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雕灵芝螭龙纹如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1,500,000-2,000,000
拍卖日期:2019-06-02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9年春季拍卖会
年代 : 明
尺寸 : L:25.3 cm (10 in)
: [来源]
1.日本私人收藏,得自20世纪初期;
2.Brian Harkins Oriental Art旧藏,倫敦;
3.英国著名古董商朱勒斯•斯彼尔曼(Jules Speelman)旧藏。
沉香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明确文献记载沉香最早的出现应为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刘义庆撰之《世说新语•汰侈》:“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文献记载中,早在南朝就已有用沉香制造建筑、用具的传统,唐人姚思廉所撰的《陈书•张贵妃传》就记载了当时的奢华生活:“至德二年,乃于光照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沉檀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所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只可惜未有出土或传世之物印证文献。
到了隋唐时期,沉香的使用渐多,甚至到了令文人墨客、王公大臣痴迷沉醉的地步,争相品香赏玩。《香乘》曾载当时关于沉香的趣闻:“迨炀帝除夜火山烧沉香、甲煎不计数,海南诸香毕至矣。唐明皇君臣多有用沉檀脑麝,为亭阁何多也。”唐代已经开始有出土沉香文物出现:法门寺地宫《衣物帐》记载:(唐懿宗供养)“乳香山二枚,重三斤;檀香山二枚,重五斤二两;丁香山二枚,重一斤二两;沉香山二枚,重四斤二两”。于1987年于法门寺塔基地宫后室就曾出土了沉香山子残片六枚。藏于台北故宫唐阎立本的《职贡图》也曾绘有沉香山子样式。日本也藏有不少早期中国沉香之精品:如曾被东大寺收藏的巨型沉香木“兰奢待”,法隆寺献纳宝物唐沉香木婴戏人物画箱,正仓院与法隆寺所藏唐沉香木画箱,比较著名的有正仓院中仓142沉香画箱第10号等。早期木雕文物也有法隆寺宝物唐贤圣瓢壶,可见当时工艺与喜好。到了宋代,沉香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出现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达官显贵的家中,无论是苏轼还是宋徽宗,都曾是沉香的粉丝。当时甚至连街边小贩也开始贩卖起了沉香边角料,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绘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字样的商铺,可见风靡与普及。
如意的历史亦是源远流长,早期的如意制作材质多样,如日本正仓院南仓51藏的十数柄中国唐代如意,就可见其材质的丰富性,无论是玳瑁、斑犀、素木、金银、鲸须绘云纹等,最有趣的一件是第五号,以多种材料制作而成,集合水晶、真珠、黑檀、紫檀、黄杨木、以金银描绘花样纹饰,极尽绚丽,巧夺天工。可惜未见沉香如意。古代绘画作品中也多有如意出现,如著名的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里陈宣帝、陈文帝、陈废帝手里都持有云头白玉如意,大英博物馆藏敦煌《文殊菩萨图》就见菩萨手持如意一只,故宫博物院藏宋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卷》左后方亦有一菩萨手持云头如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宋李嵩的《听琴图》(有传明人仿)中亦有一白玉如意安置在案台之上。甚至连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的《万岁佳兆图》中也绘有一白玉云头纹如意。考古发掘中亦有例证:1987年法门寺塔基地宫后室就出土银云头如意一枚,铭文“咸通十三年文思院造银白成如意一枚….”无独有偶,同样是在1987年法门寺地宫,亦有出土银镀金佛像云头如意一枚,如意顶铭文“心”字。根据上述,可见早在唐宋元明,如意便在士人、宗教、皇家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此件沉香如意,包浆皮壳自然厚重,深沉浓郁,经数百年沉淀氧化,油性更甚当初,浅处呈现出琥珀之色,金黄之色如蜜糖,晶莹透亮,深处如老墨,黑亮如漆,深沉凝重,气味历数百年不散,反更深雅清润,且带有古意,谙合乾坤。类似沉香乃馆藏所未有,市场之仅见。如去年五月台北故宫之《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所选沉香无一不是清宫旧藏,乾隆御赏,但无论香材、年代、刻工、皆无法于此物相比,纵观诸多博物馆之馆藏,此物也实是罕有之孤品。不由得让人想起宋蔡京之少子蔡涤撰的《铁围山丛谈》,里面曾记载:“香出占城者,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沈,一片万钱。 ”此沉香清雅却不失贵气,富丽却饱含禅意,近世所未有,应为古之万安黎母山沉。更有趣的是在其雕工上,因为沉香易碎,尤其是这么好的料子更是难得。
本品工匠以高超的技术完成了完美的三维立体式雕刻,栩栩如生。如意头部呈灵芝云朵状,刻有一龙,怒发冲冠,双眼圆瞪,大口紧闭,须发飘扬,气韵生动。边上刻有如意形云纹,龙身躯则半隐于波涛汹涌的云海之间,其余部分则是以如意器身浮雕刻龙身,龙爪苍劲有力,有一爪手持灵芝,盘于如意之上,底部亦有一龙相似之状,盘踞于如意,向上方遥望而去,两相呼应,更有摩羯鱼尾隐于云中,整体似是龙神攀绕,教子升天,十分生动有趣且宫廷意味十足,古朴生动。宫廷沉香雕件中,类似龙型极其少见,明清时期龙之造型是受到明确控制的,非帝王不可用之,因此件沉香如意应为孤品,故难以比较,丹阳姜绍书撰的《韵石斋笔谈》所记载的“宣和玉杯记”上所提到的:“宋宣和御府所藏玉杯三,其一内外莹洁,绝无纤瑕,杯口耸出螭头,小螭乘云而起,夭娇入生,名教子升天,真神物也。”虽然此宣和玉杯已不能见,但可见此类造型纹饰应该是从宋代就开始流行。故可见此件沉香雕龙如意应为明清皇帝慕古而仿古做之,故而题材极少,做工精湛,用料大方。
龙纹最相近的一个例子应为香港佳士得2012年11月28日拍卖的千文萬華-李氏家族重要漆器珍藏,以极高的落槌价成交的第2028号拍品:宋代剔彩龍紋折沿盤,盘心黑面雕回首龙纹,双眼圆瞪,毛发飞扬,肢体卷曲,手握灵芝腾跃于云海之中。明初也曾有过仿宋之风,但龙多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中国陶瓷2000年精华展》载的青花四爪龙纹梅瓶,南京 明代建筑遗址发现明初龙首石雕构件,大报恩寺遗址发现琉璃彩陶四爪龙首形吻,故宫博物院藏明教子升天笔架,故宫博物院藏明仿宋龙紫檀嵌双龙圆盒等,均可看出,当时皇帝是在有意仿古,以追前人。综合上述,类似题材的沉香雕龙如意,公私所见,旷世罕见。
拍卖场次 : 供御-宫廷瓷器及古董珍玩
lot:2783
更多沉香雕灵芝螭龙纹如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