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宫廷或扎什伦布寺) 紫金琍玛密集金刚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000,000-1,500,000

拍卖日期:2017-12-18 22:32:37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 : 清乾隆(宫廷或扎什伦布寺)
尺寸 : 21.5cm.high.
: 灿然紫金云端来
—记清紫金琍玛密集金刚像
文/王翰驰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一日,六世班禅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抵达了承德。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起身相迎,以示礼遇。这是乾隆皇帝一生中与西藏宗教领袖唯一的一次会面,虽然六世班禅朝觐的直接原因是乾隆皇帝的七十岁寿辰,但这次会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一方面,“兴黄教以安众蒙古”是清帝国维持长治久安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礼遇班禅抬高其地位,以制衡达赖政权也是清朝此时的治藏策略。而对六世班禅来说,英帝国要求开阜通商的压力不断增加,此时他需要与乾隆皇帝建立友好的私人关系,并亲自确定清朝对西藏以及班禅系统的庇护1。
对这次历史性的相聚,双方极尽全力地表现出对对方的重视。为了迎接六世班禅,乾隆皇帝以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在承德兴建须弥福寿寺供班禅居住。而六世班禅在1776年获准进京后,马上开始为乾隆准备寿礼,第一批礼物更是在班禅抵达的一年前就到达了北京宫廷。在第一批进入紫禁城的礼品中,就包括扎什伦布寺制作的紫金琍玛造像。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老师所考,“紫金琍玛”一词最早出现在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十三日的清宫档案中。据这条档案记载,宫中佛堂中新供奉了一尊紫金琍玛绿救度佛母,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所进2。
由此可见,“紫金琍玛”一词起源于清宫对于六世班禅所赠礼品中一种特殊铜质造像的称谓。“琍玛”是西藏人对于合金铜的统称;“紫金”则是清代宫廷对这种铜质的颜色和质地的形容,即色紫而含金。因为紫金琍玛造像烧制的年份较短,且大多数为清宫所藏,故流通量极小,且紫金琍玛的外观由于岁月侵蚀,氧化后极易与其他合金铜相混淆,所以,对于紫金琍玛这种特殊铜质的判别,必须要参考有记载的清宫旧藏。
通过研究清宫旧藏中带“紫金琍玛”字样黄条的造像,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罗文华老师与文明老师合著的《谜一样的紫金琍玛》一文总结了紫金琍玛造像的特点:第一,紫金的颜色复杂,金属高光中色彩丰富有变化,有明显的色斑形成,且有油质感;第二,大多数紫金琍玛造像,尊像为紫金所造且少镶嵌,背光和底座多为合金铜鎏金(有可能因为紫金昂贵为减少成本所致);第三,一些紫金琍玛铜像表面,胸前、肩部、手肘出现明显的黄色斑块(图);最后,紫金琍玛虽然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但金属性能对于铸造来说其实并不理想,因此很多紫金琍玛造像都有局部开裂的情况。
此件密集金刚像无鎏金无镶嵌,整体铜质呈现油润的紫棕色,局部在光线移动下,高光内含色彩变化;从正面观察,密集金刚与明妃的腰部璎珞、帽冠、手钏尖端露出粉紫色的金属光泽,这种不同寻常的光泽在明妃大腿处尤为强烈;前后胸颈处、手肘局部有数个与整体铜质相异、形状不一的黄色斑块,与前文所总结的紫金琍玛特点基本吻合。
乾隆皇帝热衷于仿造西藏造像并从中汲取技术、艺术、和宗教的灵感,对西藏造像“原汁原味的模仿”是他追求的目标之一,而西藏进奉的紫金琍玛造像就是乾隆皇帝曾经大力模仿的品类之一。有些乾隆宫廷仿西藏紫金琍玛与原作极为相似,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有些甚至无法区分原作与仿作(图)。今天清宫收藏的紫金琍玛造像,一部分是由西藏进献清宫的礼品,另一部分是清宫对西藏贡品的仿造,还有一部分是清宫自主创制。那么,在底座已失没有款识的情况下,如何推测此件紫金琍玛造像的出处呢?本文将从这件造像的铜质与造型两方面考虑。
清宫制作紫金琍玛造像持续了十六年左右,前后依照的是两个配方,第一个配方与西藏造紫金琍玛相近,第二个配方是在第一个配方的基础上,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之下改良而成。根据配方的变化,乾隆宫廷铸造紫金琍玛造像,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781-1788):
