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13-14世纪 13世纪 铜双身密集金刚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估价待询

拍卖日期:2016-05-15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
年代 : 西藏13-14世纪 13世纪
尺寸 : 身高31cm,座高10.3cm.
创作年代 : 西藏13-14世纪
著录 : 参阅:1.《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 ULRICH VON SCHROEDER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357页,图94D。
2.《印度与尼泊尔的铜造像》, ULRICH VON SCHROEDER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045页,262B图。
3.《中国西藏的铜造像》卷二,ULRICH VON SCHROEDER著,香港观法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第1045页,图262B。
4.《智慧华严 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发行者:财团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馆发展基金会,第143页。
5.2013年成都重华春季拍卖《静默·庄严藏传佛教艺术及古董》专场上推出了一幅清代密集金刚唐卡(编号0145)。
6.台湾中华文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藏传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
7.2005年美国纽约拍卖曾推出一顶12-13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的王冠(2015年纽约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
: 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的丹萨替寺,缘于噶举派僧人创立了“帕竹噶举派”而声名远播,在藏传佛教中凸显了尼藏文化交流与佛像铸造工艺杰出的艺术成就。而作为“帕竹噶举派”主寺供养的具有浓郁地域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的佛陀造像,显然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在包括西藏政权及地主的支持赞助下,丹萨替寺得以邀请时负盛名的尼泊尔纽瓦尔工艺大师参与佛像的设计与铸造,此尊造像具有中国十三世纪晚期十四世纪早期文化的典雅入世的含蓄之美,而这正是纽瓦尔的艺术风格。此造像当是丹萨替寺造像同时期存世佛像铸造工艺与法相仪态最完美的佛像之一。丹萨替寺造像以造型优雅、题材新颖、风格壮美、装饰繁缛、工艺精湛、存世量少而闻名于世。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丹萨替寺造像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所研究的课题,也是国际公私立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所追求的对象。基于13至14世纪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为各种文化艺术交流对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丹萨替寺造像集结印证了尼藏文化交流与藏传密宗业已发生的圆满因缘与事实。此尊具有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审美格调的丹萨替寺金钢造像,不论从历史研究意义还是从艺术工艺价值方面分析,都是稀有的藏传佛教珍贵造像。
密集金刚又称不动金刚秘密佛(梵文Guhyasamaja),是密集金刚系列中不动金刚化现出来的形象,是藏传佛教无上瑜伽部父续的本尊。密集金刚被认为与文殊菩萨有某种明显的渊源关系,他是西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本尊之一。
