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 音学通论题词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5,000-30,000

拍卖日期:2014-11-21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作者 : 章太炎
年代 : 近现代
形式 : 近代手稿本
尺寸 : 103.8×28.2 cm.
创作年代 : 近现代
著录 : 《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续编》卷二下,133页-13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 提要:《音学通论题辞》系章太炎为马宗霍著作《音韵学通论》而作,以“题辞”之名刊于《音韵学通论》之首。墨迹之所以题作《音学通论题辞》而不作《音韵学通论题辞》,盖因章氏作此题辞之时,书名尚未确定之故。
古时治学传统,以文字、训诂、音韵并为“小学”,是治学之基础。
章太炎“是革命元勋,同时是国学大师”(许寿裳语),对小学用功颇深。他于东京编撰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之时,亦开讲小学,受业者并有钱玄同、朱希祖、鲁迅、周作人、许寿裳等人。章门弟子黄侃、吴承仕、朱希祖、马宗霍无不精于小学,章太炎曾夸赞“蕲州黄侃,少承父学,读书多神悟,尤善音韵”,“及吾门得辩声音训诂者,其惟检斋(吴承仕)乎”,“弟子成就者,蕲黄侃季刚、归安钱夏季中、海盐朱希祖逖先。季刚、季中皆明小学,季刚尤善音韵文辞。逖先博览,能知条理”。可见章太炎对“小学”治学之重视。
章氏为马宗霍之《音韵学通论》作此题辞,在本文中细述古音今音之异,各地方言之殊,认为“今之人固不欲求故训,浅者且取异域侏离之语以求古音,前者废弃以自荒,后者博会以滋谬,学校虽以音韵列科,徒文具耳。然则宗霍为是,固将以质世之知音者也”。此文后收入《章太炎全集》。
释文:余昔治古今音韵,弟子蕲黄侃最能通其理,歙吴承仕亦尝审汉魏南朝旧音,然皆能调之口舌,非徒以豪素传者。衡阳马宗霍后及吾门,以音韵教于学官,尝有所滞,则趋走以问。
余曰:顾、江、戴、钱、段、孔、严七家理古音备矣。虽然,求古音者,必先明今韵。今韵者则《广韵》是。不明《广韵》无以知声音之畔界,而治古音将有所惑。自顾、江二君以古韵正今韵,其声势有异者,必以反语明之,使可宣于唇吻。顾纲纪未具也。戴氏始以影母之字标韵,合平入凡二十五。钱氏始明古音无舌上轻唇,然后条理整娖,隐秘毕宣,虽起古人于丘冢与之对语可也。余次加以讨论,则知“娘”、“日”二纽,古皆归“泥”,视钱氏稍密。又以为“之”、“咍”一类,以“咍”为准。咍者,纵口声势也,故以“埃”表之。“支”、“佳”一类,以“支”为准。支者,横口声势也,故以“烓”《广韵》乌携切表之。“脂”、“微”、“齐”、“皆”、“灰”一类,以“微”、“灰”为准。微、灰者,阖口声势也,故以“媁”《广韵》于非切表之。“祭”、“泰”、“叏”、“废”、“曷”、“末”、“月”、“壑”、“薛”一类,以“泰”、“叏”、“曷”、“末”、“壑”为准。泰、叏、曷、末、壑者,张口声势也,故以“遏”表之。去声,则戴君以“霭”表之。“霭”,正如通俗呼“亚”之开口。大氐此类声势,正如今之麻韵,而麻韵古正同“歌”。