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 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 咨询价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竹溪,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江西丰城县人。从一九零七年来到景德镇至一九六八年病逝,从事陶瓷美术工作长达六十余年,生平以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等方法都创作过瓷器,尤精于青花。享有“青花大王”之称。其作品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的珍藏品。
来源:秦淮收藏世家,百年老号“汪万顺”旧藏。 百年老号“汪万顺”
出自秦淮收藏世家汪万顺商号旧藏的王步作青花灵禽春夏秋冬瓷板四屏将于本次保利秋拍震撼登场,王步先生为中国近现代陶瓷美术大师,绘制大片青花技法中能用青料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世称“青花大王”,被誉为瓷画艺术中的奇才,其瓷绘笔力雄健,尤以花鸟见长,本次上拍的四条屏可谓是大师的代表性力作,而其在汪氏家族经营的古董商号汪万顺的流传经历也极富传奇色彩。
汪万顺古董商号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由汪麟书一手创立。汪氏是道光朝四部尚书汪守和的后人,留有不少古玩字画,他自幼对此耳濡目染,颇有心得。1901年,汪麟书举家搬迁至江苏扬州,晚清政局动荡,为了营生养活家口,他遂在扬州开了一家古玩杂件店,取了个吉祥如意的名字——汪万顺。其后1908年,其子汪寿椿出世。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912年汪家搬迁至南京,汪麟书继续经营古玩生意,并且增加了代客红木加工。1922年,汪寿椿在接受了几年私塾教育后,开始跟随父亲汪麟书学习古玩鉴赏及修复,同时和南京府东街朱大力师傅学习红木修复。在南京沉浮了20余载后,民国23年,自感全家安顿、时局稳定的汪麟书在南京夫子庙东牌楼(今瞻园路52号)租赁了2间临街门市,开始正式挂牌汪万顺,主营红木家具、古董、字画和各类珍玩。开业之后,经过辛苦经营,汪万顺的生意日渐红火,汪寿椿更成为了店里的顶梁柱,客户除了名商巨贾、外国藏家,还有名流政要。当时的红木家具和古董字画主要销售给民国政府官员,如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孙中山先生之子孙科、黄埔军校四期的国民党高官周起镐、爱国将领唐士遵、74师***张灵甫、民国政府高官于右任等,都曾是汪万顺的客户。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汪家也不得不中止了店内经营,为了保护文物,大批的古玩被转移至扬州乡下,仅将其中最贵重的几件带在身上,在南京扬州两地奔波。最后日军攻占南京,汪家一家老小在慌乱中跳上了最后一班开往江北的渡船,幸运的躲过了南京大***的浩劫。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汪家合同大商人马学才(字召平)先生重开汪万顺,除了在瞻园路52号以外,还在小四福巷24号开了一家分店,一间经营古玩、玉器、字画等,另一间专门经营红木家具。其后几年,汪家的事业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很多精品都是在这个时期高价所购,比如这套将现身保利秋拍的王步、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就是1948年从原民国宪兵司令部***周起镐府上重金购得。当时中央宪兵司令部就在瞻园路126号(今航天管理干部学院),与汪万顺临近,周起镐酷爱古玩书画,与汪麟书、汪寿椿父子私交颇深。随着局势变动,周氏家族开始打算迁至台湾,遂将家中一批瓷器转让,汪家幸得这套瓷板。虽说这在当时还不能完全算是古玩,但其充满人文气息的画面意境隽永,尽显大家风范,所以汪家对其青睐有加,将其挂在家中中堂之上,下配以乾隆朝红木龙头大帅案,两排挂满历代名人书画,使得整个厅堂看起来气势磅礴。
