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周 夕桥策杖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300,000-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沈 周
作者生卒 : 1427-1509
质地 : 水墨金笺
形式 : 扇面
尺寸 : 16×46 cm. 6 1/4×18 1/8 in. 约0.7平尺
: 钤 印:启南
题 识:夕阳如画小桥西,一个闲人自杖藜。十里平湖疏树外,乱鸦飞尽暮天低。沈周。
鉴藏印:雷悦所藏
浦应祥(明)题本幅:坐我闲亭日已西,更拼潦倒夜然藜。何缘又值中秋候,良月出林桐影低。弘治丁巳(1497年)中秋后一日,过访廷用,留饮钓月亭上,书扇记兴。应祥。 钤印:有征
杨臣彬题裱边,款署:甲申(2004)年夏五月二十七日题于京华清鉴斋中。杨臣彬。 钤印:杨臣彬印
出 版:《古代书画精品录》(四),第408-409页,长城出版社,2004年。

说 明:1.题跋者浦应祥,字有徵,长洲人。成化丁酉(1477年)举于乡。官高州府同知。王鏊修《姑苏志》,应祥多所撰述。工诗文、书法。著有《有徵集》。
2.浦应祥题中所及“廷用”即吴璋,字廷用,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明代宣德间孝子,被赞为“全孝翁”。幼孤,由母抚养成立。以锻工为生。吴璋葬母骸骨于先祖之墓,旦夕展拜,凄动路人,时值正统十二年(1447)。其后,吴璋以子吴洪显贵,封南京刑部主事。年八十一卒,赠太仆寺卿。后人赞曰:寻亲廿载,迎母令终。负骨归葬,曰全孝翁。
3.旧藏者雷悦(1882-1933)字怡甫,一作彝甫,号虚公、锲公、铁耕山人、壶盦外史,室名铁耕斋,长沙人。工山水、花鸟、人物、佛像,精鉴赏,富收藏。叶德辉为辑《铁耕斋印谱》。
“只有看山是胜缘”
—沈周画夕桥策杖图扇页
此图为金笺本,墨笔画。纵十八厘米,横五十一厘米。
本幅行书自识:“夕阳如画小桥西,一个闲人自杖藜。十里平湖疏树外,乱鸦飞尽暮天低。沈周”。后钤“启南”朱文方印。本幅另有明人题诗并记云:“坐我闲亭日已西,更拼潦倒夜然藜。何缘又值中秋候,良月出林桐影低。弘治丁巳中秋后一日过访廷用,留饮钓月亭上,书扇记兴。应详”。后钤朱文印“有征”。画幅右下角有藏印一枚,文曰:“雷悦所藏”。
首先,让我们对于此扇的创作者、题诗者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收藏者作个简要的了解:
画作者沈周(一四二七—一五〇九),字启南,号白石翁,人称石田先生。长洲(今苏州)人。居相城,读书作画为乐,终生不仕。善诗文书画,犹以画名著称于世,为“吴门画派”之首。山水、花卉、人物、畜兽无一不精。中年画法谨细,晚年粗简,善于融合宋元各派风貌,自成一格。由于他名望高致又性情温和平易,故而“公卿大夫,下逮缁徒、贱隶,酬给无间”。(注1)为了能够得到他的书画,其住所外“候之者舟哄河干,履满户外,乞诗乞画,随所欲应之,无不人人满意去”。(注2)
题诗者“应祥”,即浦应祥。有浦应祥题跋的沈周作品不止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馆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沈周《白头长春图轴》上有其题诗,署款为“浦应祥”,后钤“应祥”朱文方印;沈周的另一件洒金笺本《夜游波静图》扇页(注3),为墨笔山水画,本幅就有沈周、唐寅和浦应祥三人所题“和孙一元”五律诗,均用“年”字韵。其中“应祥”署款下钤“应祥”朱文方印,从大小和印文看,与《白头长春图轴》上印为同一方。《夜游波静图》上的四段题诗,从使用的韵脚和题字的墨色看,应是同时或相距不久。另外,将上述二图与本书中介绍的《夕桥策杖图》上的浦应祥题诗和署款两相对照,从字的间架结构到笔墨的运用,都可以毫无疑问地肯定,这二扇一轴上的题诗皆出自一人之手,且在书写时间上也基本一致。
虽然目前我们对于浦应祥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只从绘画作品的题识上得知他字有征,大约活跃在成化到弘治年间。但查阅《无锡县志》(注4),其中记载了浦瑾和浦应麟父子事迹,也许会为研究应祥生平提供些许线索。浦应麟,无锡人,字道征,嘉靖壬辰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工诗文,有《后岩诗集》(注5)。与其同时的还有叫浦应虞者(同注4)。因此,是否可据此推测应祥与应麟有亲戚关系,或“应”字是无锡“浦”姓宗族的命名排行,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其诗文及书法可以看出,浦应祥与沈周、唐寅等一样,都是活跃在江南文坛、画界的名士,也是与他们有一定交往的朋友;而且浦应祥具有相当高的书法造诣。观其题诗所作书法,结构严谨,用笔秀壮,颇得苏轼晚年遗韵。
“廷用”姓吴,因为在沈周和其他吴门书画家作品中提及此人时,都以“吴君廷用”或“廷用”称之,按古人的称谓多称字、号的习惯,“廷用”应是他的字号而非本名。但笔者查阅《明史》、《明代传记丛刊》、《明人室名别号索引》、以及《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等书籍、资料,均未能考其本名与籍贯,只得从书画作品上来了解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了。