此尊造像属于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丹萨替寺重要发展时期“双身金刚持”或称“胜者金刚持”舍利灵塔供奉造像。造像的主尊与明妃相拥坐于莲座之上(底座为后配),其身体比例之协调匀称、铸造工艺之精湛精细、铜质之精良古朴、动态之错落顾盼有致,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丹萨替造像成熟时期藏佛密教修行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的三重功德的甚深意味。主尊与明妃造像全身赤裸,脸型宽大,面部饱满,三面六臂,四肢硕壮,肌肉饱满,衣纹简略,胸前佩戴璎珞,镶嵌宝石的手镯、臂钏和脚镯,手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召引真性智慧。这种蕴涵典雅入世气质与神韵的仪态及其匀称丰腴的身体臂膀造型,呈现出藏传佛教成熟发展时期亲切、典雅、极致的入世格调与利益众生普世的欢喜心。特别是它满身镶嵌各色宝石,极大地增强了造像的华丽效果,是丹萨替最为突出而鲜明的艺术特点。
(底座老配)
庄严壮伟 盛世华章
元早期丹萨替风格铜铸密集金刚像欣赏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黄春和
丹萨替造像是出自西藏山南桑日县丹萨替寺的一种佛教造像,其完美的造型、雄健的体魄、繁缛的装饰、精致的工艺,构成了西藏佛像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壮美风格,不仅展现了西藏佛像艺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家族(朗氏家族)、一个教派(帕竹噶举派)和一个王朝(帕竹王朝)的兴盛面貌;特别是曾经辉煌一时、雄伟壮丽的丹萨替寺早已灰飞烟灭,这些精美的造像显得弥足珍贵,成为人们了解西藏那段辉煌历史最为可靠的实物依据,也成为我们触摸那段辉煌历史的真实存在。2009年笔者于台湾中华文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藏传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2014年美国亚洲协会博物馆推出“丹萨替造像艺术展”,并出版精美图录《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A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y》,接连在国际国内艺术品市场上掀起波澜,为丹萨替造像的宣传和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是丹萨替造像成为了近些年国内外藏传佛像艺术圈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受行家青睐、藏家追捧的佛像艺术品种。此次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推出的这尊密集金刚双身像就是一件丹萨替风格的优秀代表作品,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此像主尊为三面六臂双身形象。三面分布于中左右三个方位,分别象征怀爱、息灾和降魔三种功德。三头皆戴五花冠,正面花瓣呈椭圆形;头顶共束一高发髻,发髻如钢盔一般罩于头顶;耳边缯带如扇形向外展开,耳下垂花瓣。面形宽大,额部高广,眉细上挑,双目睁视,鼻梁挺直,嘴含微笑,五官轮廓清晰明朗,刻画精细灵动,尽显主尊的寂静与庄严。身姿挺拔,躯体健硕,四肢粗壮有力,手与足部表现尤为细致生动。最下两臂怀抱明妃并于胸前交叉结金刚吽迦罗印,左右手原分别持有金刚铃杵,象征慈悲与智慧双成,现均已失;左下臂手持莲花,右上臂手中法器残缺,其余两臂手中持物皆失。上身赤裸,下身着僧裙,衣纹简洁,仅于脚腕处刻画三道联珠线表现衣边,躯体起伏变化尽显无遗;手和足部饰有钏镯,钏镯形制繁复,做工讲究,非一般造像可比。双腿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明妃“金刚可触母”亦为三面六臂形象,头偏向一侧,正面与主尊正面相对,表情生动传神;最上两臂于主尊脖颈后交叉,其余四臂持有宝剑等法器,双腿盘在主尊腰间;衣着及装饰与主尊完全一致。主尊与明妃的装饰上均嵌有各种宝石,极尽奢华。全像造型完美,法相庄严,身躯健硕,气势非凡,工艺精湛,品相完好,堪称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金铜造像精品。