1949年解放前夕,曾有大商人为汪氏一门作打算,力劝家族举家迁至国外,并愿代为办理一切手续,然而汪寿椿不愿让所藏之中国古董流落他乡,断然拒绝。60年代初,由于深厚的专业知识,汪寿椿被市领导推荐进入南京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成为了文管会的第一代文物保护和修复专家,为国家抢救了一件件宝贵文物。***中,汪寿椿也被牵连,受到冲击,全家为了保护文物想尽了办法,花坛里、水井边挖坑掩埋藏下大批的古董珍玩,古董甚至成了实用器具,成了米缸、装糖的罐子,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大数量的文物被毁和流失。***抄家时,汪家大开大门,当着众人面不惜以砸碎、弄坏一部分古董来掩人耳目,冒着生命危险以换取一批更珍贵的文物留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四件瓷板之所以能幸运的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汪家将其分开放置在大衣柜特别安装的暗格里,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也再未公开展示过。
***之后,汪寿椿恢复了工作,继续从事心爱的文物工作,修复了包括国宝级文物、有着“青瓷之王”之称的南朝青瓷莲花尊等一批国家一级文物,还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十竹斎聘请,担任文物保护和鉴定、修复工作;他尽心尽力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保人才。在享受了充实愉快的晚年生活后,汪寿椿于1985年5月1日病逝,享年78岁。他的一生是勤劳善良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这套幸运流传下来的王步瓷板,也可说是汪寿椿先生传奇的见证。
如今,汪万顺已走过了100多年春秋,被载入秦淮地方志,汪万顺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雨沧桑,汪家的传承人为纪念先人,以开创人汪麟书和发扬人汪寿椿名字中的各一个字作为堂号,更名为麟椿堂,相信这套出自名家递藏的王步代表作,一定会在今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纳古运新成机杼,百年青花独一人
——王步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赏析
王步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苑中一枝奇葩,其作品以笔意简练、博大精深和水色莹澈、淋漓尽致的艺术特色而独树一帜。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艺术的研求与实践,数十年如一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制技巧,又能熟悉和掌握原材料的性能,因材施艺,运用自如。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青花艺术一代新风,展示出青花绘画的新姿彩,形成了自身鲜明的青花艺术特色——淳雅、简洁、清雄, 从而独步近代百年,无人可步其后尘。
王步(1898-1968),字仁元,号长湖、竹溪道人,晚年又号陶青老人,斋名愿闻吾过之斋。祖籍江西丰城,生于景德镇,自幼学绘青花,喜画极为工细的鸟食罐、小文房等。1919年应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仿古瓷的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深得古瓷画意构图之精髓。继之同景德镇陶瓷实业名家吴霭生合作,研制青花仿古,大有心得,1926年吴氏病逝,王步始启自身创作之端,采用水墨画的若干技法绘制青花,制作出雅致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为当时的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风气。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建国前夕,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步只得终止探索,改弦易辙,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故对于王步本人艺术创作历程而言,1926年至1937年前后的十余年里是王步的个人青花风格形成并臻于成熟的巅峰时期,由此诞生出许多工笔绘画、极见精致的艺术作品,例如香港敏求精舍会员、著名收藏家关善明收藏“青花东坡赏研图”瓷板(见《瓷艺与画艺——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瓷器》页310,图版86)正是这一时期的精绝之作,是王步青花技艺发挥臻至炉火纯青之化境的见证。
