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 紫藤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拍卖日期:2018-06-19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8年春季拍卖会
作者 : 林风眠
作者生卒 : (1900-1991)
年代 : 1960年作
质地 : 纸本 彩墨
形式 : 纸本 彩墨
尺寸 : 68×66cm 26 3/4×26in
出版 : 发表:《林风眠全集》(下册),图版6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签名 : 签名:林风眠 有印鉴
: 签名:林风眠 有印鉴
发表:《林风眠全集》(下册),图版69,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林风眠
Lin Fengmian
1900-1991
林风眠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启蒙者”,主张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融入水墨画,创造出崭新的中国画现代形式。本次上拍四件作品《紫藤》、《宝莲灯》、《蓝色瓶花》、《渔女》,都反映出林风眠“中西合璧”的艺术观念,但创作题材和手法上各有特点,体现林风眠成熟的个人风格。
《紫藤》收录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权威著作《林风眠全集》,以少见的紫藤为创作意象,结合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技法,是推动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一次杰出探索。《宝莲灯》则由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林风眠》画辑收录,这是年谱中记载的第一本林风眠个人画册,仅收录了十二幅代表作,本件作品就在其中。林风眠从50年代开始创作戏剧人物题材,吸收西方立体和构成主义手段,表现传统戏曲舞台场景,是一种探索性绘画,着意点在形式的革新与创造,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宝莲灯》就是此一时期的珍贵例证。《蓝色瓶花》为一幅自然率性的花卉静物油画,明亮的蓝色与深沉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为画面增添一丝神秘的气息,可谓蕴藏画家丰富情感与深邃意境。相比较而言,《渔女》以在渔船上有鸬鹚相伴的女孩为主要绘画内容,偏向写意风格,山水间蕴含更浓厚的传统水墨画的审美意趣,不失为一件极具韵味的国画佳作。
林风眠的赴法留学经历,为其提供了一个以现代主义眼光重新认识本国艺术文化的良好契机,从而确定“介绍西洋美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作时代艺术”为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创作于1960年的《紫藤》就将“调和中西艺术”的艺术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紫藤花叶色彩、笔触及构图布局采用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利用国画媒介和传统花卉意象完成东方艺术精神的传达,两者相互补充,达到“中西融合”的艺术追求。值得一提的是,紫藤与绿叶用墨干厚,形成油画质感,色彩用笔方面受印象主义影响,整体色调明亮,笔触松动,同时注重对光线的把握,紫藤顶端花瓣由白色颜料点缀形成高光,细叶部分也由明度较高的黄绿色表现受光面,光影关系丰富,层次分明。构图采用西方油画形式,紫藤分布于画布四边,中心留空,透出黑色背景与篱笆,篱笆仅由粗笔线条交叉组成,简约概括化的背景与深颜色在强调画面纵深感的同时增添深沉神秘的气息。
《紫藤》不仅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与特征,还以中国传统的韵律感为核心,使东方艺术之柔和渗透入内。紫藤为传统花鸟画题材,紫色活泼大方,造型典雅清丽,在林风眠笔下部分紫藤花瓣用墨温润、清透,蕴含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巧妙融合中国的“墨”和西方的“色”,平衡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抒情意味浓厚,生动表现自然之美与生命之韵,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正如傅雷的评价:“诗意浓郁,自成一家。”
此外,《紫藤》为纸本设色,统观林风眠国画作品,以紫藤为创作题材,可谓十分少见,而画面中单独出现紫藤,未附加人物、鸟雀元素更是难得一见。对比《紫藤小鸟》、《紫藤仕女》等作品,紫藤多作为背景衬托主要对象,将背景花卉作为创作主体描绘,愈加显示出本件作品蕴藏着画家绝佳创造力和独特的巧思。