《广韵》“麻”与“歌”、“戈”虽分,然亦不作长音。今金陵呼麻韵最合。然后昔人所疑有其具无其声者,发之唇吻,较然有别,对转“蒸”、“清”、“谆”、“寒”而无所阂。青古韵如今先仙韵。其他各部稍与戴君出入,大齐不甚异。大凡以影母标韵者二十三,以是揆度方言,与古音合者所在而有,其匡戾者可以削之绳外。是故汀赣间呼“猪”如“都”,以“知”归“端”,此合于古纽者也;呼“州”作丁流切,则非古纽也。通语呼“尔”如“祢”,俗作“你”。以“日”归“泥”,此合于古纽者也;呼“泥”如“尼”,则失古纽者也。通语呼“大”如“柁”之长音,燕蓟间呼“自”如“诈”之平声,俗作“咱”。浙东呼泰、叏诸韵悉如麻韵之去声,此皆张口呼之,合于古韵者也;若夫呼“画”如“话”,则非古韵也。衡岭间呼“子”如“宰”,以之韵纵口呼之,此合于古韵者也;若夫呼“帝”如“戴”、呼“弟”如“待”,则甚失古韵者也。是故不置权衡,不可以辨重轻;不陈绳墨,不可以知曲直。妄者乃以今音特殊者悉为古音,此诬之甚者也。
宗霍受吾言,退而求方域殊语,乃知其合者半,不合者半也。余又语之曰:“昔人以反语起孙叔然,今观服、应二君注《汉书》悉有反语,尚在孙叔然前,明汉末行是已久。不然,王肃与孙素有异同,安得承其反语之术也?昔人以《广韵》所注同用、独用起许敬宗,余疑为宋初所定。不然,张说、李白诗以东、江同用,清、青同用,何以与是异也?”宗霍受吾言,退而检《汉书》旧训著反语者,尚有文颖、苏林,文在孙前,苏亦与孙同时者也。又检唐人诗歌,起贞观讫大历,脂、微同用,东、冬、钟同用,寒、桓、先、仙同用者,往往而是,其有意效古者不与焉。乃知敬宗所定,大氐仍依齐梁成式,而非今《广韵》所注也。由是广略韵书,次及等韵诸家,通其思理,别其韪非,成《音学通论》九篇四十四章,盖古今韵纽之流变略具是矣。其以教授诸生,不必具用,固将以质世之知音者也。既成,属余为题辞。
夫古音者,其人与骨俱朽矣,不能招之与晤言也。今音者,陆慈、孙愐之书韵纽毕备;于今方域殊言,未有能尽其声者也。劳心于是何为哉?不明古音,则文字形声不可知,而于声类假借多惑,则训故无以理。不明今音,则韵部声纽不能得其都数,于北方之无入声,闽粤滇黔之无撮口者,皆以为音理本然,且或以诬古矣。是故审音者,将以有所施也。虽然,今之人固不欲求古训,浅者且取异域侏离之语以求古音。前者废弃以自荒,后者傅会以滋谬。学校虽以音韵列科,徒文具耳。然则宗霍为是,固将以质世之知音者也。乃为序而归之。中华民国十八年四月,章炳麟。
马宗霍
章太炎
马宗霍(1897-1976),原名骥,字承堃,号宗霍,湖南衡阳市人。近代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书法家、书法评论家。自1924年起以马宗霍之号行,故世皆罕知其原名字者。
马宗霍少年时入衡阳船山书院,受业于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王闿运,尔后卒业于湖南南路师范学堂。1924年在南京初遇章太炎,拜章为师,为其入室弟子。又从曾熙学书法,与张大千兄弟同为曾(熙)李(瑞清)同门会之发起人兼理事。
1919年夏,马宗霍应武进女子师范校长之请,辞去湖南第三师范之教职,赴江苏武进女子师范教授中文;次年,应金陵女子师范校长张默君之请,离武进赴南京,任教于金陵女子师范。自1921年至1926年间,马宗霍在南京除任教于金陵女子师范外,更先后担任或同时兼任金陵女子大学、南京高等师范、暨南大学、东吴大学等中文系教授。1922年马宗霍与梅光迪、胡先绣、刘伯明、吴宓等在南京创办《学衡》杂志,撰写《国学摭谭》专栏,以倡导国学为己任。
