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1898-1982) 《京剧音韵身段》文稿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00,000-300,000
拍卖日期:2015-11-14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作者 : 张伯驹(1898-1982)
: 尺寸不一,约 27.5×30 cm.约0.7平尺(三幅)
25.5×30.5 cm. 约0.7平尺(三幅)
22×31 cm. 约0.6平尺(五幅)
注:此件文稿共11页,并附张伯驹自书标题信封。
文稿中所载《京剧音韵身段》一文,曾于1980年12月由天津市古典小说戏曲研究会、南开大学中文系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室整理油印出版,内部参阅。
京剧音韵
我国韵书自梁沈约起直至明《洪武正韵》、清《佩文》、《韵文》、《韵府》大致相同,所有文人学士皆以金科玉律。尤其是科考时代,其诗错用了韵就取仲(如十三元),但经过朝代改换,地域分合,对广大地区方言仍有格格不入之弊。(如昆明就是北方音)、(杭州就有河南音,在五代时,地域就有十国,其时语言当有交错复杂。北宋统一后,占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之地区,遂产生宋词人之用韵。宋词人用韵,把诗韵寒元先覃毖等(上去同)合并起来,是长江、黄河流域共同语音,真元庚青蒸侵等(上去同)合并起来,是长江流域的语音。
而京剧音韵的言前辙、人辰辙与宋词韵完全相同。京昆曲与京皆中州音韵为主(昆曲分京南昆、北昆),而京剧十三辙又多出爷茄辙(原为麻韵)、灰堆辙(原为十灰韵)是河南之音。宋都汴梁中州音韵即当时之剧韵。
一、小动作,琴、扇等,扔鞋、扔帽
二、思想与唱念身段
三、文学结合唱念身段
四、内心戏最难
五、结构眼起翻
六、戏胆
七、写剧本要安排音韵身段
京剧身段
学习身段开始以走步为主,内行说「百练走为先」,先走慢步,再走快步,还有趋步、垫步,步法要八字形,次拉山门、次起霸,起霸是身段之根。无论文戏都离不开。起霸的云手及掌式,生旦净末丑各有不同,包括手、眼、身、法、步,要紧还子午像、高矮像口然、后打把子,起霸、打把子都是根据中国的拳术,有内工、外工两派。内工是太极派,外工是少林派,如钱金福、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程继(仙)、王长林、等都是内功派。如盖叫天等都是外工派,内工派是柔中有刚,如打把子金杆枪用一生也不能金皮剥落。
身段和把子看剧中人物不同。例如:三国戏身段打法就与水浒戏、靠背戏身段打法不同。赵云与高冲不同张飞与李逵。
还有身段与唱念配合,昆曲多如此,京剧也很靠背如《定军山》,文戏如《问樵》。
四、最难的是内心表演,没有身段,不了解剧中人物风格与环境就不能演好。
五、小动作,如琴、扇。
六、结构眼,如摘帽、解扣。
七、文学与身段结合
八、思想与身段结合
总起来基本工夫与思想、文学结合起来,成一个总体
一、国内的两件大事:
一、经济。
二、文艺。
1.新创作四化动力。2.民族传统
新包括话剧、电影、小说、宣传画等
旧传统文学、书法、国画、昆曲、京剧、地方戏等。
传统趋势
二、昆曲、京剧为世界所无。
三、挖掘抢救京剧,希望以天津为重点。天津戏曲领导有方,演员多有向学心,发展前途有望。
四、建议戏校增加文学、历史课及昆曲课。
五、建议各演员要提高水平,多学多问。对自己要有鉴定力,要用其所长,遵守规矩。
六、创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孔子云。
七、要培养观众,不要迎合观众。
八、交流经验互相研究。
九、支援旅游事业,国外演出。
十、最终最远目的,维持世界和平、消灭战争,发扬我国文艺,推动四化建设。
京剧音韵
京剧与昆曲皆以中州音韵为主(昆曲有苏昆、北昆,京昆以京昆为正宗,念中州音韵)中州音韵起于北宋,因宋都开封,故名中州音韵。京剧韵与宋词韵以及阴阳平上去声之运用法,多相同。因京剧的旅行经过产生了十三辙。
