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先秦 犬父丙鼎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3,500,000-4,500,000

拍卖日期:2013-05-1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年代 : 商代 先秦
尺寸 : 高 21 cm.
创作年代 : 商代
著录 : 《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卷-21,1号;罗振玉著,1937年出版;
: 此件拍品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来源:罗振玉旧藏;
荣厚旧藏;
伦敦苏富比1974年12月2日,6号拍品;
Montague Meyer收藏;
Gisele Croes, Brussels, 比利时,1985年(世界最重要的中国青铜器经营商之一);
欧洲私人收藏。
青铜鼎在属早商的二里岗文化时期已较为多见,主要用作烹肉食器,亦可作盛肉食器。《说文解字》云,“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除了作为炊器与盛食器为贵族日常生活的用具之外,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被当作“明尊卑,别上下”,即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地位的标志和象征。在两周墓葬中,也以随葬鼎的多少来表示贵族的地位。可以说,鼎是中国古代铜礼器中地位最重要、沿用最长久的器种。自禹铸九鼎之后,鼎遂成为国祚传承的象征。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亦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鼎按腹部形制的不同可分为盆鼎、罐鼎、鬲鼎、束腰平底鼎、方鼎六类。鬲鼎器腹作袋足,形似鬲,但下接三实足。殷墟至西周早期的鬲鼎均为柱足、立耳、分裆。殷墟中期偏早腹较深,束颈,三足外撇,殷墟偏晚已较浅,三足竖立。西周早期腹更浅。战国时期的鬲鼎均作矮粗蹄足,且联裆,有盖,器身呈扁圆形。此件饕餮纹青铜鼎,即是晚商殷墟三期鬲鼎的典型代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在冶炼、铸造技艺和艺术表现方面都达到高度成熟的地步,此鼎立耳,方唇,腹部微鼓,分档较浅,柱足上下等粗,两耳与三足五点配列。鼎腹部以细腻的云雷纹作地,上浮雕饕餮纹作为主纹,主纹之上再饰以毛羽,眼睛等其他纹饰,每两个饕餮纹之间饰以两条夔龙纹组成的简化饕餮纹,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整体采用了殷商时期典型的“三层花”装饰技法。繁密云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饕餮纹,双目突出,浮雕技法使其立体感极强,繁复华美,造型上的庄重与纹饰上的繁缛完美结合,展现了高贵、神秘的独特气质。对称式的布局更给人视觉上一种肃穆威严的气氛,作为统治者政权、神权的象征,其所具有的阳刚、隆盛、威武、雄峙,展现了上古吉金重器神秘璀璨的艺术成就。此鼎体量厚重端穆,纹饰古朴神秘,展示了殷商时期所特有的神圣、庄严、富于精神上威慑力量的感情色彩。铸造技法精湛卓绝,饕餮独有的狞厉之美,令人窒息,造型平衡稳重,五点配列及柱足无不体现出对称稳定之魅力。
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所谓饕餮,是一正面的兽头,眼、眉、耳、口以鼻中线为轴对称分布,有的还有对称的躯干、尾、肢与爪。其名称起于宋代金石学家,《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可见饕餮一词在此为贪食、贪财与穷凶极恶之缙云氏不才子的称谓。《吕氏春秋·先识览》曾言,“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可知饕餮为上古传说之食人怪兽,《左传》用以称人是一种比喻。它具有一种威严神秘而又生动有力的特点,使人望而生畏,具有一种威严狰狞之美。三代时期,饕餮纹被大量使用,尤以殷墟时为高峰,比较多的出现在其时之鼎上。
此器流传有序,曾为著名金石学家罗振玉、收藏家荣厚旧藏,并著录于《冠斝楼吉金图》内。整器造型规整沉稳,庄严大气,华美恢弘,纹样狰狞威严,具有浓厚的神秘古韵,艺术感染力极强,且历经沧桑,完整保留至今,殊为不易。珍置案头,细细抚玩,仿如穿越千年,触摸到上古先民的卓越智慧和审美追求,以及在人类文明史上绽放出的璀璨异彩。
拍卖场次 : 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lot3081—lot3108)

lot:3104

更多商代 先秦 犬父丙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