沈周不止一次赠画给吴廷用,二人的交往至少早在成化年间就开始了。如弘治元年沈周为吴廷用作《山水花石禽鸟册》三十开(注6),附页就有沈周、祝允明分别在弘治六年以及九年的题跋。另外,弘治二年,刚刚侍奉父亲远游湖南的廷用去拜访正在禅寺小住的沈周,并请沈周赏鉴自己收藏的倪瓒《竹石图》,同时还将自己在湖南采撷的挂兰送给沈周。沈周见到老友,十分兴奋,当场画《挂兰图扇》以谢,(注7)沈周在自题还回忆说,两年前送画给廷用,恍若昨日之事历历在目(注8)。这里所说的,就是那套作于弘治元年的三十开的画册。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
首先,吴廷用与沈周、祝允明等人十分熟悉和投缘,否则沈周不会再三地为他作画,祝允明(一四六〇—一五二六年)也不会在题跋中亲热地称他为“吾廷用”,显然,他和祝不仅关系亲密,而且年龄也相仿。
其次,吴廷用不见于正史和其他众多书画史料的记载,说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可能是一个有一定文化涵养的、酷爱书画的收藏家或商人,那么,他与沈周、祝允明以及浦应祥都有来往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再次,吴廷用具有相当的艺术欣赏力。除了上述的一册、一扇外,加上本文所介绍的扇画,他至少有三件(套)沈周的作品。而且他还有不同时代画家的藏品,质量也高,这从沈周观赏他藏的倪瓒画竹的题记中也可体会一二。另外,在弘治十年中秋节次日,廷用邀约浦应祥赏月品扇,并请浦在画扇上题诗纪兴。由于此图无沈周自署年款,正因有浦应祥题跋的年款,才为后人判断此画的创作年份提供了依据,即此扇最迟应作于弘治十(一四九七)年八月,亦即沈周七十一岁前。
画幅右下角钤收藏印者乃雷悦,生于一八八二年,字彝甫,号壶公,长沙人。光绪年间邑庠生。精于鉴赏,工书画,善篆刻,与其兄雷恺、雷恪并称为“湘史三杰”(注9)。
此扇是沈周山水画晚年风格。画夕阳下暮色渐浓,隐去了远山,秋树上枝杈凋零,繁叶摇落,一位持杖的老者在溪桥上踽踽独行。表现的正是沈周幽居生活中“只有看山是胜缘,青鞋布袜且轻便”的实景(注10)。由于以金笺地作画笔。皴写山石,用似不经意的短促苍老的线条,擦染较少,石上的苔点聚散有度。树木、竹丛则参用草书笔意,有苍茫之态。点景的小桥、人物仅四、五笔钩出,笔简意赅,形神俱佳。整件作品虽为小幅,但用笔流畅生动,墨气淡逸自然,与作于弘治十年的《溪山高逸图卷》等作品(注11)同属一种面貌,体现了沈周晚年“颓然天放,方圆自造,惟意所如,自写天趣”的笔墨特色(注12),加之沈周略带黄庭坚书体遗韵的自书诗,以及 诗文中所表达的与世无争、“清婉和平”(注13)的人格魅力。
正因此,《夕桥策杖图扇》可称是沈周小品中诗、书、画三绝。
备注:
注(1):见明王穉登《吴郡丹青志》
注(2):见明姜绍书《无声诗史》
注(3):现藏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三册、《沈周书画集》下卷著录和影印。
注(4):见《无锡县志》卷三十二,“孝友”。乾隆间刻本,故宫博物院藏。
注(5):见《明诗纪事》卷十八
注(6):现藏上海博物馆。今只余八开。《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三册著录。
注(7):现藏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三册、《沈周书画集》下卷著录和影印。
注(8):沈周题云:“右山水、画石、禽鸟一册计三十翻,实六年前笔也,盖为吴君廷用得之。今日再展于客楼,初见不觉自喜,既而感慨生焉。喜则以此去眼许久而获一过见,感如目眩手颤,非复曩时之精神也。廷用且留此,更几年,试老力尚何如也矣。弘治癸丑岁沈周题”。
祝允明题云:“石田先生画通天下,贵贱以及裔夷皆宝之。小子不敢率易加赞,独敢以其诗证其画。于今所谓集大成者欤,仆每诵先生之诗,辄长神气、起疾痛。今此册得吾廷用为之主,时有俗气作病,即当来求筑于三十幅矣。弘治九年夏五望日乡贡进士祝允明跋”。
注(9):其事迹可见《广印人传》
注(10):《石田诗选》卷二页十六“拂水崖”诗,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注(11):图为纸本,墨笔画。现藏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沈周书画集》下卷、《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集》等著录和影印。
注(12):见《石田诗选》文渊阁四库全书别集一二四九册——五五九页清纪昀序,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注(13):吴宽应沈周子鸿云之请在弘治十三(一五〇〇)年为沈周诗作序明崇祯十七(一六四四)年瞿式耜耕石斋刻《石田先生诗钞》东北师大图书馆影印
拍卖场次 : 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时间 : 2021-05-18 09: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270

更多沈 周 夕桥策杖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