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来看,此像表现出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与现知丹萨替风格造像特征基本一致。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看:其一,此像发髻并非藏传佛像常见的高高盘束的形式,而是如圆形头盔一般罩于头顶,表面素朴无纹;丹萨替造像上也普遍流行这样的发髻样式。此种发髻样式明显源自尼泊尔马拉王朝贵族的头冠,2005年美国纽约拍卖曾推出一顶12-13世纪尼泊尔马拉王朝的王冠(2015年纽约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形制就与此尊的圆盔型发髻如出一辙。其二,此像面部扁圆宽大,额际高广平滑,五官位置偏下,下颌较为尖削。这些面部特征也基本因袭尼泊尔造像,在13至14世纪的西藏中部地区造像上十分流行。但其眼部的造型——双目睁视,状如杏核,则为丹萨替造像的显著特点,与现知的丹萨替造像的眼部表现完全一致。其三,此像躯体浑厚健壮,四肢粗壮有力,尤其是主尊交叉于胸前的双臂,肌肉丰润饱满,双手肥大厚实,充分表现了雄浑壮阔的艺术气韵。这种艺术表现和气韵也是现知丹萨替造像的共同特点,它与尼泊尔艺术或许有关,但笔者以为更符合当时的统治民族——蒙古民族的体貌特征和审美习惯。其四,此像主尊和明妃的装饰繁复讲究,其中手和足部的钏镯最为突出,皆为多圈组合的繁复样式,如现今时髦女郎所戴护腕一般。这种装饰样式最早出现于古印度造像上,后为尼泊尔和西藏造像全盘吸收。丹萨替造像上普遍流行此种繁复的装饰,无疑来自尼泊尔造像的影响。其五,此像主尊和明妃的佩饰上都嵌有各种宝石,十分繁复,虽然大部分宝石已脱落不存,但从饰物上的孔洞和一些残留物可以明显看出。镶嵌宝石是藏传佛教造像的传统特色,但在繁复和讲究的程度上历史上没有超过丹萨替造像的,宝石品种繁多,分布遍及全身。其六,此像体量和材质也符合丹萨替造像特点。丹萨替造像高度一般在25厘米至35厘米之间,此像抛开莲座净高31厘米,恰好处于丹萨替风格造像正常高度之内;同时它以红铜铸造,胎体十分厚重,亦符合丹萨替造像的工艺特点。由上六点可见,此像具有西藏丹萨替造像风格鲜明特点,同时又保留了许多尼泊尔艺术特征,因此可以判定它应当属于西藏丹萨替造像风格的早期作品。
同时,此像的题材与形象特征也值得我们特别注意。首先,它表现的题材非常重要。密集金刚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无上瑜伽部父续修习的重要本尊,是修学广大密续的关键,被尊为“密续之王”。其修法理论集中于佛陀所说《本续》和《注释续》中。它在西藏的传承,五世达赖喇嘛曾有专门记载:“密集七支教法的大部分先是色顶巴宣努沃获得教誡,他传给遍知一切布顿大师,布顿大师传给喇嘛丹巴·索南坚赞、穹勒巴、却吉贝哇等三人,他们三人传给三界众生的导师法王宗喀巴大师,由此使释迦牟尼的密集教法的讲修如夏日的湖水一般增益兴盛。”(《五世达赖喇嘛传》(下)第304页)历史上许多藏族高僧对它进行过阐释,但以宗喀巴大师的论著最具权威性;藏传佛教宁玛、噶举、萨迦和格鲁等教派普遍修习此尊,亦以格鲁派对其重视最为突出。
其次,它的形象非常独特,在佛教图像学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密集金刚常见的形象为:三面六臂,拥抱明妃;六臂均持法器,左边三手从上至下依次持宝珠、金刚铃和匕首,右边三手自上而下依次持法轮、金刚杵和莲花;明妃与主尊的衣饰和持物完全一致。如布达拉宫所藏明永乐刺绣密集金刚唐卡、清代《三百佛像集》中的密集金刚线描图(《三百佛像集》第21页)皆为此种形象特征。对比密集金刚常见的图像样式,此像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特点。主尊和明妃亦为三面六臂的双身形象,但手中持物与常见形象明显有别:主尊左下臂持莲花而非匕首,明妃左上臂持宝剑而非宝珠,其余残存法器的造型也与常见形象所持法器有所不同。何以出现这一不同的图像,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与其不同的修法传承有关。幸而2013年成都重华春季拍卖《静默·庄严藏传佛教艺术及古董》专场上推出了一幅清代密集金刚唐卡(编号0145),为我们了解其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这幅唐卡,主尊密集金刚及明妃的形象特征与此像完全一致,可贵的的是主尊的上方绘有多尊萨迦派祖师,明确地显示其传承与萨迦派修法体系相关。众所周知,帕竹噶举派与萨迦派在西藏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帕竹噶举创始人帕木竹巴曾在萨迦初祖贡噶宁波座前聆听教法;帕竹政权的建立者大司徒绛曲坚赞亦长期跟随萨迦派高僧丹巴·索南坚赞修习密法;而在整个蒙元时期,萨迦派作为西藏最受尊崇的教派,对当时藏区各地和各教派均产生力一定的影响。从这些历史因缘和背景可见,此尊丹萨替风格的密集金刚像在图像学上原属萨迦派崇奉的样式,历史上通过教派之间的交流,帕竹噶举派从萨迦派吸收而来,最终纳入本派修法体系之中,成为丹萨替造像风格表现的艺术题材。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像的莲花座与像身并非一体,而是后来所配,因为从造型与细部特征来看,它与丹萨替造像上低矮的莲花座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点看似存有微瑕,但并不影响整体效果。