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 铜胎掐丝珐琅方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350,000-450,000
拍卖日期:2013-05-1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年代 : 明末清初
尺寸 : 高 39 cm.
创作年代 : 明末清初
: 此件铜胎掐丝珐琅尊仿自上古青铜尊及花觚造型,精纯铜质为胎,撇口,束颈,圆鼓腹,下腹微垂,高圈足外撇,足底出矮平台。胎体厚重,体呈方圆,四边出戟,古朴凝练,风格浑厚,自然典雅。全器以湖蓝色为地,以宝蓝、绛红、草绿、白、黄等色填饰各色纹饰图案。以颈、肩、腹下部三道灵芝花卉纹饰带将全器分为四部分,口沿描金,口沿下以宝蓝填饰小型蕉叶纹,颈部以绿、红两色对称填饰大型蕉叶纹,肩部饰变体夔龙纹,龙身卷曲勾连,取材三代青铜纹饰,神秘威严。腹部主题饰以花鸟树木及各种动物,松叶如轮,古柏参天,白花绽放,姹紫嫣红,山石奇峻,祥云缭绕,鸟雀或栖息枝头,或展翅穿花,灵猴攀枝站立,嬉戏枝叶之间,神鹿或昂首,或低回,或奔跑,风神俊秀,体健灵动,鲜活欲动。奇花异木,钟灵毓秀,仙家福地。腹下近足处排布如意云头纹,此为万历珐琅特点之一。四面足墙各饰飞马一匹,福山寿海,千云翔集,神骏踏浪飞驰,风火缭绕周身,宛然入仙,骏马四蹄腾空,马尾飞扬,驰骋奔跑,极富动感。掐丝繁密而不繁乱,构图考究,布局有致,花纹综合运用蓝、红、绿、白、黄等色珐琅,色泽丰富纯正,细润明亮,有天然宝石之美感。色彩绚丽,釉面光亮,填料色彩明艳,纹饰造型法度严谨,自然流畅,掐丝细腻精致,图案布局有致,富丽堂皇,华贵端庄。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铜和珐琅相结合的工艺品,这种工艺大约在公元十三至十四世纪传入我国,明初曹昭所著《格古要论》中称之为“大食窑”。因为从明景泰年间开始盛行,当时釉色又以蓝色居多,故名景泰蓝。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明景泰年间,宫廷设有制作景泰蓝的作坊御用监,出品在质料上取得空前发展,炼出许多新的釉料色。工匠经实验烧出一种极透亮的蓝色釉彩,乃完全来自天然矿物质的松石绿,现已很少见,但铜胎掐丝珐琅的另一名称景泰蓝从此广为流传。明清时期,因景泰蓝典雅华丽,大量地被运用在皇宫中的器具上。掐丝珐琅一般以红铜做胎(少数以金或银为胎),作法系根据装饰图案所需,将扁细的铜丝或金银丝掐成精巧的花纹,嵌粘在铜胎上,再充填各种不同颜色的法琅釉料,然后经四、五次反复高火烧结,最后磨光、镀金而成。因其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的填充在盘丝的凹陷位置;烧好之后,还要进行打磨、鎏金等工序方可成器。掐丝珐琅器通常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正是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成本较高等原因,掐丝珐琅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即被皇家所垄断,秘藏深宫,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掐丝珐琅工艺与我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工艺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认为“内府作者细润可爱”,道出了皇家珐琅器的精美。
此件铜胎掐丝珐琅尊成型规矩,造型古雅,铜质精实,磨光平整,掐丝细腻流畅,填彩华丽,珐琅料色泽纯净,耀眼夺目,华贵不凡。庄重古雅与富丽堂皇相结合,韵致隽永,古意悠然,典雅华贵,虽装饰繁复,亦不流入媚俗,婉约庄丽,落落大方,实为古来稀见之佳器。
拍卖场次 : 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lot3081—lot3108)
lot:3103
更多明末清初 铜胎掐丝珐琅方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