而与之水平相当的是次拍卖的【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亦是当中绝无仅有的隽品,其笔法生动,料色丰富,色泽妍丽莹澈,所绘灵禽四态逼真而富见自然气息,尽融王步青花诸类技巧、特色于在其中,堪称独步一时,予人赏鉴之际不禁叫绝。分述如下:
第一屏为“春 芦雁觅食图”,
画面展示出芦雁觅食浮萍前的瞬间动态,但见芦雁振翅俯首而下,双翅雄劲而轻盈,目光犀利有神,专注水面之浮萍,动态优雅,清逸之气悠然而生。其羽毛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以青花浓淡的变化突出羽毛色泽与质感的不同,依旧闪现出西洋绘画当中的光影特性。水面浮萍点点,致密而富有莹澈之质感,与芦草淡淡的倒影相叠,生出亦幻亦真的视觉之美。王步对布局设计予以巧思构造,以大面积的留白映衬水面的安谧,巧妙将芦草以倒影的方式融入水面从而为主角的出现铺垫了所有的场景要素,更以芦草的密集零乱之姿映衬画面的轻逸飘渺,将芦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特性置于眼前。
第二屏:“夏 古溪鹭鸶图”古树之下,溪流安谧,水草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悠然漫步其中,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王步笔下的鹭鸶姿容端庄荡漾出一股仙骨神韵,双双倩影令人神往,展现出“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之诗意。构图虽较第一屏饱满但不凌乱,主次分明,虚实相生,以苍雅的古树、细密的芦草和湛蓝深邃的天际来衬托鹭鸶双双的悠闲与惬意。
所绘鹭鸶形象虽小,有别于其余三屏,然细究之,绝非王步失误,显然王步于此屏之中所表达的是一份意境,由鹭鸶的日常生活所启迪出来的平凡而又宁静的意境,而鹭鸶形象正是此番意境的核心要素,引人遐想而得以体会。
第三屏:“秋 鹭鸶夜宿图”所展示的是鹭鸶“夜宿”一幕:“相聚水为家,机藏浅草,共倚蒹葭。”图中芦草丛密,两只鹭鸶相偎依,闭目安栖,另有一只仰察天空,目光警惕,以防天敌。鹭鸶跟前的水面上映照着芦草的淡淡倒影,皆以凸显鹭鸶的主角形象。其构思巧妙,王步在绘画鹭鸶之时为了避免描绘形象的重复,将第三只值警的鹭鸶绘以白色为主,既如实反映不同的光线下个体的不同视觉差异,又突出值警鹭鸶的形象,生动描绘出鹭鸶的生活实况,此情此景充满关爱与温情,人世间所追求的幸福亦不过如此而已。
第四屏“冬 雄鹰独立图”古松屈曲虬结,松针疏朗,蔓藤长绕,垂连不断,王步以古松之苍健配合藤蔓之柔韧,益见古松之精气浑厚,格调清雄。苍鹰矫健威武,一爪独立于枝上,啸声回荡,双翅微展欲飞,目光前瞻,自有雄视苍茫大地之气慨。相比古松的写意笔法,苍鹰则以工笔绘就,嘴似利钩,颈腹部绒毛细密而柔和,纤毫毕露,富具质感。双翼用重墨依次按结构画第二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以分明的笔触变现出羽毛的片片结构,具有强烈的个性面貌,尤其飞羽之重笔,浓妍而深厚,迸发着精神的张力,表露出坚毅的意志,让人感到无限震撼。其构图稳健,形态精简而意远,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寓意超凡的昂扬之气,英雄独步天下,驰骋江山。
此四屏以灵禽植树的变化暗喻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整体画面生气盎然充满人文气息,王步也借此传递了生生不息的意念,可谓“质精色良艺美”,质地温润如凝脂,色调清新淡雅,绘画精妙非凡使人领略到王步青花瓷绘的神韵所在,由此可感受王步“青花大王”之美誉绝非虚言。而奠定王步青花艺术在陶瓷美术世界的地位主要就是他非常高明的青花“分水”技法。青花分水犹如国画的“水墨丹青”,以青花料在坯体上分出各种浓浅不同的色阶层次,使单一的色料富有浓淡不一变化而表现各种物象,达到淡浓分明、水料融莹的艺术效果。运笔讲究“料分五色”——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