因为从主尊和莲座的外表来看,两者的自然皮壳和包浆、颜色完全一致,显示两者拼合一起已有相当年头,否则不可能形成如此一致的外表特征;同时莲座整体雕刻生动,造型精美,其上下的联珠纹圆润细致,布排有序,莲瓣细长,莲核饱满,体现了明代永宣宫廷造像莲座的鲜明特点。由此来看,此像莲座虽非原配,但以永宣宫廷样式莲座相配,并未减弱其艺术气韵,降低其整体艺术水准,反而产生了别样的艺术效果,展现出汉藏艺术——两种经典风格交相辉映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此像艺术特点与价值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此像造型完美,法相庄严,技艺精湛,品相完好,是一尊十分难得的藏传早期金铜造像珍品,具有重要的文物艺术价值。其二,此像时代与风格鲜明突出,体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典型风格特点,又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艺术风格和水平可以见证元代西藏丹萨替寺、帕竹噶举派和帕竹王朝的发展面貌,亦可见证元代西藏和尼泊尔艺术的密切交流、元代西藏佛像艺术的高度发展水平。其三,此像形象独特,图像特征与常见不同,反映了藏传帕竹噶举与萨迦派教法传承上的密切联系,又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价值。具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其收藏价值自不待言。
2016年3月27日

丹萨替寺 帕竹噶举派最早的寺庙,在今西藏自治区桑日县境内。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
丹萨替寺的各类佛教造像数量很多,十分珍贵。
图齐是国外学者中最早注意到丹萨替寺造像者,曾于1948年访问丹萨替寺,目睹丹萨替寺的座主们兴建的许多舍利塔,塔身四周置有造像。图齐在其所著《去拉萨及以远》一书中首次提出,丹萨替寺造像属于一种特殊的风格。随图齐到西藏的弗朗西斯·梅尔拍摄了图齐赞誉的舍利塔的多张照片。
如今,丹萨替寺造像在西方的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拍卖会上散见者,初步统计总数约100多尊。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等单位出版的图中,仅列有3尊丹萨替寺造像。瑞士的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所著的《西藏佛教塑像》第二卷,刊有10多尊。中国信息中心的出版物中,刊有10多尊。
2005年,在重建丹萨替寺时,在该寺遗址出土了600多件文物,其中大约有300多尊造像,存放在当地。丹萨替寺造像的供奉形式特殊,不像一般佛像供在佛龛或神坛,而是供在舍利灵塔的塔身四周,丹萨替造像作为历史上流行的一种佛像风格,有其产生、发展和衰退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丹萨替寺的发展(13-15世纪)。
整体风格特征为:脸型宽大,面部饱满,杏仁状大眼,四肢粗壮,仰莲座的莲瓣饱鼓,莲座低矮,座下另有基座,装饰繁复.,西方学者更多地倾向于认为丹萨替造像的艺术风格来源于尼泊尔. 丹萨替的造像题材广泛,有上师、本尊、佛母、空行母、佛陀、菩萨、护法等。丹萨替造像的题材比较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丹萨替寺和以丹萨替寺为中心的帕竹噶举派神像崇拜的基本面貌,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丹萨替寺和帕竹噶举派的神像崇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丹萨替造像风格壮美,工艺精湛,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丹萨替造像的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元代藏传佛像艺术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研究藏传佛像艺术风格的演变,特别是外来艺术向西藏本土风格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丹萨替造像亦为我们提供了西藏14世纪藏传佛教艺术的标尺,弥补了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空白。
拍卖场次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lot 3003-lot 3091)

lot:3055

更多西藏13-14世纪 13世纪 铜双身密集金刚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