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 荒原系列1号、2号、3号、4号(一组4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800,000-3,800,000
拍卖日期:2019-06-03 22:41:5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张晓刚
作者生卒 : (b.1958)
年代 : 1988年
质地 : 纸本 油画
尺寸 : 26×19.5cm×3;19.5×27cm 10 1/4 × 7 5/8 in × 3. 7 5/8×10 5/8in
签名 : 签名:
: 发表
《从新具像到新绘画》,P228、229、231、封面,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张晓刚 作品、文献与研究1981-2014(1)》,P252,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年出版。
来源
原藏家购自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1988年,张晓刚在相对平和与充满爱意的阶段,迎来了“梦幻时期”的创作旺盛期。这时他仍以生命、爱与死亡为讨论主题,但已将沉重的精神极端,寄附到宗教式的崇高性上,以具有原始神秘感的“寓言式”风格表达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寻找存在,就是寻找自己艺术的表现形式”,这是张晓刚从1986年直至1989年初“梦幻时期”一个恒定的心理需要,照他自己的话说,相信“生命就是一种祭祀”,而艺术是一条自我救赎的殉道之路。
此次上拍的《荒原系列》(1988),作为曾参展1989年中国前卫大展《生生息息之爱》的前期创作,是艺术家梦幻时期观念和形式的第一次综合应用与提升。在画面视觉上,以平涂式的大地山水为背景,女性形象来自妻子唐蕾,摆以维纳斯女神的动作(用波提切利的女神衣纹为暗示),身边环绕着浮云、莲花、阴阳果、祭坛等佛教思想物,以及苹果、蛇、羊头等基督象征物,带有浓烈生命气息的图案被混杂构筑在一起,宗教性图式和象征性母题构成了作品的主调,迷幻而夺目。在技法上,《荒原系列》以艺术家该时期独有的“纸刻油画”形式创作而成——用油画颜料绘制在光滑的卡纸上,通过钢针刻出线条和造型,再用棉签或布晕染颜色,强调造型的立体感以及颜色的厚重和变化的丰富,极具表现力。
作为一次精心创作的系列联画,《荒原系列》尺幅精致,构成元素很全,画面整体度高,且因是《生生息息之爱》的思路线索和视觉效果呈现,画面每一个细节元素的甄选和位置摆放,都经过艺术家的慎重考量,我们从中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风格转变的关照点。由此可见,这四件作品虽然没有大型作品的气势恢宏,但其代表的转向意义和文献价值却极具份量。2002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从新具象到新绘画》还把它选为封面之作,也侧面证明其不可或缺的价值。
1988年作为“梦幻时期”的盛期也是尾声,随后的两年受政治和社会波动的影响,张晓刚“回归人的世界”。从1990年开始创作的“重复的空间”系列,带着创伤的记忆,正式开启了他个人化的内观建构。按他后来的自述,这组作品既是对历史某种循环的体悟,也是对刚刚开始的商品化和媒体化时代的反思。
从《重复的空间13号》(1990)中可以明显看到宗教情绪被个人心理所替代,叙事性被打破,画面的局部分裂,被天马行空地编织在一起。但因为通过前期图像志的延续、放大和叠加,到了《重复的空间13号》构成的很多物件成为具备极高辨识性的符号。因此这件作品没有任何的赘述,表达顺畅凝练,图像的意义在不安的象征中进行表露,譬如出现的两张卡牌,根据当时算命的说法“6”代表顺利,“10”代表金钱和消费。除了扑克牌,还有刺激红色、凝重的黑色布条拼贴,宛如祭坛的方桌,悬空的山羊头,报纸信息的碎片和传统书法碑帖,浓眉大眼的自画像等等,隐喻的元素虽然支离破碎,却能串联起思考的片段,成为艺术家的心理独白。
《重复的空间13号》作为该系列的尾声,从画面的表现形式来看,综合运用了表现主义笔触、罗斯科的抽象色块和塔皮埃斯式拼贴技法。不同的材料,除了表现出某种形式美感,也给扁平的画面带来空间感和现实感,而无处不在的带有突变性质的对比和选择,在这个环形的局部空间中,显得激烈而肃穆,反映了张晓刚对社会转变的观察视角,以及对创作可能性的索求。
正如栗宪庭1998年对张晓刚所给出的评述:1984-1992年,他的意象表现的语言结构,尽管保留着西方形而上绘画和超现实主义的痕迹,但也显示了在引进中的一种再创造性。同时,这种实验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标致——在接受西方现代和当代艺术影响的过程中寻找一种再创造的可能性。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lot:2082
更多张晓刚 荒原系列1号、2号、3号、4号(一组4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