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 1899-1983 拟石溪溪山留客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HKD:8,500,000-12,000,000

拍卖日期:2015-04-07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香港)2015春拍
作者 : 张大千 1899-1983
年代 : 戊子(1948年)作 1940年代
尺寸 : 134 x 66 cm.约8.0平尺
创作年代 : 戊子(1948年)作
钤印 : 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大风堂 过尔林居僻,云霞一径通。形驱百年内,心赏几人同。日晚花房暝,秋深燕垒空。物华闲玩久,不觉夕阳红。戊子春日,仿石溪画法。大千张爰。
: 说明:此幅应为1948年上海成都路中国画院“张大千近作展目录”第57号。
退墨苍茫乱笔真:张大千盛年杰构《拟石溪溪山留客图》
翻看中国近现代画史,对于传统用功最深、涉猎最广、研习最精,且能融汇通达全为己用者,当推张大千而少有能出其右之人。从早年受曾熙、李瑞清影响临习石涛算起,对于古人成法的精研和借鉴,可以说贯穿张大千的整个艺术生涯,其一生所参详摹习的对象,自明清上追宋元,再经敦煌面壁融继盛唐,而其中用功最深者,当推董巨、王蒙、四僧诸家。
四僧中,大千用功最深者当为清湘、八大,论者在言及爰翁画学渊源时亦多以清湘、八大相谈。而若细探,石溪上人也是大千精为研习并反复临摹宗法的对象。大千绘画开蒙之师曾熙酷爱“二溪”,大千早年拜入其门下时,便藉缘观临过多幅藏于其处的石溪传世真迹。交游于沪上时期,大千常与庞虚斋、吴湖帆、陈巨来等名噪一时的海上收藏家盘桓。其时沪上颇形成了一股收藏“四僧”的风尚,大千在与沪上藏家往来论画鉴画的过程中,常能见到石溪传世真迹。单论大千自己,亦不乏石溪真迹入藏。根据1943年出版的《大风堂书画录》和1954年出版的《大风堂名迹》记录,张大千至少曾有四幅石溪传世画作入藏。故而,多年的观摹品读,对于石溪的绘画风格,想必大千当能稔熟于心,写其之画亦可成竹在胸。
据文献数据和传世作品显示,张大千曾应好友黄君璧请,于1939年为其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大千与黄君璧订交于1931年,可见在他们相交之前,便常仿石溪画法。据傅申研究,大千在上世纪20年代便能仿作出足以乱真的石溪,而在1930年前后则是其“伪作黄山画派作品最多的时期,其中以石涛、梅清、石溪为大多数”。可见,大千尚在弱冠之时便对石溪画风谙熟于胸,至其而立,更是信手拈来。虽然自30年代末期,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其对石溪的摹写亦偶有所作。只不过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后来的大千对子久已颇有心得,对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应手,且能参以己意,自出机杼。
此幅《拟石溪溪山留客图》作于1948年春日,画上题诗为黄姬水《过史孝廉冰壶馆》。是时大千多居成都,正值其年富力强之际,敦煌之行的积淀和战后一批清宫旧藏书画的收藏,使得张大千的心情极为舒畅。与先贤名迹的朝夕相对,使大千笔下的山川烟云更为飘渺鲜活,多年来血战古人的功夫达到了巅峰状态。从抗战胜利后到离开大陆前的数年中,张大千精品迭出,这批画作在今天看来也无愧是张大千平生巅峰之作。此外,抗战时期大千局促于后方已久,早已静极思动,故在此年于香港、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次展览。其中,该年5月8日,张大千在上海举办“张大千近作展”,是次展览公认为张大千盛年临古创作的巅峰。本次展览共有99件作品展出,其中“拟石溪”作品仅两件:一为编号49《拟石溪溪山无尽卷》,另一为编号57《拟石溪溪山留客图》。前者当即为香港苏富比1984年秋拍第114号之手卷,讫今未再释出市场;后者1948年展览后就渺无仙踪,综合目前本幅成画时间、画面风格、题诗意涵、尺幅裱工等,推知应正是此图。
石溪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富于变化,善于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本幅以“仿石溪画法”而成之作在四尺大幅之上写远山连水,二三片帆,山崖迭嶂,巨石高树间所见茅屋疏篱,高士携童气定神闲。画着色、墨,并以淡赭石铺底,此为髡残惯用之法,褪尽火气而柔雅平和。画面结构严谨,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但见远山近崖相交于画面右上,远轻近重、上轻下重,又以阔水点帆将景物距离拉开,疏导画面,益之以疏朗空旷。观者视线随之游走,真有江山无尽之慨。
本幅中,大千略用石溪秃笔之法,擦染湿笔参合运用,令山体肌理之质感呈现自然,山树葱茏茂盛,诸景鳞次栉比,颇极石溪风姿。然此时大千目光所看之处早已超越300年之限,所宗派别亦不为一家一法。于是他由清、明、元而及两宋、盛唐,更能于方尺画幅间信手拈来彼家此法。一如本幅,其布置显然略减石溪之繁复,意境更非石溪茂密苍浑之意。大片留白所造洒脱情境,远处连山悠然显为董巨一脉画路,一派平淡天真的潇洒施然而出。近景处主要景物的笔墨既用石溪秃笔渴墨,又于秃中见细、渴中含润,点苔行笔更似有清湘之迹。崖石耸立、乔木矗直,虬枝杈枒又昭示其宋人丘壑的渊源。若再细读其皴擦点染,一草一木,一石一山,又觉前贤诸家成法难掩大千清爽潇洒的本来面目,汲古出新意,精妙处非片言只字足可形容矣!
拍卖场次 :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一)(lot 1-lot 140)

lot:61

更多张大千 1899-1983 拟石溪溪山留客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