一、钟东。二、江阳。三、医欺。四、姑苏。五、灰堆。六、怀来。七、爷茄。八、发花。九、梭波。十、幺条。十一、尤求。十二、人辰。十三、言前。这十三辙有的是把诗韵一些韵合并起来的,相同于宋词韵,有的是自行成之的。)例如:
一、人辰辙是把诗韵的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一部分字提出来口门魂村尊昏等)八庚、九青、十蒸及十一侵(闭口音)等(上去同)合并起来成一辙,是长江流域语音相同于宋词韵。
二、言前辙是把诗韵十四寒、十五删、一先、十三元(一部分大字如袁垣、藩翻等)及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等(闭口音)(上去同)合并起来成一辙,是长江域、黄河流域的共同语音,相同于宋词韵。
三、医欺辙是把诗韵四支、八齐和六鱼、七虞(韵内一部分上口字)(上去同)合并起来成一辙。
四、姑苏辙是诗六鱼、七虞(上去同),除已并入医欺辙之字,余字单成一辙。
五、灰堆辙是把诗韵四支、五微、八齐、十灰(上去同)一部分文字(如崔、归、飞、回、梅、谁等字)单成一辙。
六、爷茄辙是把诗韵六麻(上去同)一部分文字(车、遮、耶、爹等)单成一辙,为黄河流域的语的语音。
另有从这一辙移到那一辙的字或者改变了尖团音,是北京的语言。阴阳平上去入五声的音谐和。
《碎金词谱》:四声皆分阴阳,中原音韵只平声分阴阳,宋词亦只平声分阴阳。
按上去入分阴与上去入与唱念无大关系,故京剧之四声,念法仍根据宋词以五声为准。
五声之唱念法,由其高低之度成其音阶,阳平之声低而长,阴平之声高而长,上声高而滑,先高后低,去声高而远,先低后高,入声短而促,出口即没。
如上图,阳平声最低,去声最高,上声、阴平次高,入声与阳平音阶相等,故凡入声之字,延长其音,即成阳平。阴平之字,简短其音,即成上声。北音所以无入声,即是延长其音之故。入声可以叫平声押韵,但只能叫阳平(如《定军山》「匹马单刀取过了巫峡」,「峡」字是。)
切音
反切为念字的根本。包括发音、收韵。有首、腹、尾,为天然节奏。两字相摩以成声,为之切,就是合念上下两字即成本字,例如东(都翁切)归(姑威切)天(梯畑切)年(泥研切)萧(西腰切)等,是如英文之gi,文言较长,两字展转相协以成声,谓之反如:同(徒红切)真(知困切)朝(郑腰切)牙冈(歌康切)侯(合尤切)等是等于mo,合念两字则不成字,心须上字之本音,下字之尾韵,展转相协,始成本字,其音较短,但无论音之长短,皆包括发音与收韵。
还有音同与切异的字,如身、生同音,身(师因切)、生(师亨切),又尘成同音,尘(池寅切)成(匙盈切)。身、尘为切,生、成为反。这是南北语音不同,虽把诗韵真与庚、青、蒸
饼在一韵,但仍有保存其自己的念法,所以昆曲念生成同于身,尘京剧念身,尘同于生、成,例如:昆曲弹词「受奔波风尘颜面黑」。京剧「马鞍放在地埃尘」。「张苍撩衣跪尘埃」。昆曲白:「老身」。京剧:儿为何哭啼啼身带刁翎。昆曲白:「小生」。京剧:「平生志气运未通」。
阴阳平上去声的运用法
京剧对阴阳平上去声的运用法很相同于宋词例如:宋《点绛唇》:「雪霁山横,辽鹤归来,憔悴天涯,紫雾香浓」。第三字皆用阴平,第四字皆用阳平。京剧之《点绛唇》如:「地动山摇」、「妃烛光浮」、「手握兵符」。阴阳与宋词同。又宋张玉田《惜花词》:锁窗深。不协改出字,又不协改明字,始是此必须用阳平,京剧则多以阳平行腔,收韵亦有得于宋词之处。
宋词对于上去声之用法甚严,例如:必须用去、必须用上,必须用去上,有应遵三十四字。京剧唱念,入声短促,平声收韵全以上去为带起转折顿挫作用。而且行腔亦多用上去声,例如《空城计》引子「外朝至贤臣」。又如《卖马》「兵部堂黄大人—与咱」。大字皆系带起下面阳平的唱法,又《捉放》(落—流水)、《空城计》(无奈—不定),水字、定字皆以上去行腔,此例甚多。入声则不能。行腔只可作阳平押韵。虽然有派作上去之说,也只能短念。
三级韵
已经知道五声的念,更要知道三级韵的运用法。三级韵就是五声各有高中低三个音阶,来配合运用。例如:去声是高念,阳平是低念,如果
照原来念法不变,两个音阶一个过高,一个过低就很悬殊。内行话叫做「映山隔岭」那必须念高阳平来配合去声(也就是去声所带起的)才能使两字之间的音阶调协,并且更为受听。如《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王有道) 以原音唱法与三级唱截不同(散淡的人,淡字虽是去声,但下面有一个「的」字是入声,则第人字又是中阳平。此种运用可多作意会,又如三个字都是上声或都是去声,那念法就须有高中低来配合,又如《珠帘寨》三个「哗喇喇」是低中高,唱法是一样的道理。三级韵念唱法是配合上下字的高低来运用并与本音无失。