1924年7月,章太炎应江苏省教育改进会之请,自上海赴南京讲演。马宗霍为南京教育界公推接待章氏的代表之一,因而得以结识太炎先生。马宗霍倡导国学的主张与章氏以保存国学为保存民族之要的观点不谋而合,因而深得章氏赞赏。承章氏主动示意愿纳马宗霍为其门人,马宗霍于是携束脩、持名帖,至章氏下榻之所行拜师之礼。数年后章氏致马宗霍友人、同为学衡派作者之邵祖平信札中称:“往岁马宗霍来及吾门,已谓奇士无双”,即指是次遭逢而言。
章太炎,一代国学宗师,“博通今古,文宗魏晋,治小学音韵尤精”,黎元洪以“东南朴学”誉之,胡适称其为“古典中国最后的学术大师”。太炎先生一生撰述著文,并以讲授国学为己任,先后四次讲学,弘扬中华文统,也培养了一批章门弟子,故此章学得以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章门弟子俊彦辈出,大师林立。
章门弟子之数,太炎先生晚年编有《弟子录》称“约计五十人左右”,惜今已不可查。就其历期讲学所成的承继,学有本源而业有专攻的章门弟子,概有黄侃、汪东、钱玄同、朱希祖、吴承仕、李亮工、刘文典、马裕藻、鲁迅、周作人、许寿裳、朱宗莱、沈兼士、马宗霍、马宗芗、王乘六、孙世扬、姚奠中、王謇、沈延国、姜亮夫、诸祖耿、王仲荦、徐复、汤炳正、潘景郑、朱季海、沈士远、曹聚仁、钱家治……时人谓众校教授,皆出章门,并非妄语。章门学人辈出,对中国近代学术史影响深远,马宗霍先生即是其中卓然者。
章太炎在南京演讲毕,旋即返沪。自1924年至1926年,马宗霍所从章氏学问,皆以信札为其途径。1927年夏,马宗霍受中国公学校长何鲁之聘出任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教授兼文学院长。自1927年至1931年间,马宗霍在上海先后担任或同时兼任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等中文系教授。当其时,章太炎寓居上海同孚路同福里,马宗霍赁居上海劳勃生路致和里,两地相去不远,得以早晚当面承章氏之教。然据当时生活习惯,虽同居一城、相去不过数里,而书信往来依然不绝。
1931年马宗霍经章太炎推荐,出任国民党党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又经张默君推荐,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两机构皆在南京,马宗霍于是自上海返回南京,先后寓居南京王府园与淮海路金汤里。1934年夏,章太炎自上海迁居苏州,旋即于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聘请马宗霍为其讲习会教授。马宗霍不敢辞劳,每周乘火车自南京前往苏州章氏讲习会授课。授课内容以《庄子》与经学为主,有关经学的讲义题作“群经论略”,以《历代经学述略》为题发表于章太炎以讲习会名义主办的《制言》杂志的系列文章十二篇,以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经学史》皆以此讲义为基础。
马宗霍为章太炎弟子虽然年代较晚,其与章太炎关系之密切却远在众多早年弟子之上。章太炎首次自定弟子仅得二十二人,而马宗霍即为其中之一。章太炎死后,其弟子十人联名吁请国民政府为章太炎举行国葬,马宗霍亦为其中之一。由此两端,可见一斑。
