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澄泥砚位列四大名砚之一,以山西绛州产者最佳。此清乾隆御制澄泥虎伏砚,《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西清砚谱》等皇家典籍均有著录:伏虎形砚内府所藏,有汉砖虎伏砚一方、宋澄泥虎符砚四方,及清宫廷命吴中巧匠仿澄泥虎伏砚。其皆质系澄泥,虽色分黄赤,且背款有作“虎符”字或作“虎伏”字不同,但形体尺寸大略相仿。虎伏砚形制似极蒙乾隆帝垂青,各砚均有乾隆御题诗。诗中多论及“虎符”与军事的关系,可见拥有十全武功的乾隆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气概。此拍品整器作卧虎之形,色属澄泥砚中最为上乘的鳝鱼黄,乃吴中供御巧匠根据绛州澄泥配方重新创造之品,器表满布以矿物颜料仿古铜器的青绿锈色,上以洒金点缀,相互映衬甚为巧妙。砚盖以简单率性之工巧雕虎首,两小耳微尖,双眼高突,略具猫态,工简而意丰,韵味十足。砚面沿边起细棱,盖边突起宽边可与砚身扣合,呈子母口。墨堂略凹,以太极图形雕作墨池。盖内阴刻清高宗隶书砚铭:“吕老所造,兹不可得;金阊巧锻,如伏虎式,球琳其质,青绿其色;置之旧侧,几难别白;列于文房,友乎子墨;几暇怡情,挥毫是北;每绎旅獒,不无惭德。”署款为“乾隆戊戌仲夏,御铭”,下有钤宝二,曰:“比德”、“朗润”,称赞了传统中吕洞宾(绛州人)创制澄泥砚,新仿砚几可乱真,可列为文房佳品。此砚雕凿中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将其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亦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
虎伏砚以一椭圆形包袱式紫檀木盒储之,盒面镌刻隶书“虎伏研”三字,盒盖内填金隶书御铭与砚铭相同,下有钤宝二,曰“会心不远”、“德充符”。盒内底镌刻隶书“乾隆御用”,并“几暇临池”方印,均填金,且雕饰十分精美,本身即是一件非常珍罕的艺术品。而带有“乾隆御用”款识的文房器物数量极罕,应为乾隆书房中蒙皇帝手泽的珍品。像此类“包袱盒”对工艺的要求最高,设计最巧,自然也是最难制作的。用包袱式纹饰于宫中器物上缘于雍正,盛于乾隆。据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首领萨木哈持出洋漆包袱盒二件,皇上传旨:此盒样式甚好,照此再做一些黑红漆盒。” 而乾隆承接其父之爱好,使之更为多样化。以包袱装饰礼物是日本传统的礼仪,故此种装饰风格又颇具日本工艺美术的品味,可见乾隆帝对中外东西艺术风格的广泛兴趣。
就目前的考古出土资料所知,这类砚式乃仿自汉砚中的异兽铜砚盒之外形,考古出土的汉砚实物中有一类可以归为板砚之列,但石砚收贮在铜制异兽形砚盒中,就目前所知已有两例,一件是1957年安徽肥东出土的东汉铜兽形砚,异兽作伏卧状,头生双角,腰间双翼,全身镶嵌红、蓝色料珠,两眼嵌淡绿色料质装饰;另一件是1970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汉墓,铜异兽形制与前者相似,但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而独占鳌头。虎伏砚式或即是受汉代这类砚盒影响下的附会之作。清高宗阅读过南唐宋初张洎所撰《贾氏谈录》中有关山西绛县人收取澄泥的方法,并于乾隆四十年(1775)首次使用宫中旧藏澄泥砚后,大为佳赏,遂于当年夏天谕令当时山西巡抚巴延三留心寻访,第二年就在汾水取得澄泥砚材,可见澄泥砚的独特地位。古书上亦曾有记载,说澄泥砚可以“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更说明此砚为性能极佳之珍品。
虎伏砚一可作为文房用具常伴随主人书写作画,二可作为瑞兽为主人辟邪佑安,三可作为精美的文房艺术品为主人几暇怡情,真可谓一器三用,煞费制作者的一番苦心。此拍品用料极佳,做工精美,古意浓厚,又以费时费工的精美紫檀包袱盒储之,其设计样式为雍乾钟爱,并蕴含着先贤的哲学思想,故其艺术及收藏价值之高实乃毋庸置疑。此砚相近者,台北故宫藏一方,北京瀚海1999年春拍出现一方,纽约佳士得2009年秋拍出现一方。在台北故宫出版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一书中,提到台北故宫所藏的那方乾隆澄泥伏砚,原收贮在园明圆文源阁中(见113页),那么见于市场另三方虎休砚是否原出自其它四库藏书阁之内,尚待进一步考究。

lot:4146

更多清乾隆 “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