收韵
收韵共分为五部,
一:穿鼻。钟东、江阳属之。收韵归鼻音,短收归呀字。(如《捉放》:待人的美意似孟尝指)(陈宫拉—咽喉哑)。
二、展辅。医欺、灰堆、怀来属之。收韵归于衣字。短收归呀字。(如《奇冤报》「城关外」。《焚棉山》(介子崔—想(站的何人跪的谁)问声相爷可安泰呀。
三、敛唇。姑苏、幺条、尤求属之。收韵马字,短收归哇字。(汉祖爷—大宝哇,接过一箭一条哇,看过—路哇,我哇,遍体飕哇飕。
四、抵齶。人辰、言前属之。收韵归上颚,短收归哪字。如王有—难忍哪,刘升带路往前哪趱。五、直喉。横波、爷茄、发花属之。收韵归本音,短收亦收归本音。入声出口即没,不作归韵。
上口字
上口字为淮河以北的中州语音,与湖北念音不同,例如书(束于切),湖北音虚。树(暑豫切),湖北音序。主(朱羽切),湖北音举。即非中州之上口念法。
根据剧中人物身分与角色还有本来念上口字,而不念上口字的,例如:《连营寨》刘先生念黄口「孺」子,「暑」气难当,势如破「竹」一般。《镇潭州》岳元帅念小「畜」生,《夜奔》林冲念:只因未到伤心「处」,还有不是上口字而念成上口字的,满,老椀切,战,至雁切,半,布玩切。昆曲是这样念法,京剧初到京时,可能也是这样念法。
尖团字
淮河以北的中州语音,尖团字天然念的清楚。切音的精清从心邪等韵母都是尖字(发音有唇齿舌喉,就是舌尖与齿音),也就是清音,苏州人往往把团字念成尖字,东北人往往把尖字念成团字,改正这一习惯,要把韵母念准,使其符合首、腹、尾的切音。
中州韵和湖广音
各种剧的平上去入念法都是以中州韵为基础,但是各地语音念的轻重不同,高低长短也有不同。京剧在湖广时间较久,在中州韵的基础就加上湖广音,可是与念白不同。剧中人物不同,例如:历史剧《空城计》、《连营寨》就完全念中州,社会剧《天雷报》、《失印救火》湖广音就多一些。以汉调与京剧来比,汉调湖广音特别重,而京剧是在中州韵基础上加上湖广音的。
习惯字音
各地方有其一些字音念法的习惯,甚至于韵或切音或尖团字都会改变。例如「庚青韵」念「真文韵」就是长江流域的习惯的念法。「发花韵」的字变成「爷茄韵」是黄河流域习惯。又如「色」、「择」本音应在怀来辙团音,京剧则念成尖音。梭波辙。「贼」本音在灰堆辙,京剧则归爷茄辙。「龙」,闾容切,河南念音,京剧则念卢洪切,音隆。「愁」各韵书皆尖音,程长庚、汪桂芬还念尖音,后皆念团音,这是北京地区的字音习惯。昆曲则不同。在中原音韵的时,已经有上声字变成去声的字,或去声的字变成上声的字。因为既然已经成了习惯,为大众所公认,即可依其习惯成韵,不必更拘泥于韵书。另外还有剧中的人物,身分不同,念字必须依据韵书,而不能用习
惯音的,例如《单刀会》,流不尽「英」雄「血」。但错字不能用习惯音。如扶味。
唱与念白
唱须表达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悔恨、忧思,或镇定,或从容,或激动,或潇洒,或悲壮,或兴奋,或缓或急(例如三个一轮明月,两人对话等)有的唱述要配合身段,不是胡喊乱唱,必须掌握剧情。
念白要比唱难,(常说三两道白二两唱),一出戏念白的音阶不能低于唱的音阶,(如谭富英念白就似于唱,就使一出戏失去精神)而一出戏有一出戏的念白,一个剧中人有一个剧中人的念白。如《连营寨》的刘备,《游龙戏凤》的正德,同是帝王身分,而念白则有天渊之别。刘定主已至老境,久经战阵,复仇心切,轻视陆逊,念白全以文言出之,正德则风流天子,念白则出于玩耍。又如《断背说书》与《审头》同是官纱,王佐因顺陆文龙,已有机缘说书,则从容不迫。《审头》则是陆炳有嘉靖皇帝的靠山,敢于轻视严嵩,对汤勤讥笑怒骂,其念白也是截然不同,所以念白须掌握与剧中人的身分,而不是一定一道汤的。还有念白结合身段,如《定军山》、《宁武关》(特地回来见母亲一面)还有错念的字。奠行、星宿、客、扶抚辅、纛。
唱与白的念法不同。半、满、战
写剧本注意音韵、注意戏胆。
拍卖场次 : 中国近现代书画(lot 401-lot 847)
lot:418
更多张伯驹(1898-1982) 《京剧音韵身段》文稿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