马宗霍先生多以书札受章太炎之教,二人鸿雁往来频繁。太炎先生为其专著作序,如《音学通论题词》,也累以文章杂著赐赠,如《孟子大事考》、《汉儒识古文考》、《汉学论》、《正学报缘起》、《论碑版法帖利病》,亦有诗赋辞篇,如《祭黎公文》、《碧云寺中旧思哀》等。
曾熙,字农髯,湖南衡阳人。清光绪进士,官兵部主事。近代著名书画家。马宗霍就读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之初,曾熙为该校校长。不过,校长只是曾熙挂名的兼职,曾熙并不曾到校。马宗霍在校就读之时,并无缘与曾熙相识,马宗霍师从曾熙学习书法,是在1920年离开湖南北上江苏之后,当其时曾熙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马宗霍师从曾熙之时,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亦拜在曾熙门下,马宗霍与张大千兄弟因而成为同门密友。据传每逢张大千举办画展,马宗霍不仅必然前往捧场,而且必然在索价最高的画作上贴上“已售”的标签。套用今日之术语,即为张大千书书画炒作之推手。
马宗霍祖上多代单传,至马宗霍之身竟有兼祧三房之责。一房所娶之妇未及迎娶而亡,因马宗霍力辞续娶而作罢;一房娶衡阳曾氏,与曾熙为远房同宗,以辈份论,曾氏为曾熙之族妹,故曾熙在赠马宗霍的书画作品中每称马宗霍为妹倩。一房娶安庆舒氏,名士彦,为安徽著名实业家舒鸿贻的侄女,毕业于金陵女子师范,当时任教于上海中西女学。马宗霍与舒士彦成婚之时,章太炎撰篆书联为贺,张善孖为婚礼主持人,张大千作绢屏花卉四幅相赠,出席婚礼或有所赠贺者如梅光迪、朱希祖、汪东、柳诒徵、胡小石、张默君、邵元冲、王伯秋、陈鹤琴等皆为学术、文化界名士,一时传为佳话。
1930年曾熙病逝,死时尚有已收买家定金而未曾书写者,皆由马宗霍、张大千二人代笔为之。1930年9月25日,于上海举行曾熙公祭,祭文即出自马宗霍之手,载于1930年9月30日的《申报》。其词曰:
岣嵝之山,实维南纪。丞出其腹,湘经其尾。怀珠韫玉,孕衡胎芷。物不独钟,哲人斯启。厥启伊何,夫子允效。岐嶷性成,孝友天劭。生而偏露,繄母是婗。吮雪餐风,景吊形依。长播隽誉,振藻乡黉。排青蹑紫,羽仪上京。入践华近,出育群英。匪縻好爵,曰旌母贞。俄丁国变,复凋慈荫。吁地无灵,稽天有浸。遂解世缨,还我初服。矫躅岩阿,寄傲松菊。秋索春敷,烟流月肃。一触可乐,孤芳自馥。爰有嘉招,驾言出游;涉江越湖,东指海陬。庞耆萃止,素心相酬;藉曰避地,亦既写忧。自尔居闲,不交时贵。冲夷在躬,金石偕契;兼该九流,博综群艺。或诗或文,亦画亦绘;诗惟意胜,不囿一家。澹此停云,俊丽余霞。尝谓境远,何有词奢。文则高淡,半裁遒上。下笔渊懿,摛旨粹亮。班蔡重弘,庶几所抗。世之好者,廼尤好书;隶方分圆,直立草趋;岳岩海沛,骏跃猨拏;仰揖钟王,府掩欧虞。晚始成绘,神与思接;尺素万里,寸心千叠;云合树杂,水匝山沓;含毫邈然,自我为法;囊兹四妙,若丝在缫。人有其一,亦足自豪。惟吾夫子,谦尊而高,怀新以化,接问靡劳。休光既遐,隐德弥峻,望之来崇。虐及窥衅,仁寿徒闻。龙蛇厄运,侯颜犹温。聆音遂迅,孰谓百龄。奄从一瞬,药又何辜。天实不怒,呜呼哀哉!劲风夕厉,零露朝溥,邈矣夫子,谁适为欢。昔承几杖,今奉卮槃,愿言永眷。雨泣泛澜,文以送悲,悲其有殚。呜呼哀哉!