林风眠年轻时对戏曲题材不感兴趣,因从小受封建制度压迫,对此带有抵制、批判的情绪,年轻时曾经激烈地抨击“旧戏”:“这种数百千年传统下来的老玩意,要他何用?”1951年林风眠闲居上海,常受关良之约一同去看京剧,逐渐画家从中体会到戏曲带来的故事情节、唱腔韵味和自由时空观念的启发,并在这国粹艺术中,理解了以立体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艺术。他每次去戏院,都在笔记本中记下戏剧特有的大花脸和服装道具,再用英文单词记下重要的色彩和特征,以便回去后的创作。
《宝莲灯》一作与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同名,也是林风眠所画最多的曲目,远看本件作品,在画面和色彩构成上酷似一张京剧脸谱,妙趣横生。构图上,人物并置排列,三圣母置于画面中央,仕女灵芝手提宝莲灯站在三圣母左侧,两人相互交叠。三圣母身披蓝色轻纱,打开双臂,宽袖层叠,轻纱微透,又用施以干笔的白粉,皴擦出水袖的动感,形成优美的曲线,在层层推进中,仿佛将瞬息万变的舞台表演定格,分解成连续动作。艺术家把人物发饰拉长至地面,发饰重迭在罗衣上,两组明显的长线条,引导我们看向飒飒的衣裙,长发与衣裙褶皱的弧线,凸显人物动感,加强画面张力,使得情节连贯紧凑。画家还在水墨作品中加入光线的元素,三圣母蓝色的衣袖上厚重的白色颜料,使画面呈现受舞台灯光照射的效果,添加夸张的戏剧性,不仅如此,画家用纯度较高的中黄色表现灵芝手中的宝莲灯,突出光的律动,并且在人物的整个轮廓边缘都用鲜亮的明黄色作点染强调,仿佛人物身后的整个舞台背景都被宝莲灯照亮。《宝莲灯》包含戏曲艺术典灵空灵的写意性以及抽象的装饰美,是林风眠则将毕加索式的形式和中国民间美术化作一炉的代表之作。
《蓝色瓶花》展现了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喜爱的静物题材,在东西方形式统一的探索背后,饱含对美和生命力的追求。画面中央是细长的蓝色瓶花,团状花朵延伸到瓶口外,笔触松散且明显,生动体现花朵盛开的生命活力,画家用白色笔触点缀出受光部分花瓣与花瓶口、果盘边的高光部位,使其形成呼应,将画面营造出轻松而富有感染力的气氛。不仅如此,画家在果盘、花朵与桌面纹理等塑造上都运用了蓝色,透露出精致而独特的视觉效果。水果盘与花瓶的视觉角度不一,果盘接近俯视角度,四只果实得以完全展现,果实的色彩几乎为平涂的青绿色,富于装饰性,寥寥几笔,塑造出水果的造型轮廓与叠压关系,运用最单纯的构图和色调体现丰富意蕴,展现画家极高的造型把握能力。
《渔女》视觉效果上更倾向于中国传统山水画,实际上,本件作品对传统文人画的教条限制进行反叛,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传统文人画重神韵的美学精神。如苏立文所说:“当林风眠事实上放弃了油画而转向中国毛笔和水粉画时,他不仅凭其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更为迅疾和更具自发性,而且与中国文人画家的理想更接近了,不过他的语言特色完全是当代的。”《渔女》描绘两叶扁舟漂荡于青山秀水间,渔家女与鸬鹚各立于小船两头,洋溢平和静谧的气氛。画面以水墨为主,墨色较浓,层层晕染,渲染出湿润的环境氛围,营造虚实相生的写意景象,近景、中景处低矮山丘敷浅褐黄色,渔女服饰为素雅的青灰色,皆以块面表现,减弱线条表现力,流露对传统绘画方法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生活场景的捕捉,体现出内敛沉静的深远意境。
本次四件作品分别将中国画传统脉络中的花卉、山水、戏曲人物题材与西方油画静物再创作,全面展现林风眠艺术特征和创作理念,是创作于五六十年代不可多得的佳作。《紫藤》是一幅极具收藏价值的作品,通过紫藤这一罕见意象实现意境与内容中国化,技法与表现形式方面求索西方现代主义精神,中西方精髓相互交融,如同王朝文所言:“体现在他的绘画艺术中的中与西的关系,不是对双方做生硬的拼凑,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结合。” 《宝莲灯》一作创作于1957年,是艺术家探索戏曲人物画的早期作品,虽然该年代是林风眠戏剧题材的滥觞期,但因文革前夕为避祸他自毁了大量作品,导致1950、60年代的作品现在留存极少,可以说能确定是50年代、作明确断代的作品屈指可数,凸显出这幅《宝莲灯》的珍贵。作品中人物重迭、色彩交错等视觉构成突破了单一空间的布局,探讨了现代艺术所关注的时间合成等议题,既有时代面貌,又创艺术新格,实为不可多得的戏曲人物佳作。《蓝色瓶花》源自林风眠外孙Gerald MARKOWITZ先生,作品通过单纯的静物反映出一个结合感觉、心境和情绪的内在世界,耐人寻味。《渔女》一作借助中国水墨技法,营造意趣横生的艺术境界。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

lot:1871

更多林风眠 紫藤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