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 青田石印章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400,000-600,000
拍卖日期:2016-05-15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
作者 : 吴让之
尺寸 : 2.5×2.4×6.1cm
钤印 : 郑斋藏本 边款:让翁为沈均初刻,今归节盫方兄属,醉石记。
著录 : 出版:1.《吴赵印存》,葛昌楹辑,1931年。
2.《晚清四大家印谱》第一册,P13,方节盫编,宣和印社刊行,1951年。
3.《中国篆刻丛刊》第二十五卷—吴让之(三),P117,小林斗盦编,日本二玄社刊行,1983年。
4.《吴让之印谱》P140,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月。
5.《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539,文物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
6.《印史留遗》第一册,P32,艺友斋编辑,1996年。
7.《斗盦藏印》P93,谦慎书道会刊行,2005年。
8.《怀玉印室藏印选》P83,北斗文会刊行,2009年11月。
: 吴让之(1799-1870)
原名廷扬,字熙载,以字行,五十后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斋堂晋铜古斋、师慎斋。江苏仪征(今江苏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包世臣入室弟子。篆隶行草无所不能。亦善画。篆刻初宗汉印,悉心模仿,后师邓石如,参以己意。晚年之作入化境,一生刻印以万计,破前人藩篱而自成面目。印文方中寓圆,刚柔相济;用刀流畅自然,应情处理不假造作。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存世有《吴让之印谱》、《晋铜古斋印存》、《师慎轩印谱》、《通鉴地理今释稿》。
印面主人简介:沈树镛(1832-1873),清藏书家、金石学家。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官至内阁中书。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著有《汉石经室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与赵之谦合编《续寰宇访碑记》。
气象骏迈 质而不滞
——吴让之为沈树镛所刻“郑斋藏本”印
十九世纪后,随着浙派末流的流为习尚和邓石如的去世,篆刻艺术进入一种全新的境地,艺术家试图通过借助大量出土的金石文字实物,打破已经建立起来的固有风格,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多变的、符合个人才情的全新艺术面貌。书画家、篆刻家、金石家的不同身份常常集于一人之身,或即为不同人,亦时时相互影响,共同推动金石艺术在清末的发展。此吴让之为沈树镛所刻“郑斋藏本”便是清末两大著名金石家交集的印证。
此印经火,原无署款,现款为唐醉石所署,文曰:让翁为沈均初刻,今归节厂方兄,属醉石题。由此可知此印乃吴让之为沈树镛所刻者,并曾经近代著名藏家永嘉方节厂所藏。沈树镛(1832~1873),清代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沈氏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具有独到的见解,著有《汉石经室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并曾与赵之谦合编《续寰宇访碑记》。沈氏斋号颇多,有“汉石经室”、“宝董室”、“灵寿华馆”等, “郑斋”之号乃其得云峰、大基两山郑僖伯上下碑(即郑文公碑)石刻全拓后,欣喜异常,以郑名斋,并请了包括吴让之、赵之谦、杨沂孙在内的很多名家,或题写“郑斋”二字斋号,或刻成自用印,可谓郑重其事,是一桩著名的艺林美谈。其中,赵之谦为其所作印最多,而吴让之除刻此印外,同时也有“郑斋”二字楷书匾额传世。
沈树镛得郑文公碑拓本在同治二年(1863)左右,距离吴让之去世也就七年时间,故此印应为吴让之晚年所作,书印虽俱老,然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清刚之气,想必与沈树镛不无关系:沈氏既邀请众多名家就一斋号共同进行创作,无论是为显示本事,还是为应付同行挑剔的品味,都势必要认真应对。此印以汉印满白文法为之,布局匀称妥帖,用篆方中带圆,粗看并没有用意之处,细察则发现尽是玄机:章法方面,十分注重虚实的处理,如“郑”字下部、“斋”字左右以及“本”字上下部等几处红色块面便极好地调节了印面大量白色空间所带来的严整气息,但都处理得自然而然,不着痕迹;而如“藏”字、“本”字以及“斋”字等处曲线的运用也相当精妙,不但令印面更显灵动活泼,还充分表现了书写的感觉。
自然,舒畅,对笔意的充分重视,正是吴让之的典型风格。这种风格的表达则建立在其独到的刀法基础上。成熟时期的吴让之用刀迥异前人,并不强调硬入切刻,而是以轻浅取势,浅削披转,不拘成式,最终以笔意的表现为指归。此印因求汉印之浑厚,故下刀坚决肯定,笔划的起承转合精确细腻,由削批而成的线条富于变化,立体感极强。吴让之虽系出邓派,归于汉人,然学古而不泥古,无论在作品的细节处理或是整体气息的把握上,实在都有非凡的创造,“稳练自然而不着力气,神游太虚若无所事,即邓氏或逊之(潘天寿语)。 ”黄宾虹亦曾说过,吴让之的姿媚,实际颇得秦汉遗意,非善变者不能为之。
吴让之刻印,如其在印稿中自述,三十岁前基本以汉人为宗,三十岁后见邓石如作品乃尽去旧学而学完白之法。话虽如此,识者应知吴让之实际是在汉人基础上融入邓石如“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艺术理念,令“篆”与“刻”成为相辅相成的整体。如吴昌硕在跋吴让之印稿中所言,吴让之“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鉨探讨极深,故刀法圜转而无纤曼之习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或因此,吴让之虽素来强调“老实为正”,其意实在变汉印之端庄而为生动,变完白之苍劲而为轻松,所求乃自然浑厚耳。就这件作品观之,吴让之用篆稳健,注重虚实,但决不以让头舒足为事,而是强调稳中求变,一任天真——此正是秦汉印的精髓所在。
拍卖场次 : 清宁——国石篆刻艺术(lot 4001-lot 4204)
lot:4147
更多吴让之 青田石印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