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1939年作、1940年作 画马集 册页 (五开)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  10,000,000-15,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第三届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说明:1.其中三开为老荣宝斋水印母本,一开为悲鸿最得意之作,两开70年代左右也多次为荣宝斋扩印制成木版水印。
2.此作为2006年北京保利秋拍 lot 1306 成交价 RMB 2,860,000。原藏家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女士。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悲鸿曾对夫人廖静文说:“在印度的一年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画马的水平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他认为在印度创作的这几幅《奔马》,是他画得有史以来最好的几幅。1940年标志着“徐悲鸿的马”这一典型形象的形成。当时的印度由许多小邦组成,各邦邦主都有犬马之好,所蓄良马极多。而它们一过最佳年龄,便立刻被卖到市集之上。这使徐悲鸿得以乘骥远游喜马拉雅,克什米尔等地。在与马的朝夕相处中,悲鸿细审其性格、神情,笔下的形象也同时在集中、概括、升华。
在册页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准确地勾勒出骨骼、肌肉的关键部位,用重墨突出刻画头部、四肢、肩、胸、足等传神之处,造型精卓,用笔洗练,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都意到笔随地显现在墨色之中。叫焦墨写就的马鬃衬托这略施白粉的额头和鼻骨,散开的马尾是画面产生优美潇洒的运动感,可以说把“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生死”的不朽诗句具体形象化了。
徐悲鸿绘马,在尊重中西方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师法造化,注重写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所有马的头部常留一道空白,或施一笔白粉,表现出头部的高光,以增强其立体感和马首坚硬的质感。马的颈部和腹部以软毫笔着浓墨一笔勾画,弧线粗重,富有弹性,表现出肌肉的力度。马的鬃毛和马尾在运笔施墨上杂而不乱,其虚实相间的笔触,浓淡、干湿互见的墨气,表现出马奔跑时鬃毛飞扬的飘逸洒脱。
为了使其画艺精进,徐悲鸿曾远赴堪称世界最佳解剖学课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透彻学习与研究了八年,对西画技巧做到完全精通练达,因此能融中西绘画之长于一炉,他以灵活多变的线条,虚和妙丽的明暗渲染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体积,空间方面的表现力,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见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如此精心致力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自然格外生动,给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
张大千对徐悲鸿的人品和画品也很赏识。三十年代,张大千在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本画集,就是请学西画的徐悲鸿写的序。他对徐悲鸿能够画贯中西,将西画的长处溶化到中国画中,表示钦佩。他认为,徐悲鸿的画有笔有墨,诗写得好,字也写得好,能够寓书法于画法之中。他叹服徐悲鸿画的人物,但是更叹服徐悲鸿画的马。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徐先生画的马很绝,我学不到这一手。”
徐悲鸿曾画过一幅《骏马图》寄给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在上海开设的审美书馆,受到高氏兄弟的赞赏,回信说“虽古之韩,无以过也。” 徐悲鸿所创作的马代表了忠实、勇敢、一往无前的品质和时代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lot:3426

更多徐悲鸿 1939年作、1940年作 画马集 册页 (五开)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