新居》的诞生,标志着吴冠中结束文革的苦难,重新在艺术中展开对于美的追求,他摆脱了病痛,回归自然写生作画,以至于每一笔都注入了重获新生的喜悦,以明亮的色彩、突出的笔触、丰富的肌理、高度的层次感,记录下曾经见证其负重前行的「新居」。作品如同一扇连接过往与未来的大门。此外,油彩的迭加、线条的勾勒在画面上经营出丰富的层次,亦为这一时期风景创作独有的艺术特质。画中民居湛黄色彩的大门正象征光明开朗的未来,在前景处他采仰视的角度带着虔诚之心细心刻划那向阳生长层层迭迭的枝叶、花朵,力透纸背,每一笔都如同融合艺术家对自然真挚情感的心跳烙印,彰显出丰盈的生命力,从而与花丛的紫罗兰、橙黄、嫩绿等单纯、鲜活的色彩一同传递一种向上的生命能量,使得那些有力的花枝如若浸润着正午的阳光,扎根大地、竞相生长,与后方单色墙面形成视觉反差,以此突显出「白墙」的单纯与稳重,与日后吴冠中江南风景中标志性的「白墙黑瓦」元素如出一辙、承载着关于这座新居的独特记忆,也标识着一个充满喜悦及希望的新生!
炼天地大美,凝四季春华
九〇年代美术馆级无双芳菲——《丁香》
「波洛克的狂肆洒泼出现在第二次大战的灾难之后,冠中的自由挥洒出现在文化大革命灾难之后,经历大摧毁,生命显现出蓬勃新生如醉如狂的激情,也是自然的吧。」
——熊秉明《吴冠中画集序》
就在完成《丁香》的1991年,吴冠中亲手撕毁了200余幅不满意之作,只为留下如《丁香》般、真正浸润个人意志的经典作品。次年,该作在由新加坡斯民艺苑协办在、台北新光三越举行的「谁看白首起舞——吴冠中个展」首次亮相,一经展出,即由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购藏,至今三十载寒暑相伴,正呼应画中吴冠中对逾六十载夫妻鹣鲽之情的佳话续写,为画作再添长久圆融的美意。
纵观吴冠中毕生创作,以「瓶花」为题的油画作品称得上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著录于艺术家全集中的瓶花油画作品仅有10件,而「丁香」主题更为罕见,乃艺术家笔下的一件孤品——「此花开尽更无花」,踏入古稀之年的吴冠中,藉由象征纯真无邪、寓意同心与爱情的丁香花语,流露鲜少示人、深藏心底的私密情感,诉说其媲美博物馆级的收藏价值。
水陆兼程,物我合一
自1978年起,吴冠中的创作重心由油画转向水墨,并在80年代深入彩墨创作,伴随技巧逐渐臻熟,中国水墨写意情怀亦流淌在他的油画创作中,使其寻找到中国画现代性的突破。进入90年代,他开启了如其自言的「水陆兼程」,在油画(行陆路)及彩墨(走水路)两方面均到达创作的顶峰,作品中写意倾向就更加鲜明。通过自由穿梭于东方与西方两种美学价值的追寻、互为求索,致使吴冠中在中国现代艺术历程中取得罕见的高度,自80年代后至90年代初,先后于香港、日本、印度、新加坡、美国、英国等海内外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收获国际声誉及学界肯定。《丁香》创作于这一时期的1991年,同年,吴冠中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迎来了个人创作百花齐放的艺术之春。然而在生活中,妻子的重病却令他首次感受生命无常,使他在创作中展现出更丰富的个人情感与人文情怀。他曾在70年代与妻子朱碧琴合画《野菊》,「花卉」题材洋溢的美满之情,对二人别具意义。而今看着病榻上陪他走过逾半世纪的春夏秋冬、酸甜苦辣的妻子而独自画下《丁香》,作品饱含艺术家最浓烈的爱意。在《自选集》中,吴冠中写下对此作的自白:「平时少画花容,见妻旧稿丁香,仿之」,字字难掩心心相惜的情真意切——作品恰如彼此一同盛放的生命,「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
