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华(1915-1999) 硕果累累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20,000-40,000

拍卖日期:2016-06-18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嘉德四季第46期拍卖会
作者 : 高冠华(1915-1999)
年代 : 1993年作 1990/2000年代
尺寸 : 68×69 cm 约4.3平尺
创作年代 : 1993年作
钤印 : 高冠华、天地不乐 硕果累累兮,岁岁复年年。一九九三年三月冠华于北京。
著录 : 出版:《高冠华作品图鉴·下册》第164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 万里江天一雁飞
—高冠华的写意花鸟绘画
“赚得空山与水隈,老松疏竹复寒梅。霜余雨后斜真好,径自青藤雪个来。”是文为壬午秋月潘天寿写赠学生高冠华,祝贺其重庆个展顺利举办的七言诗。文辞虽短但可真切感受到寿翁对弟子艺术成就的阶段性认可,流传至今也堪称师徒相亲的一段佳话。
高冠华出生于素有“北上海”美誉的南通,南通乃钟灵毓秀之地,明清以降便滋养了李渔、冒襄、李方膺、陈师曾、王个簃等文艺大家,浓郁的文艺氛围对高冠华艺术心扉的开启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但终因家境贫寒而选择报考南通中学师范科。在南通中学求学的三年间,高冠华坚持到校门口裱画店观摹临写,校方所发十八刀宣纸皆被其用罄,可见用功之刻苦,绘画水平渐得以显著提高。1936年,杭州国立艺专招收插班生,高冠华顺利考取并直接就读三年级,幸识恩师潘天寿,与吴冠中、赵无极同班学习。首次上课,当潘老得知此名新生是从裱画店自学成才时,深受感动,对高冠华的十几件作品赞赏有加并详尽批改,鼓励他要志向高远,埋头业务,留千古之名于后世,高冠华备受鼓舞,四年后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后被破格提升为本科生班花鸟教师。同年,经张茜英女士介绍,高冠华携作品《毛竹幽禽》《鹌鹑菊石》拜访徐悲鸿,徐氏看后当即挥笔题写“所谓壮采极高境界也”、“奇趣洋溢”,可视其为对高冠华绘画水准的高度认可。
1940年寒假,高冠华在南充文化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六十件作品销售一空。次年,与丰子恺在四川泸州举办联展,所展六十件作品被购所剩无几。翌年,在昆明和重庆再次举办个展,近两百件作品全部高价售出,画款收入高达黄金百两,轰动画界。自此,高冠华在画界初露锋芒,他的绘画天分与精湛画技赢得业界广泛关注。当他建议老师潘天寿也举办个人画展时,寿翁“国难临头,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呀!”的嗟叹使高冠华大彻大悟,自此置名利于脑后,潜心钻研画艺,逾四十年没再办过个展。建国后,高冠华先后在天津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文革”期间,高老被解除公职,下放到老家南通,以画宣传画为业,先后在南通港、棉纺厂等地绘制大中型油画“领袖像”近两百幅。1980年,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恢复工作,视高冠华为潘天寿之后大写意花鸟画之能手,极力要求为高冠华重新落实政策,调回美院任教,两年后得以如愿。
如果说前六十年是高冠华艺术生涯的学习和磨砺期,自八十年代初重返美院校园执掌教鞭,高冠华便步入了其艺术生涯的收获和巅峰时期。获得新生的高冠华欣喜不已,浑身充满工作热情和创作激情,身体力行,诲人不倦,将积淀近四十年的艺术理论和创作经验倾囊相授,陶冶后学英才。同时,洋洋洒洒创作了多幅艺术精品。1989年,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高冠华从事艺术教育五十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厅内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此后三年间,他曾三度应邀赴日进行文化交流,受到以平山郁夫为代表的日本艺术界的热烈欢迎。他的力作《飞雪落纷纷》入选日本第一届国际书画展并荣获“国际书画最高荣誉奖”。1995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主办的“高冠华八十寿辰书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举办。同年底,高冠华书画作品在旧金山、洛杉矶巡回展出,获美国艺术界和华人社会广泛赞誉。