王步在分水上有独到之处,他守法而不囿于法,继承和发扬了清代康熙分水上的优良传统,他匠心独运,不仅熟练地掌握“鸡头笔”的运笔技巧,进而大胆革新。“鸡头笔”——青花分水的专用工具的发明和随之而出现的分水技法的形成是青花绘制技艺上的一大进步,为青花艺术带来了崭新面目。在青花绘制中,对不同的色阶与料晕,不是用水墨画的技法为之,而是以鸡头笔蘸料水、利用料水积层的厚薄以及托拿坯体的左手侧坯和右手提笔收水相照应的技法来表现。王步十分熟练地运用这种分水技法,他在借鉴水墨画的笔墨技巧时特别注重坯体与宣纸的区别。例如第四屏“雄鹰独立图”中,因为古松枝干遒曲盘错,笔势必随之而不断变化,既讲究运笔的速度又要照顾料水的厚薄,王步分水技法之高于此发挥淋漓尽致,所见古松形态多变,料色深浅丰富,浓淡相抹,色阶多达六七层,毫无凝滞之感,挥洒自如,令古松之苍雅古拙跃然眼前。
而决定分水效果的两个基本要素:青料、釉料的选择和用笔技巧,王步对此自有独到之体会,并成功地把握与运用。
工艺美术品是否能充分发挥原材料的特性和独特的表现力,突出材质美主要取决于作者运用材料的技巧。青花是火的艺术,不仅凭艺术工作者的巧手打扮,还依赖于烧成后白里泛青的釉色的莹衬,以及充分发挥原材料的特性与质地美,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青花艺术作品。王步深知其重要性,一直苦心钻研青料的发色效果和对艺术的表现力,并寻找影响其发色的种种原因。例如釉料一项,王步经反复实验总结得出结论:青花瓷忌用纯白釉,只有使用白里微泛青亮的釉汁才能使青花发出最佳色泽,一如康熙早期青花之质感,莹澈而醇厚,不致飘浮呆板。故细细审视此四屏,其釉质莹白中微泛淡青之色,与釉下青花绝佳结合,幽靓而典雅,与康熙青花不分伯仲。
王步亦深刻地领悟到,一件青花作品,相当重要的是依靠精妙的笔意来描写才能表现生动的神情。他之所以创作出许多笔意精妙为人们高度赞赏的青花作品,这与他深厚的艺术素养与过硬的青花基本功分不开的,以料水在坯上绘制青花,运笔时因坯体的吸水力强,线条不易流畅尤其是画长线不易一气呵成,且青花料在坯上不透明,它的深浅是以积料的厚薄来达到的,在坯上不易辨别,只有经过高温烧成后才能显现出来,为此,在坯上要绘制出理想的青花作品,不仅要有过硬的画技,还要有丰富的分水经验和驾驭原材料特性的技能。例如第三屏:鹭鸶夜宿图,画中王步绘画鹭鸶的功夫独到,笔意精妙,鹭鸶头部与胸腹的羽毛从浓到淡,分水均匀,既表现了羽毛细松的质感,又体现了鹭鸶的立体感,达到了工笔洗染的艺术效果,其全在于心灵手巧地从淡到浓,一气呵成,可见方法的运用取决于个人的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王步的青花作品其笔致脱落凡俗,不失其气势,又见其青花艺术之真谛。
王步青花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非常显著而重要的一点就是康熙青花对王步的影响。康熙青花乃是王步青花艺术风格形成的最初和根本的渊源。由于王步曾有数年时间一直临摹清代官窑青花瓷器,这一经历令其对清代前期青花有着平常艺匠不可体会的认识,而从他的作品中俱可令人深刻感知康熙一朝青花瓷器对其之影响至深。例如第一屏“芦雁觅食图”所点绘的浮萍,大小不一,皆浑圆鲜妍而富具质感,此苔点之法为王步最擅长,运用自如,然究其出处实则源于康熙初期的青花,特别当时一些高档器皿皆流行使用,但存在时间短暂,前后不过三十年,此后再没有见景德镇的艺人使用,直到王步中年摹之得以再度重现,由此可见王步对青花艺术探索是非常深刻,反思了青花在景德镇数百年的流传使用的经历之后,再择最佳善者而从之,继而化裁,形成“王步风格”。此苔点法是王步青花绘画中必备的技法,是王步师从康熙青花的一则显著实例,不独第一屏有之,其余三屏不同程度皆予以运用。
佳作必为良工心血之凝合,是次拍卖之【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为王步罕见之隽品,如此四屏一套完美保存,至为难得,当下能求得王步一物已是万幸,何况成套之作更是至罕,检阅已知的公私收藏未见可与之匹敌者,唯是香港敏求精舍会员叶氏攻玉山房收藏【王步 四屏三挖青花雀鸟写生图】可以相媲美,叶氏所藏者从未示人,不曾出版展览,今年7月笔者赴敏求演讲之际,叶氏告之,近来于家中地库清理出上世纪三十年代其父亲友人所相赠的王步青花瓷板一套,诚邀赏之,鉴其来源可靠,绘画风格、时代特征更与此【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一一吻合,恰逢为之成文,苦于资料难觅,得叶氏慷慨应允引用,不胜感激。所绘之飞禽形态虽有不同,然其技法、青花之质感及神韵皆出一人之手,亦当为目前海内外罕见的王步青花重器。