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世班禅在承德突然去世之后。在整理六世班禅生前所奉礼品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注意到了紫金琍玛造像,并产生了仿制的兴趣。通过询问仲巴胡图克图获得了第一个西藏紫金琍玛配方,并依此配方开始铸造。在这个阶段的早期,乾隆宫廷所制紫金琍玛以扎什伦布寺所奉紫金琍玛造像为制作标准,以无限地追求相似为目标。这个时期乾隆宫廷制成的紫金琍玛造像较少,仅七十多尊。
第二阶段(1788-1795):
乾隆五十四年(1788),皇帝令造办处将暹罗进贡的土钻兑入紫金琍玛配方,并调整其它成分的比例,最终确定了新配方。这个配方一直延续使用至乾隆皇帝去世,持续了8年。第二配方的清宫紫金琍玛,颜色更为复杂(图),具有明显的五彩光芒,金属性能也有了提高。在这个阶段,紫金琍玛造像的形式,也不再拘泥于西藏风格,而是开始了宫廷风格的创新。故宫佛日楼所供的一尊乾隆五十九年所制大持金刚(图),就体现了这个阶段清宫紫金琍玛造像的创新风格。
观察此件造像,可见其铜色与乾隆晚期紫金琍玛造像颜色深紫、局部有强烈五彩光的铜质相区别。此件密集金刚的铜色、彩光与乾隆四十四年扎什伦布寺所赠第一批紫金琍玛中的释迦摩尼佛像(图)更为接近。因此,此件造像更有可能是根据西藏的紫金琍玛配方所制,或为西藏制造,或为乾隆宫廷按西藏紫金配方制作的仿西藏作品。
造型上来讲,此件造像从整体上无疑更为西藏化,但又不完全符合西藏的特色。与西藏寺庙供奉的紫金琍玛造像更有趣味性的形象相比(图),此件造像更为规整、严谨、庄重。然而,这件密集金刚的肢体修长有力,面部、手脚的塑造较为生动,具备西藏造像艺术的基本优点。故宫所藏的一件乾隆宫廷所造紫金琍玛密集金刚像,虽然形制基本相同,肢体、帽冠、臂钏的造型与此件造像相比也大有相似之处,但从肢体语言到细节刻画都比较僵硬,面部形象也更有汉地特征,很可能是根据一尊西藏紫金琍玛密集金刚造像所仿造。
综上,此件造像应根据与西藏紫金琍玛相同的配方所造,既有可能为扎什伦布寺进献清宫的礼品,也有可能是清宫仿制西藏紫金琍玛的早期作品。如此推论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造像铜色与六世班禅所赠扎什伦布寺紫金琍玛比较接近,可能与乾隆早期紫金琍玛造像一样依照西藏配方所制,而与乾隆晚期紫金配方有异;第二,造型上基本符合西藏传统,但与西藏本地作品相比更为细致而规整,符合清宫趣味;第三,西藏赠予宫廷的紫金琍玛有时与清宫仿制品难以区分。
乾隆一朝对于西藏紫金琍玛造像的模仿,是乾隆皇帝个人艺术追求的全面体现。从向西藏求教配方,到自行仿制直至惟妙惟肖,再到几次修改配方于铜质上追求变化,于造型上开始突破,生动地体现了乾隆皇帝个性中执着学习又追求创新的特点。而另一方面,六世班禅热情赠送紫金造像,着意创造符合宫廷趣味的艺术品,并获得宫廷青睐的过程,也不啻为艺术交流的经典案例。紫金琍玛造像本就比较稀有,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更少。出现在拍卖市场的紫金琍玛造像,题材以长寿佛居多,这与乾隆宫廷庞大的长寿佛铸造量有关。也许是因为紫金琍玛特殊的金属性加大了铸造双身像的难度,无论出自西藏还是清宫的紫金琍玛造像中,密集金刚这个题材都非常少见,嘉德此尊为目前所知在市场流通的唯一一件,无疑为欣赏紫金琍玛这个“神秘”的造像品类添加了一个难得的实例。
参考资料:
1.《谜一样的紫金琍玛》,罗文华、文明合著,收录于《紫禁城》,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号,总第232期,P88、91、94、97。
2.《龙袍与袈裟》(下),罗文华,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P399-457。
3.《清宫藏传佛教文物》,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P65。
4.《宝藏(下)》,朝华出版社,2015年,P222。
5.《论六世班禅朝觐的背景与原因》,柳森,《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P128。
注释:
1.柳森,《论六世班禅朝觐的背景与原因》,《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4期,P128。
2.罗文华,《龙袍与袈裟—清宫藏传佛教考察》,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P403。
拍卖场次 : 万法归一Ⅱ——宫廷造像精粹

lot:3350

更多清乾隆(宫廷或扎什伦布寺) 紫金琍玛密集金刚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