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白玉兽面纹方鼎式炉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200,000-1,500,000

拍卖日期:2014-11-20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高 17 cm.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著录 :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故宫博物院,2011年,第94页,图64。
: 藤田伝三郎(1841.7.3~1912.3.30)是明治时期日本关西财界的重镇,藤田财阀的创立者。藤田财阀是当时同三井,三菱并提的大财阀之一,也是许多日本现在的名门企业的前身。藤田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收藏家,藤田的美术品收藏极富盛誉其中有国宝九点,重要文化财四十五点。
此器物相传为旧亲王府旧藏,由20世纪之初日本人开设于中国境内的古董买卖机构—山中商会购得,并转手流入东瀛市场,后由藤田家族所有。据记载,1912年王府将全部收藏出售时,山中商会购入了全部的玉器,翡翠收藏。本器物应该是此时由此路径流入藤田家族收藏的。
仿古,顾名思义是指摹仿古代的事物,这里主要指摹仿古代艺术品的形式。仿古清代乾隆时期更是兴盛。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商周青铜礼器、宋代至明代的瓷器、古代的玉器等古物,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皇宫里庞大的手工制造机构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可以制作玉器、珐琅、竹雕、铜器等各种工艺品;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
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特别是金石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给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所有这些都为乾隆朝仿古之风的劲吹制造了条件。
乾隆朝的仿古范围十分宽泛,既包括仿商周鼎彜,仿秦石鼓,仿汉博山炉、蚕纹璧,也包括仿汝、哥等宋代名窑瓷器,甚至还仿明永乐、宣德青花,仿成化斗彩瓷等,历代名品都是仿古的对象。不过,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对商周特别是西周青铜礼器的仿制。在各种工艺类别中都能找到青铜器的典型形制,如鼎、爵、尊、簋等以及青铜器的典型纹饰,如兽面纹、夔纹、回纹等经转化后所形成的构图元素。
这些特征被完美诠释在了乾隆朝仿古玉器上。乾隆帝在他的诗中提到:“和田玉来颗,巧制颇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其返以初。”他提倡“复古”,“仿古”的方向,强调玉器应向古器物学习,所谓“玩物仍存师古情”,回归文明初萌的时候,寻求一种朴实,有意义的典雅风格。
仿古青铜器的玉器作品有鼎、豆、尊、簋、英雄杯等,其中一些作品还按照古青铜器仿制了铭文。这类作品虽为“仿古”,但与古代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器物的盖、足、耳、环、图案等方面,盖钮多为几何形,环状,椭圆,多层,一些几何形钮还有小兽。器物两侧的耳多为兽头形,口中吞柱,兽头的形状较复杂,其上又有装饰,较古代器物之耳有很大的区别。作品的主体纹饰以兽面纹、蟠螭纹、夔龙纹、蕉叶纹、云雷纹为主,图案的构成较之古青铜器图案有所变化,已在仿古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这类作品一般具有用料精良、加工细致、设计上追求造型与图案的完美性等特点,仿古却不同于古,主要是以玉仿制古代非玉器皿。
此白玉兽面纹出戟方鼎式炉,器形仿古青铜鼎,霸气舒展,威风凛凛,俨然如同一神威大将军。白玉取材优良,洁白无瑕疵,玉质温润细腻,犹似凝脂。上部炉盖可打开,盖沿雕云雷纹,盖壁深雕夔龙纹,兽型镂空纽。下部炉身通体雕饕餮纹,口沿对应炉盖雕云雷纹,四角及正反面中央出戟,高长耳。四足雕兽面,底部外勾,稳重敦实,使器物保持了完美的结构和线条比例。采用白玉仿古青铜器时对于雕琢工艺,结构设计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否则不但无法复制青铜器的大气严谨,反而会使玉器本身显得厚重无神。此器物无论是雕工,结构都可谓一流,规整气派,古风神韵,属乾隆朝期御用造办处仿古器物中的上乘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同类器型、纹饰的白玉鼎式炉,可资借鉴。本品还有原配紫檀座,旧木盒包装。
来源:藤田家族旧藏
拍卖场次 : 于玉比德——玉器选粹(lot 3268-lot 3357)

lot:3326

更多清乾隆 青白玉兽面纹方鼎式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