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军(b.1967-) 高温颜色釉瓷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150,000-200,000
拍卖日期:2014-11-2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作者 : 胡小军(b.1967-)
年代 : 当代
尺寸 : 高 70cm.
: 千年文脉 氤氲今瓷
—品读胡小军陶瓷山水系列作品
这是一种巧合?2001年起,胡小军创作了“溪山清远”、“溪山深秀”、“溪山春水”、“溪山花雨”等一系列以“溪山”命名的陶瓷艺术作品,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北宋山水大师范宽留下了不朽名作《溪山行旅》;几乎同一时期,郭熙留下了另一佳作《溪山秋霁》;100多年后,南宋画家夏珪为他的传世之作起名为《溪山清远》,又过了300年,明代才子唐寅将他的才华泼墨在手卷《溪山渔隐》里,一千年来,“溪山”之作不绝,这,是一种巧合,或者,是一种致敬?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和艺术系执教多年的胡小军教授,从研究与教学里吸收,于创作中绽放,在作品里融入了对传统的呼应、与西方文化的对话,以及自我的成长等等,不一而足。他的“溪山”系列作品,有圆器的变形,也有盘型、瓶型,造型并不奇特,但迥异于陶瓷表面光滑的一统局面。青色的釉粒呈点、线、小块状,粘连在坯上,而在釉粒没有覆盖的地方,裸露的坯体及粗糙的泥色便直接进入观者的视野,这种在陶瓷表面出现局部无釉,被称为缺陷的缩釉手法,在胡小军手里被玩得几入化境,如米点、如披麻,在坯的吸水性能的配合下,营造出山峦叠嶂、苍翠欲滴的万千风光。在他的作品中,陶瓷是实,绘画是虚;缩釉是实,山水是虚;造型是实,意境是虚,虚实相间,若影若现。
翻阅中国绘画史,重作者才情和思想的文人画已绵延千年,而一部中国陶瓷史,直到民国时期,珠山八友将文人画的写意效果融入陶瓷表面装饰,始为陶瓷文人画之滥觞。观当下众多瓷画,却往往是将绘画的外衣套在陶瓷的身体上,绘画当上绚烂的主角,而陶瓷成了隐在幕后的配角。但到了胡小军这里,技巧和手段都为陶瓷所独有——泥料、釉色、成型、火烧等,创作既发乎于他对自然的感受,亦“聊以寓胸中逸气耳”, 于他,文人画的精神、陶瓷的形式,确乎是合二为一的艺术。
正如他自己所说,“溪山”系列作品,都是溪山留在我大脑中的印记,山间独处,林中游玩,清澈见底泉水中的卵石,或者是山间哗哗清泉流动的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留在我的脑海中,给我很多启发,又升华成一种幻想和印记,然后我用最擅长和喜爱的陶瓷语言去表达它。
自然的烟雨云山,宋元时期的文人画作,累积成触发他源源不断灵感的资源库。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有浓浓书卷气,那细密散淡的青翠釉粒,正是宣纸上淡淡洇开的笔触;那即兴式的手感痕迹,正是传统士大夫宏达不羁的洒脱气度。
2013年,胡小军创作了“山口”系列作品,将他的陶瓷山水推向更加成熟的境界。立体的器皿造型由他自己随性手拉而成,恰似畅快恣意的构图;缩釉手法更为随心所欲,有时,作品表面大面积露胎,泥胎成为画面主角,裸露的泥坯运用几种不同泥料绞胎而成,深浅不一的褐色、灰色如烟波浩渺,如白云苍穹,而有意节制使用的釉粒,如雪景、如晨岚;宛若绘画留白的那一块瓷上空间,则常常有一块鲜亮釉色,似日、似月、似霞……作品运用缩釉、绞胎等专属陶瓷技巧,抽象凝练,深得宋瓷单色釉之高贵气息,纯净至极。
正如美国艺术史家高居翰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中所说,山水画本身就是超于形上的一种声明,他们不但自给自足,而且动人心弦;观胡小军的陶瓷山水作品,论道,神韵高古,直逼唐宋,中国文人的诗性、线条、笔墨似隐若现,含蓄而饱满;言术,则是多年研究和实验陶瓷材料、技法催生出的独门秘笈。其作品,系他个人独一无二的创造,也是千年文脉在陶瓷上的延续和造化。
—林洁(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拍卖场次 : 雅瓷秋硕——近现代陶瓷(lot 3896-lot 4052)
lot:4009
更多胡小军(b.1967-) 高温颜色釉瓷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