王步青花艺术的成就在于其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中国文人画之间的巧妙结合,二者不可缺失。其将国画的雅逸墨趣,诗、书、画、印的艺术形式,融入瓷中,运用青料的特性,通过分水技法,构成点、线、面的组合,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挥洒自如,独树一帜。其擅长从美的角度取景,描绘自然景物中精粹之处,加以自己淳朴的思想感情的陶铸,表现出情景交融“雅尚”的境界,此【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图四屏】每一屏皆予人以无限之美感,其艺术意境深邃,情趣感人,画中每于空灵处见苍润,在疏略中显精致,寓苍茫于清润,融雄浑于冲和,已臻青花艺术之化境。
首百年,瓷业沧桑,不舍青花,唯有王步;浓淡兼施,运用自如,独步古今,亦唯有王步一人。
于昌江西畴山房灯下
力擎天,为王青花
—评王步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
1939年,端午,让王步痛心疾首,也让后人无比惋惜的一个日子。在那之前的五个月里,王步闭门造车,精心创作的近百件青花作品,随着一声倒窑倾力俱废,王步因此口吐鲜血,当场昏厥过去。这其中,是王步自从事青花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创作,那会是何等丰厚的一片瓷艺宝藏,这样的错过,至今想来叫人扼腕叹息。
近两年,随着王步、珠山八友等民国瓷精品的陆续探头,世人开始意识到那短短40多年在中国陶瓷历史中所应占有的比重。在社会转型、百废俱兴的特殊年代,建立于千百年官窑严谨限制之下的陶瓷首次有了自我的艺术表达。而王步,这位一力擎天的“青花大王”就更是群中翘楚。人言:“自有王步,始有民国青花”。
王步之成就于当时就有体现,其在吴霭生“合兴瓷庄”的明清仿古瓷极为抢手,天津、北京客商争相订购,江西的“丽泽轩”更包下了他所有作品。尔后,王步推陈出新,一洗晚晴瓷画繁琐陋习,将水墨国画之韵赋于瓷上,创造了明清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风尚,更首开先河的注上名号款,成为青花瓷上注写绘者名号的第一人。在仿古风行,帝王年号最为好售的时局下,王步以“竹溪”款大震名声,足见其艺术水准。当时,著名书画大师作品银元2块,王大凡瓷板每尺银元16块,而王步的价格已经达到20至30块银元。如今,近现代书画大家作品拍价上亿,王步的价格却仍相对低位,这与其露面精品之少也不无关系。王步的精品佳作究竟如何?世人渴望见识其庐山真面。
去年,王步一件青花嬉禽图笔洗现世,立即打破其个人拍卖纪录。从目前已现世的王步精品来看,多属单件,鲜有成套。因此此套“王步”款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的出现,不仅是王步艺术价值回归的重要时刻,更对其独步青花的学术研究及验证起到重要作用。此套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推断为王步三十年代创作,是王步青花个人风格最为成熟且鼎盛的时期。青花料采用进口钴料特殊调配而成,今已不可复得。据悉,为增强青花料的附着力,王步曾亲自试验上百次,不同于传统由甘油调配,他和以西瓜汁、鱼胶、蛋清等进行试验,最后成功以蜜糖水调和。同时,他用茶叶煎成浓汁加入料水以减少料水流动。分水时,王步从不用“踏水”分明暗,而是根据胎质的厚薄、松密对症分水,充分考虑料性、泥性。奔逸之风中分寸含蓄,五色韵律有佳,层次丰富,给人以明快、净朗的艺术效果。在绘画及布局上,气韵把控叫人惊叹,开合自为,空灵透逸,嬉禽毛羽丰厚,情态逼真,营造出靓丽纯青、沉静幽妍之境。此套作品完整、完美的体现了王步的独步青花技艺与绘画功底,可见当年王步倾注心血之深。
瓷坛巨匠,青花独步。百年世纪,唯成其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王步是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记忆,哪怕放任于历史的任何支流之中,他的“青白”之作都无所比拟。王步不仅是景德镇,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一位功勋著的艺术伟人,他势必为历史所永记,这一点,毋庸置疑。
—陈海波

lot:5585

更多王步 青花灵禽春夏秋冬四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