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太清”仲尼式古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500,000-2,6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0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 : 明
尺寸 : 通长:121.3cm. (47 3/4 in.) 肩宽:19.5cm. (7 5/8 in.) 尾宽:13.2cm. (5 1/4 in.)
: 仲尼式,桐木斫,周身熟栗色大漆,金徽玉轸,岳山与焦尾、雁足皆碧玉制,雁足作葵花式,琢制精美。琴背现蛇腹断。长方形龙池、凤沼。纳音仿雷琴内部结构,隆起后当中又洼下作成一条圆沟,可见斫琴之考究。龙池上方镌行书“太清”琴名,龙池下方为“广寒仙客”篆书印文。
古琴岳尾皆碧玉制者非常少见,目前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月经沧海”落霞琴。另张伯驹先生旧藏“清玉”琴岳尾为白玉质。“太清”琴与“清玉”琴尺寸相当,琴铭镌刻皆是行书,字体潇洒流畅,如出一家手笔。
“太清”之名出自“太清圣境”,此为道家最高的仙境三清(太清、上清、玉清)境之一,又称“太清天”、“大赤天”,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所居,或用来代称太上老君。道家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者神仙也,意指超脱三界五形,逍遥太清境。
龙池下方印文“广寒仙客”。按明代袁彤芳,字履贞,自号广寒仙客,吴县(今苏州)人。吴门袁氏,诗礼传家,清代钱大昕所著《潜研堂文集》中称吴门袁氏“一门文献照耀志乘,至今称为甲族”。袁彤芳为宪使袁德门女,才色俱绝世,著有《凝翠楼集》,五言律《九日》见《明诗综》:玉露泣秋草,金风凋晚蕖。白衣三径少,黄菊一篱疏。病减登高兴,愁无寄远书。遥知三二子,相向正愁余。词作见有《长相思》:风满楼,月满楼。月白风情动客愁,征鸿声且留。灯丰篝,香半篝。灯烬香沉残梦悠,归舟天尽头。
端绪,字仲纲,满洲正白旗,端方之弟,官礼部右参议,宣统三年改典礼院总务厅厅长。金石学家。与袁世凯为姻亲。与梁鼎芬常有诗文唱和。见《陈介祺致端仲纲信札》,称“仲纲仁兄世大人阁下……”另故宫博物院藏有《张謇致端绪尺犊》一通四开。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陶斋,曾任陕西按察使、护陕西巡抚。得慈禧太后宠信,历任湖北巡抚、江苏巡抚、直隶总督等职。曾赴欧洲考察各国政治,回国后历任南北洋大臣,为中外人望所归。端方一生酷嗜金石书画,收藏颇富,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
来源:端方、端绪旧藏;
陶浑旧藏。
参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吴钊主编《中国古琴珍萃》,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第84页。
郑珉中主编,《故宫古琴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第110-111页。
记张之洞斫琴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绩显赫。教育方面,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在赫赫丰功之后,张之洞以文官入仕,是一位大儒,他始终保持着文人的身份,好拓铭、读碑、品泉、论印、还砚、检书,有近五百首诗歌传世,著有《輶轩语》、《书目答问》,曾与端方等人筹办京师图书馆,家藏古籍亦富。其书、文、函、牍、电稿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共一百余卷。1898年刊行的《劝学篇》不仅是一篇政论,也是清代学术史中新旧之争、中西之争的一次总结。当时张之洞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下审视中西、新旧,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彰显封疆大吏于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睿智,引领二十世纪上半叶学士之风。
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曾说他年轻时:“得张南皮之《輶轩语》《书目答问》,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钱穆则说:“余学无师承,未受过大教育,但自知钻研,恒以曾、张二公为师耳。”
“光绪庚寅”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年,张之洞五十三岁,任职湖广总督,将他在广州筹办的枪炮厂迁至汉阳大别山下,名“湖北枪炮厂”,设矿务局(后改名铁政局),于武昌城外筹建织布局,并创建了两湖书院。
据记载,张之洞的母亲朱碧筠老夫人擅长抚琴,可惜在张之洞幼年时早逝,曾留有古琴两床。张之洞常在诗文中以“琴”为题畅怀抒情,如题《许海秋起居宗衡母孙太恭人山水画卷》:“梦断杯棬泪暗倾,双琴空用锦囊盛。儿嬉仿佛前生事,那记抛帘理柱声?”《文山叠山二琴拓本》:“……幽情托朱弦,激昂作变徵。德音不可闻,遗此双藤纸。超然汪元量,抱琴水云里。”《幽涧泉》:“幽涧泉,千尺深……中有美人横素琴,轸有美玉徽有金,清商激越生空林。玄霜杀物兮萧森,素月默默兮青天心。哀猿为我啼,潜虬为我吟。牙旷千载,忧思钦钦。抚兹高张与绝弦兮,何怨乎筝阮之善淫。惟有幽涧流泉知此音。”
晚清著名琴家黄勉之(1853-1919)以“广陵正宗”在北京教授古琴时,张之洞与溥侗、叶诗梦、杨宗稷等都曾从他习琴往来。
光绪庚寅这一年,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月湖之滨的“古琴台”。由张之洞任命的两湖书院地理教习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1839-1915),主持并书写《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张之洞极为看重杨守敬,他也是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古琴曲谱《碣石调·幽兰》宝素堂抄本现存最早传本藏于日本。也是杨守敬早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后收入《古逸丛书》中,在光绪十年(1884)出版。
唐浩明先生在《张之洞》一书中写到张之洞曾托散仙友人吴秋衣帮忙寻好琴材,以期作为儿子取妻、女儿出嫁的礼物。吴秋衣自武当天柱山北麓五龙宫后寻得上等梧桐,可斫琴九张,武当山紫霄宫幻化子将九张琴依次命名为:澄怀观道、山水清音、兰馨蕙畅、窈窕深渺、仙露明珠、惠风和畅、鹤鸣九皋、澹泊明志、天下和平。待交给张之洞时,香帅感叹世受国恩,与国家休戚与共,与百姓命运相连,固将“天下和平”与“澄怀观道”对调,作为第一号,定见社稷之臣之用意,正所谓“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张之洞有诗《送吴叟秋衣往四川为道士,吴癖金石善刻印,技在陈曼生、赵次闲之间,尝荷一担,穷探名山访碑,遇即拓之,二首》大可印证此事可信。
也是“光绪庚寅”这一年,谭嗣同曾斫琴两床,名为“崩霆”和“残雷”,现分别藏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谭嗣同是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曾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详细可参阅武汉音乐学院孙晓辉教授近期在核心期刊《古典音乐》发表的《张之洞与谭嗣同的斫琴意向与政治隐喻》一文,此文详细叙述了张之洞家族古琴的家学、师承关
系及谭嗣同琴学渊源,并深入分析了张之洞与谭嗣同的斫琴意向与政治隐喻。
拍卖场次 : 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
拍卖时间 : 2020-12-04 18: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3855

更多明 “太清”仲尼式古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