上述诸多成就的取得,与高老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与创作密不可分。他一生谨记寿翁“艺术的重复等于零”和“攻进来,走出去”的教诲,广泛研习宋元明清历代写意能手之优点,立足现实,大胆创新,在当代写意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确立了不同于师辈的美术史位置,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诗画结合、构图、色彩三个方面。
诗情画意是高冠华绘画作品的明显特色。高冠华自早年起即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在他看来花鸟画如何没有诗的意境,和动植物图谱没什么区别。他提出花鸟画“始于形似,终于神似,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方为上品”的主张,通过对客观物象的仔细观察,提取其主要特质,以适度的夸张变形,移情花木,传达出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正是出于对花鸟画“比兴”特征的重视,高冠华自四十年代起即重视自身诗词水平的提升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出版有个人诗词集,当代画家中能出文集者寥寥,高老堪为佼佼者。写意也即写情,情真才能意切,高冠华以深厚的文学功力实现了诗与画的有机结合。他以诗人富于想象的意境和大胆夸张的手法入画,有效拓宽了画面的延展空间,在构图方面也取得了不斐成绩。
古有顾恺之的“置陈布势”、谢赫的“经营位置”,今有高冠华的“构图十要”,这些都是对画面构成法则的独特主张。一幅完整的画面必须有宾主、虚实、疏密、参差、黑白等诸种因素组成。掌握这些规律,并善于总结出一套通俗易懂的道理是高冠华重道的体现。他还提出作画十六字诀:“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将错就错,随错随改”,对后来者启迪深远。高冠华擅长将大小、轻重、疏密、虚实的反差拉大,使画面独得天趣,出奇制胜。同一题材他可以画出许多不同的构图,借变化表达意境的追求,难能可贵。高冠华谨记潘师教诲,注重自我风格的探索。与寿翁喜大开大合,多以强劲的笔线架构奇险突兀的画面不同,高冠华的构图中虽不乏奇险,但多变奇为正,化险为平,形成一种奇中有正、险里寓平的特色,这与艺术家相对性情温和的特质是相吻合的。
“随类赋彩”从来就是绘画的重要法则,高冠华在这方面也获得了重要突破。写意画出现以来,前期多以水墨为媒材,讲究墨分五色,而后渐加用丹青,墨色结合。中国传统绘画喜用原色以追求对比强烈的效果,齐白石喜用洋红表现红花寿桃即为例证。西画传入后,高冠华受其影响把原色改为中间色,把色彩在调色盘内充分调匀后敷于画面,色彩显得丰富而厚实。高冠华不仅在墨色处理方面实现了丰富统一,又能娴熟地表现暖色调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色彩边缘部分的微妙变化,达到既厚重又透亮、层次丰富而强烈的效果。他画石榴用的大红,画菊花用的鹅黄,都是色彩艳丽而能清秀雅丽的例证。高冠华笔下的大写意花鸟色彩独具一格,淡色惟求清逸,重彩惟求古厚,远离浅薄、重浊、火气、俗气的恶习,开拓出一条耳目一新的色彩之路。
写意花鸟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排以末流之位。清邹一桂曾感慨:“昔人论画,详山水而略花卉。”徐悲鸿曾云:“吾国绘事,首重人物。及元四家起,好言士气,尊文人画,推山水为第一位,而降花鸟于画之末。”自上世纪初西方绘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以来,在东西方绘画对峙的局面下,能与西画抗衡的首先不是人物画、山水画,恰巧是写意花鸟画。自清至民初,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虚谷、齐白石、潘天寿等名家辈出,但由于认识上存在“题材窄狭,不能反映现实”、“是形式主义笔墨游戏”等微词,花鸟画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也多处于孤独状态。能在长年孤独中坚守者,高冠华可为一例。他一生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在写意花鸟画教学领域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高老以“此生再借三千日,容我调音试听筝”的雄心壮志,和“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精英方可登峰造极”的艺术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绘制其“万里江天一雁飞”的艺术轨迹。
推荐艺术家(Lot409-Lot413)
拍卖场次 : 中国书画(二)(lot 251-lot 1099)

lot:409

更多高冠华(1915-1999) 硕果累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