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康侯刻 寿山高山石兽钮印章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8,000-12,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尺寸 : 1.5×1.5×5.7cm
: 印文:怡志养神。
边款:康侯为盛之制。
出版:《冯康侯书画篆刻集》P140,澳门博物馆出版,2000年12月。

冯康侯(1901-1983),原名强,字康侯,以字行,别署老康,晚号康翁。广东番禺人。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中华书局编辑。书法家、篆刻家。善绘事,幼从画家温其球习画,又从刘庆崧学习篆刻。论者评其篆刻高于书法,书法高于绘画。善以钟鼎博古缀以古梅、剑兰,雅致宜人。曾赴日本美术学校学习实用美术。1949年后移居香港,先后在联合书院等大专院校讲授文字学。毕生从事书法、篆刻、绘画工作,有《冯康侯书画印集》传世。
黟山遗意在岭南
晚清四大篆刻家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和黄士陵,虽然所处时代相距不远,然各人命运完全不同,吴让之萧索,赵之谦跌宕,吴昌硕辉煌,黄士陵清淡。四人的篆刻艺术对当时和后世无疑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相比吴让之、赵之谦生前并未有十分出色继承者的寡淡情况,后来的吴昌硕和黄士陵显得幸运得多:晚年以上海为根据地获得广泛社会声誉的吴昌硕门徒众多自不必赘言,黄士陵也在十几年的广州生涯里留下自己艺术生涯中最美妙的篇章,岭南一地,遂成“黟山派”大本营,故世人亦以“岭南派”称之。
近代岭南诸印人中,易大厂、李尹桑、邓尔雅、冯康侯、乔大壮等人皆深受黄士陵影响,其中,易大厂和李尹桑都曾受业于黄士陵,是黄氏的亲传弟子;而邓尔雅、冯康侯等人则私淑牧甫,是其印风的虔诚追随者。
李尹桑(1882—1943)字茗柯,一作榠柯,一字壶父,号鉥斋,别署秦斋,原籍江苏吴县,幼年随父迁居广州,遂隶籍番禺。李尹桑出生这年,正是黄士陵自南昌移居广州之际。1887年牧甫自北京国子监学成归广州,应广东巡抚吴大澂之聘协助梁鼎芬主持广雅书局校书堂事,李尹桑便在此期间由雅好收藏的父亲带领拜入黄士陵门下学艺。等到1900年牧甫51岁返回故乡黟县,此时李尹桑才不过八九岁,所以他跟黄士陵学艺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但从黄士陵传世为李氏所作的大量印章不难推想,他们的这种亲密关系应该保持到黄氏终老。李尹桑以刻古玺印一路而闻名,用篆基本取三代金石文字,用刀在黄士陵光洁峻拔的基调上稍加轻松质朴,如白文“岁寒堂”、朱文“贵平长寿”等印,布局稳重典雅,字形自然妥帖,气息淳古典正,技法十分老练。
邓尔雅(1883—1954),原名溥,字季雨,又名万岁,号尔雅,署邓斋、绿绮台主、风丁老人,东莞人。其父邓蓉镜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归田掌教广雅书院,邓尔雅也在黄士陵离开广州的前一年1899年入读广雅书院。或许是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邓尔雅的篆刻在广泛吸收邓石如、赵之谦、黄士陵等大家营养的基础上,以“皖黟之间”为追求而终归于牧甫的冲和静穆。观其所作“演雅楼”“文礼”与“吕”“树英”诸印,刀法基本以牧甫挺拔利落的韵致为宗,用篆上注重方圆的搭配变化;又由于其曾东渡日本学习美术,故对于印面的视觉美感常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处理。其曾自作诗曰“上追甲金石,旁及陶瓦砖。三代同风气,印人所以传”,可视为其对于篆刻艺术追求的夫子自道;沙孟海先生曾誉之曰“私淑黟山,得其靓挺之微,时出新意”。黄士陵印风之外,邓尔雅还尝试以北朝楷书入印,格调高古,颇有成就。
冯康侯(1901-1983) 原名强,别署志康,号糖斋,广东番禺人。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中华书局编辑。“岭南派”诸名家中,以冯康侯年纪最小,其出生之时黄士陵已离开广州;但他从十三岁开始刻印时便以黄牧甫为取法对象,可见黄士陵在岭南影响之深;后于浙、邓诸派以及吴让之、赵之谦等人亦均有深入涉猎,罗复堪评之曰:绝似牧甫而兼有让之、撝数之胜,可见其技法的全面性。观其为林盛之所作诸印,如“唱櫂沧浪自放闲”“得月偏宜近水家”“孟頫有妻知画理”等,用篆圆转流美,在清逸中有浑厚之致,乃是邓石如、吴让之等人路数,而如“且看满眼江山好”等印,则是典型的牧甫手段。冯康侯似乎颇喜吴让之,这与牧甫早年深研让翁如出一辙。
在近代印坛,“岭南派”是一支十分值得注意的力量,虽然他们的印风都受到黄士陵的深刻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模拟,而是能在学习中有所创见,甚至别开生面。回过头来看,在黄士陵篆刻艺术的推广和继承中,这些忠实的追随者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不是他们的努力发扬,五十多岁就隐退家乡的黄士陵及其艺术,或许还会在历史的尘埃中隐藏得更久。他们是“岭南派”的中坚力量,也是黄士陵篆刻艺术得以成为一种流派并影响深远的重要原因。
拍卖场次 : 清宁—金石篆刻艺术
拍卖时间 : 2021-05-19 10: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4450

更多冯康侯刻 寿山高山石兽钮印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