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 草书七言联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80,000-280,000

拍卖日期:2019-06-03 14:03:55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陈独秀
作者生卒 : (1879-1942)
质地 : 水墨纸本
形式 : 镜心
尺寸 : 82×17 cm. 32 1/4×6 3/4 in. 约1.3平尺(每幅)
: 题 识:孟邹先生。独秀。
钤 印:仲甫
释 文:锦带桥头一轮月,嘉蜀关外数帆舟。
说 明:汪孟邹上款 。汪孟邹(1877-1953),安徽绩溪人。20岁中秀才。23岁进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在维新思想影响下,25岁在芜湖创立科学图书社,任经理。销售上海出版的新书新刊,兼营文具仪器。翌年,支持陈独秀出版的《安徽俗话报》半月刊。1913年到上海创立亚东图书馆,任经理,十年后设立编辑所。汪孟邹和陈独秀、胡适、章士钊私交甚深,在他们的帮助下,出版了《尝试集》、《三叶集》、《胡适文存》、《独秀文存》、《吴虞文录》等,成为”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很有影响的出版社。1952年,亚东图书馆由于”出版托派书籍”而被上海市军管会勒令停业,所有陈独秀及托派书籍一律被没收销毁。不久,汪孟邹在上海谢世。
陈独秀 CHEN DUXIU
(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对中国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发起了猛烈批评。《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后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大量马克思主义文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陈独秀和汪孟邹
1902年,在安庆地方当局的迫害下,陈独秀决定重返日本求学。途径南京江南陆师学堂时,他结识了安徽老乡汪希颜,两人一见如故,结下深厚的友谊。陈独秀提到自己写了两卷本的《小学万国地理新编》,准备送往上海出版,汪希颜便向他介绍了当时正在芜湖搞图书发行的弟弟汪孟邹。1903年,陈独秀与汪孟邹结识,二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陈独秀逝世。
汪孟邹是陈独秀创办杂志、出版著述的有力支持者和无私援助者。也正是由于汪孟邹的坚定支持和无私援助,知识分子出身的陈独秀,才得以在维持生计之外,创办了多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报章杂志。陈独秀曾经说过:“汪孟邹是我们家的大施主。”
汪孟邹(1877-1953),行名邦伊,学名炼,字孟邹,安徽绩溪人。早年与其兄汪希颜一起师从胡子承读书,胡子承思想很开明,非常赞成康有为、梁启超的学说,常常授学生以新书新报。1903年,汪孟邹到芜湖开办科学图书社,就是奉了老先生之命。
陈独秀和汪孟邹的密切关系,始于陈独秀创办《安徽俗话报》时期。1903年底,陈独秀回到安庆,为增长国人见识,了解国内形势的变化,他同房秩五、吴汝澄商议合办《安徽俗话报》。但是各项条件不成熟,资金短缺,他便找到汪孟邹,希望得到支持。汪孟邹很爽快的答应了,在汪孟邹的全力支持和陈独秀等人的共同努力下,1904年3月21日,《安徽俗话报》第一期问世。由于报纸的文章笔触犀利、内容新颖,销量曾一度达到3000份,影响遍及全国。
在汪孟邹的大力支持下创办的《安徽俗话报》,虽然只出了23期,但却是当时安徽最早的宣传革命的刊物,“对青年届的反帝爱国思想散播了较为深刻的影响”,“起了组织革命和宣传革命的作用”。陈独秀与汪孟邹的初次合作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为二人的友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两人合作出版发行《新青年》取得巨大成功埋下了伏笔。1907年,陈独秀赴日,汪、陈二人的交往中断了一个时期。
辛亥革命后,陈独秀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在陈独秀的建议下,汪孟邹在上海开办了亚东图书馆。陈独秀为其起草了挂牌时的《亚东图书馆开幕宣言》。为了使“亚东”尽早打开市场,陈独秀还编写了《英文教科书》和《字义类例》,交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
1913年,反袁世凯二次革命失败,陈独秀偕夫人高君曼避难上海。初到上海,陈独秀因无职业和正常经济收入,“度日如年,一日三餐无着落”。此时的亚东图书馆刚刚开办,生意惨淡,但汪孟邹仍尽力接济陈独秀一家的生活。
1914年7月,陈独秀第五次东渡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陈独秀走后,妻子高君曼长期重病在床,又加上两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汪孟邹就抽出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照顾陈独秀的家庭,陈独秀的妻儿才得以勉强维持生活。