章太炎与曾熙虽然素无往来,亦因马宗霍之请,为曾熙作挽联:
管幼安岂为汉室效贞,以一意孤行,自遂平生雅操;
王子源能令关西学步,试再修书断,知非南北分流。
曾熙曾于1927年赠马宗霍作山水十二幅,极为精妙,马宗霍与次年装池为册,并请章太炎为之题辞作跋,后有谭延闿、谭泽闿、陈三立、夏寿田等题跋。
李瑞清与曾熙为密友,张大千亦同时师从于李瑞清学画。李死于曾之前,俟曾死后,马宗霍与张善孖、张大千兄弟等曾、李生前弟子组织成立了“曾李同门会”,马宗霍出任曾李同门会常务委员与联络人。
1930年10月9日《申报》第三页刊登了《曾农髯诸弟子组织曾李同门会》一文,详细介绍了创建“曾李同门会”的经过如下:
“海上书画家衡阳曾农髯先生逝世后,其门人有声于海上艺坛及各界者,颇不乏人,而散处四方及国外者亦复甚多。闻于曾先生举殡之日,由门人江万平会计师,创议组织曾李同门会,并举曾先生及海上十年前大书画家清道人李梅庵先生春秋礼典,盖两先生生前相爱如兄弟,而门下弟子亦多并列两先生门墙者。即于曾先生殡日开成立会,公推张善孖、张大千、黄晓汀、马企周、刘俊英、江万平、李建初、姚云江、马宗霍、朱大可、许冠群等十一人为执行委员,推定马宗霍拟同门录序文,朱大可拟缘起,江万平拟章程,并于前日在江万平宅开第一次执行委员会,通过章程草案,并互推刘俊英、马宗霍、江万平、张善孖、朱大可五人为常务委员,闻海内列两先生门墙者,数逾千人,日本方面,亦多有曾执贽墙者,将来此会闻将附设各种学会,以发扬两先生之诗文书画,艺林有此盛大组织,年后一佳话云。”
1930年11月21日《申报》第二页又刊登《曾李同门会通告》如下:
“本会为衡阳曾农髯先生、临川李梅庵先生门下弟子所组织,凡曾执贽两先生之门下者,得为会员。惟诸同门散处四方,通讯不周,用登报通告。有意加入者,请即函知下列各通讯处,以便将章程寄上,不胜翘企。总通讯处:上海法租界西门路一六九号,张善孖。分通讯处:上海静安寺路斜桥路天乐坊卅号,刘世杰。上海宁波路金刚钻报,朱大可。上海孟德路一零五号,江万平。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马宗霍。”
张大千与马宗霍、舒士彦夫妇颇为相得,多有往来,并相唱和。张大千曾绘《月明林下美人图》赠马宗霍,意蕴悠远。并为马宗霍治 “马仲子”印。
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以号行于世。陈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之子,画家陈衡恪、学者陈寅恪之父。在清末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又是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在民初获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陈散原是曾熙之密友,因马宗霍与曾熙的关系而结交学衡派。马宗霍《穀子随笔》对陈氏与马宗霍、学衡派同人往来有所记录。
马宗霍先生治学,上承太炎先生之古文经学,下专文字音韵之同异流变。章氏之学,尤重小学,张之洞曾言:“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学入史学者,其史学可信”。马宗霍先生兼擅经学、小学,广博精深,又治史学、书法,终证大道。
马宗霍先生生前出版著作有《文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5)、《音韵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1)、《书林藻鉴》(商务印书馆,1935)、《书林纪事》、(商务印书馆,1935)、《文字学发凡》(商务印书馆,1935)、《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1936)、《说文解字引经考》(科学出版社,1958)、《说文解字引方言考》(科学出版社,1959)、《说文解字引群书考》(科学出版社,1959)、《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科学出版社,1959)。
遗著有《淮南旧注参正》、《墨子闲诂参正》合订本(齐鲁书社,1984)、《南史校正》(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论衡校读笺识》(中华书局,2010),以及与其子马巨合著之《经学通论》(中华书局,2011)等。
今岁秋拍,得马宗霍先生旧藏82件,蔚然可观。其间可见马宗霍先生手稿墨迹、著作校稿、藏书碑帖;更有章太炎先生致其文稿、著作、诗词,且多篇未见发表,系首次现世;至若曾熙为其作画、张大千为其治印、陈三立为其题词等,则精采各备,自有神妙。霋岳楼之师友情谊,历数十载而如在目前,斯诚佳话。
拍卖场次 : 霋岳楼往事——马宗霍与他的师友们(lot 2201-lot 2282)

lot:2201

更多章太炎 音学通论题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