但愿人长久,笔下含情
在《丁香》中吴冠中将其代表性的几何形式美应用至花卉主题,直立的构图带有强烈的书写性,自70年代延续至今、经典的天圆地方结构,以稳定的布局突显圆满深意,将萦绕脑海的点滴美好回忆,心头「但愿人长久」的殷殷期许,化作笔下的一帧繁花似锦。在画面上方,粉色、白色丁香竞相绽放,浓重的绿叶点缀其中,映衬日丽花绮;穿插其间的点点新芽、花苞犹如春日飞花,将落花满园的烂漫之姿尽收眼底;褐色的花枝由中心生发向外扩张,线若「动若游龙,翩若惊鸿」,以极富灵动的笔墨意趣,彰显出花束旺盛的生长态势,使得整幅画面暗香浮动,生意盎然,又不失高贵清雅之韵,自成庄周梦蝶的诗境。而在画面下方,简洁的花瓶以白色大笔挥就、犹如其在风景画中勾勒的奔腾飞瀑、直挺坚韧的白桦树干,浸透着其笔下「玉龙雪山」般冷冽的蓝;而下方浓重的深褐笔触,则如北方厚重的黑土,使瓶中花束仿若根植大地。与画面上方繁笔细腻勾勒的丰满冠幅不同,在画面下方,吴冠中以寥寥数笔,勾勒出若北国风光的广袤画境,彷佛将四季囊括瓶中,展现出「精炼天地之大美」的无上功底。
富丽优雅,着手成春
「各式各样的、疏密相间的黑白几何形,构成了具有迷人魅力的形式美。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
——吴冠中
对照50年代的《鸡冠花》、60年代的《桃花》,70年代的《山花》、《春在无寻处》等作,90年代完成的《丁香》展现出吴冠中笔下精湛的凝炼能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来自多年对于「自然美」和「形式美」的不懈探索,从而在参悟到「经典美」的形式规律,对此进行娴熟的挪用和简化,最终铸融汇西方形式、东方意境为一体的「抽象美」。在《丁香》中,缤纷的花束内蕴从「自然美」到「抽象美」的转变,与50至60年代的《鸡冠花》相比,《丁香》并未桎梏于客观的物象塑造、细节的简净追求,无论是花束本身还是背景的铺陈,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形式的简化:纯化的黄、红、绿等小色点与白、桃紫色的大色块紧密交融、彼此生发,展现出一种有变化的重复,从而在点、线、面的转换中,展现出生命本身的律动。而若与同时期的彩墨作品《花》相比,《丁香》展现出丰富的独创性——吴冠中在此保留了印象派般的单纯光色、点彩派的偶发效果,从而彰显出一种东西合璧的沈稳与大气。虽题材特殊,《丁香》又与艺术家同时期代表性的意象风景相呼应,与浸透传统笔意的水墨花卉巧妙联结,用柔和的笔墨造型诠释出「意象式抽象」的坚韧内核——在富丽优雅的画面中流淌的,是吴冠中在油画语言的浑然天成和中国式的诗情创造已臻着手成春的大境!
目观世事百态,心随庭前飞花,吴冠中将艺术人格外化于万物,其画其作水陆兼程、自在独行,其人其艺根植国土,盛放异彩,催生出一种包容万物、心物合一的内心的风景;他在70年代的点滴坚持,一直延续至90年代的滴水穿石——那一束盛放的《丁香》,犹如《新居》花丛的一个圆满回响,折射出一位艺术家倾尽一生的对美的坚贞信仰。
拍卖场次 :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拍卖时间 : 2021-10-12 10:30:00
拍卖地点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BC展廳
lot:35
更多吴冠中 新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