1915年,陈独秀从东京回到上海,向汪孟邹提出自己打算在国内再办一份新杂志,把自己在日本所学到的东西,向国内传播,以期改变国人愚昧落后的状态。当时的亚东图书馆开业不久,资金也不充裕,又担负了几家杂志的发行任务,实已无力承担新杂志的发行任务。但考虑到新杂志的发行关乎陈独秀的生计问题,汪孟邹便向他推荐了群益书社负责人陈子沛、陈子寿兄弟,在汪孟邹的推荐和陈独秀自己的努力下,群益书社陈氏兄弟答应承担新杂志发行的任务。1915年9月15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影响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号问世。开始即发行千余册。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青年》的知名度,帮助《新青年》打开销路,汪孟邹向陈独秀推荐了当时正在美国深造的胡适,从而使这两位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安徽同乡发生了最初的联系。在汪孟邹和陈独秀的共同努力下,《新青年》取得了巨大成功,销量一路攀升。由于汪孟邹管理书店的方法陈旧,财务状况不佳。陈独秀一度想促成亚东图书馆和群益书社的合并,成立股份公司,但此事最终未能如愿。
1917年,经汤尔和介绍,陈独秀被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在北京,陈独秀和一班一样具有新思想的新朋旧友会合了,如虎添翼。在陈独秀的率领下,他们向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终于酿成了新文化运动。
在北大时,陈独秀向汪孟邹推荐经营由北大出版部出版的图书,稍后又把自己创办的《每周评论》以及《新潮》等杂志都交由“亚东”销售。后来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印刷出版了许多进步书籍,如反映新文化运动成果的《独秀文存》、《胡适文存》初集以及《吴虞文录》等,还出版了有影响力的新诗集,成为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1919年的五四运动把《新青年》推上了顶峰。《新青年》当年的发行量猛增,编著和印刷任务更加繁重,汪孟邹便不遗余力地帮助陈独秀处理发行和印刷任务,这也使得陈独秀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政治活动。
1919年6月,陈独秀因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播传单被捕,出狱后仍受到监视,他便回到上海,居住在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他在这里多次会见北京学联代表罗家伦、张国焘等人。各地进步青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纷纷建立文化书社,这些文化书社经陈独秀介绍,都与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建立了业务联系。比如,恽代英于1919年冬在武汉创办的利群书社、毛泽东1920年7月在长沙创办的文化书社等,陈独秀为这两家书社向“亚东”做了300元营业额往来的担保。毛泽东还拿了陈独秀的保单,亲自找汪孟邹联系。
1920年8月,陈独秀和苏俄代表维经斯基等谈话后,便积极投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中,他的许多活动都是在“亚东”进行的。
1922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刊。创刊之始,陈独秀便找到汪孟邹,让“亚东”筹措最好的纸张,以作《向导》印刷之用。《向导》印好后,仍是由汪孟邹的“亚东”承担其发行工作,甚至连芜湖科学图书社都曾代售过。
1927年,由于种种原因,陈独秀与高君曼的感情破裂。对于高君曼今后的生活,一贫如洗的陈独秀还是求助于汪孟邹的亚东图书馆,由亚东图书馆每月资助高君曼30元,直至去世。这期间,陈独秀的长子延年、次子乔年在上海勤工俭学时的读书费用,也都是按月在亚东图书馆的《独秀文存》版税中拨付的。
1928年,陈延年和陈乔年相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陈独秀长女陈筱秀因极度悲痛,忧愤之下暴死于上海医院。陈独秀因隐蔽于地下,无法操办女儿的丧事,就委托汪孟邹妥为办理。
1932年10月,陈独秀再次被捕,被判8年徒刑。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提前出狱了。但他没有回上海,而是去了武汉。陈独秀和汪孟邹后来再也没有见面,但有书信往来。汪孟邹得知陈独秀身体不好,曾写信给当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胡适,希望他帮忙让陈独秀去美国休养。后因陈独秀不肯而作罢。
1942年5月,陈独秀在四川江津鹤山坪溘然长逝。10年后,亚东图书馆由于“出版托派书籍”而被上海市军管会勒令停业,所有陈独秀及托派书籍一律被没收销毁。稍后,忠厚老实的汪孟邹在上海谢世。
拍卖场次 : 启蒙百年——五四学人翰墨

lot:621

更多陈独秀 草书七言联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