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银鎏金螭龙纹炉、瓶、盒三事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800,000-1,200,000
拍卖日期:2016-05-14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
年代 : 清乾隆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著录 : 参阅:《清代宫廷包装艺术》,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第149、168页。
《故宫历代香具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1994年,第231页。
: 直径 15.7 cm.,高 10.2 cm.; 974g
直径 9.1 cm.,高 4.4 cm.; 392g
高 13.3 cm.; 249g
炉作天鸡耳簋式炉,敛口,呈扁圆鼓型,炉身以三条玄纹隔出四部分,炉口及底足饰莲瓣纹一周,炉身鱼子纹为地饰如意云龙纹、团寿纹,炉身下半部錾拐子龙纹,两侧各有一个俯首,天鸡俯首向下,双眼细长安详,灵动传神,天鸡即凤鸟也,宣德小志有关于天鸡耳炉的记载“天鸡既火鸡也,能吞火,会意象形故以铸炉”炉底铸“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下配炉托,亦为银质鎏金,鱼子纹为地,开光錾折枝莲纹。炉、托扣合严谨,既实用又有很好的陈设效果。
瓶唇口,直颈,鼓腹,圈足,平口下出夔凤耳,工细且精。以宽带弦纹分隔,颈部与底足饰莲瓣纹,腹部由上而下饰拐子龙纹、螭龙纹、团寿纹,均为减地外凸,瓶底錾“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炉瓶盒均通体鎏金处理,鎏金是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这种技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汉代呈“金涂”或“黄涂”,银器加工在继承前代工艺基础上继续发展,技术更加精湛,金银錾刻工艺更加趋于华贵富丽的风格,装饰效果极强,反应出乾隆时期的工艺水平和风格特点。
香具对中国人而言同时具备实用与装饰功能,在室内焚香自战国时代即已开始,但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却迟至汉代才出现。炉之始制于战国时期的铜炉,以后历代出现各种式样的香炉,质料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鎏金银器、掐丝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竹木器及玉石等器。然成套香具始于元代[一炉两瓶],明代时已可见到炉瓶盒出现于绘画中,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杜瑾的《玩古图》画中描绘两位仕女在屏风后理琴、焚香。清代使用香具大致沿袭明代的式样,直至乾隆时期,清宫中所用的五供、炉瓶盒及香囊等才比前代更精美,不但花色、质地成套,而且精巧地搭配木屉、木盒,给使用者莫大的舒适和方便。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靓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历经各代王朝,金银器的制作和使用久盛不衰。清代金银器工艺空前发展,皇家使用金银器更是遍及典章、祭祀、冠服、生活、鞍具、陈设和佛事等各个方面,工艺精细、华丽、庄重且玲珑剔透,集中反映了清宫廷金银工艺的成就。乾隆时期的金银器,其制作工艺有范铸、锤、焊接、点翠等,并综合了突起、陷起、阴浅、阳浅、镂空等各种技法,还出现了在金银器上点烧透明珐琅、已金丝填烧珐琅的新工艺。
这组藏品不仅体现着皇家的华贵,还可看到清盛世工艺的精工与华美、合理与科学,炉、瓶、盒首尾相扣,可以组成葫芦形,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形和特征,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葫芦形状似“吉”字,寓意吉祥,又因葫芦的谐音似“福、禄”,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葫芦是由圆构成的,象征着和谐美满。另外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以葫芦为原型与其纹饰遥相呼应,寓意“福、禄、寿”。乾隆三十一年档案曾记载,这一年的皇帝万寿节时,曾向宫中送进两件洋彩万福万寿葫芦瓶,可见当时葫芦瓶多适于祝寿所用。
拍卖场次 : 案上云烟——文房雅玩(lot 4651-lot 4788)
lot:4716
更多清乾隆 银鎏金螭龙纹炉、瓶、盒三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