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 草书横批 镜心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48,000-58,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林散之先生原名以沃,后更名以霖。公元一八九八年农历十月七日诞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镇桥北江家畈(祖籍安徽省和县)。自幼爱好诗书图画,十六岁从乌江廪生范培开先生学习诗文书法,自号“三痴生”。二十四岁时,老师张栗庵先生取“三痴”谐音,为他改号“散之”,自此以号行。因左耳失聪,先生有时署款“左耳”“散耳”“聋叟”;又因家居长江之畔,故于其书斋为“江上草堂”,晚年遂自号“江上老人”。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六日,先生病逝于南京鼓楼医院,享年九十二岁。
?林散之先生是中国书法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现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画艺术家之一。他在民族艺苑的诗书画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将近一个世纪。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建立起一座非人工的“草圣”纪念碑。
?自明末清初出现大书家王铎之后的几百年,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艺术渐趋式微,后继乏人。林散之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上下求索的精神,在草书领域里找到了既体现个性又连接传统与时代的表现天地和审美图式,一独特而富于创造性的书法语言,对草书艺术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中国书法中的草书艺术,幸有林散之先生“一灯相继”而“泽被后世”。在林散之先生之后,也许很难再找到一位从民族传统深处走来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取向以及艺术品位都能达到如此高度的书家。林散之——也许不仅仅是“世纪的绝响”
从“入古”到“出新”,关键在一个“变”字。林散之先生在《林散之书法集·自叙》中总结自己学书过程时说:“余学书,初从范先生,一变;继从张先生,一变;后从黄先生及远游,一变;古稀之后,又一变也”。凡此四变,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前两者为小变,可为一阶段。后两者为大变,而各为一阶段。
散之先生八岁开始跟私塾先生林昌志学柳书。十六岁时从乡贤范柳堂先生,得双钩悬腕执笔法,两年后又从晚清进士张栗庵学古诗文和书法,临写楮遂良和米芾法书,并上溯汉魏、二王,在魏楷、唐楷和汉隶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此为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始于他三十一岁赴上海拜黄宾虹学习书画。这是散之先生学艺道路上的转折点;加之跋涉一万六千余里的游历,眼界与胸襟大开,气质与书画皆出现了质变。他不仅领悟了黄宾虹先生用笔用墨之法,而且深得中国书法艺术传统之三昧。
散之先生“古稀之后又一变”,进入了第三阶段。一九七O年他入浴时被热水烫伤,右手半残,执笔方法也被迫做了调整。再这之前四十年左右的时间,他长期浸润于传统书法中,酝酿着突破,渐进渐化,终于完成了“衰年变法”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独特书风:用笔引汉隶、魏碑入草,用墨融写意画法入书;熔王羲之的高古雄逸、释怀素的飞动跌宕、董其昌的清淡空灵、祝枝山的肆意奔放、王觉新的奇崛酣畅为一炉;合书卷气与金石气为一体;精湛的笔墨功夫是乎都成了黑白两种“旋律”汇流而成的动人心弦的交响。
当我们仔细拜读了散之老人晚年的大量精品之后,我们发现:散之先生八十岁左右,其书风又有一变。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因年老体衰,书写的动作更加缓慢,点画的连绵明显减少,浓墨渴笔或散锋擦锋愈见增多。笔下的寥寥墨痕化作了纸上的一片苍茫。他的书法已不斤斤于点画之间的表现,甚至连用笔的最基本形态(提按、顿挫等)都已减少。“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高度的简静、单纯、意味着散之老人的书意已抵达化境。禅宗美学家久松真一《禅宗与美学》中写到:“极度的单纯已不是一个单一的事物……他对喧闹混乱的否定可以说达到了无限”。此时散之老人笔下的点画和墨象,已是他的灵性、他的修养、他的生命的一种外化。这种无法言表的“无限”境界,即化境——在这里,各种各样的技巧已全然忘却,皆化智能,化为“天机”,化为真善美。这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的散之老人“不负千秋,风流独步”,而终于步入历代书法大师的行列。
lot:1247
更多林散之 草书横批 镜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