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御笔之宝”交龙钮碧玉宝玺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估价待询

拍卖日期:2013-05-1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年代 : 清嘉庆
尺寸 : 12.5×12.5×11 cm.
创作年代 : 清嘉庆
: 竞投本件拍品,需办理特别竞买号牌。
来源:海外藏家旧藏
此方嘉庆宝玺体量硕大,印面呈方形,篆书”嘉庆御笔之宝”六字阳文,刻工精湛,布白严整,字型略长,大气煌煌。交龙钮,神龙挺胸,龙首微昂,平视前方,圆目张吻,竖角横须,鬃发飞扬,凛然神威。龙身卷曲交缠而龙首相背,龙爪紧爪印面,龙脊微隆,躯干遒劲,蓄势而发,动感十足,威猛张扬。雕琢精细,龙身鳞片刻划一丝不苟,排布整齐。交龙钮为清代所特有,专供皇帝印章上使用,严禁王公贵族以及民间僭越仿制,为清代等级最高的一种帝王印钮形式。钮系黄色丝绶,保存完好,绶穗头部的纹饰及固定打结的方法也与清代大型皇帝宝玺的做法一致。保存状况相当完好,选料珍贵,采和田青玉,不惜耗材精雕细琢而成,玉质致密温润,入手细腻,温润通透,色呈墨绿,给人以厚重之感,抛光完美,宝蕴光华,充分展现了皇家制器寻常难以企及之恢弘精湛,令人瞠目。
此方“嘉庆御笔之宝”,为嘉庆御用印宝。刊印嘉庆御宝的文献《嘉庆宝薮》,即有此方玉玺的记载。嘉庆帝(1760-1820),清仁宗睿皇帝,名颙琰,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为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受乾隆禅让,也是清王朝入关后,君临天下的第五代皇帝。在位25年,终年61岁,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庆继位后一段时间,太上皇乾隆仍掌握着最高决策权,这使得嘉庆一朝更多的承接乾隆朝的各色成制,乾隆时期的一切都以其惯性在嘉庆朝向前滚动,这种惯性在嘉庆一朝的艺术品中有着不折不扣的表现。嘉庆朝上承乾隆,下启道光,有些艺术品若不署款与乾隆朝极难区分,这使得嘉庆一朝的瓷器、玉器、鼻烟壶、金器、珐琅器、织绣等艺术品,均直接继承乾隆,呈现出极为精湛的高水平技艺,在清代宫廷艺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种继承和延续也体现在玺印的制作及使用上,乾隆喜用各色玺印,种类繁多,制作精研,嘉庆仰承乃父,也是清代皇帝中印章较多的一位,据载有印980余方,仅次于其父乾隆。《大清见闻录》“内府玉印”条目载:“嘉庆间宝薮一册,所载小玺,多至九百余方……”。嘉庆帝能书善画,书法多为楷书,善画花卉、梅竹等景。喜鉴赏前人书画,并为明末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题诗。他甚喜诗文,作诗仅次于其父乾隆,著有《味余书室全集》、《御制诗全集》等,书画流传下来较少。嘉庆有很好的儒学修养,他的诗歌、书法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嘉庆楷书御笔,深得颜体雄浑、开阔之精髓,写得端庄雄强,古雅纯和,气足神闲。嘉庆御书诗画作品所用玺印,也制作精研,不厌其精,种类繁多。此方“嘉庆御笔之宝”体量较大,或多钤印于其亲笔题跋的大尺幅绘画及书法作品上。
在历代珍藏并流传有序的书画作品上,多可以觅到如帝王印玺的踪迹。如唐玄宗的“开元”小印;《兰亭》卷上的唐中宗“神龙”小印(仅存一半);宋高宗的“绍兴”印、宋徽宗的“宣和”、“御书”印等等。这些帝王印,多带有“私用”的性质,现在仅仅留下钤盖的印记。清代帝王历来汉学造诣极高,善于诗书绘画者众多,因此需要在自己“御笔”的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要在每一次鉴赏过的历代名迹上落下印鉴甚至题跋。用于这些用途的玺印文字,大多是“御笔”、“御书”、“精鉴”等,以及自己作为书房的“殿宝”,相当于文人的”斋、堂、轩号”和代表个人雅趣的“闲文印”,此方“嘉庆御笔之宝”正属此类。
许慎《说文解字》云,“印,执政者所执信也”。而帝王玺印,无疑更是“庙堂之重宝”。据文献记载,秦设立制度:皇帝印独称玺,设六玺,皆方寸,印文用小篆、以纽、绶排定等级。之后“百代皆行秦政事”,其后的玺印制度多效法秦时。朝代更替,斗转星移,帝王印玺是旧时一统江山的重要象征物,古代帝王玺印能保存下来的,都是稀世珍宝,少如凤毛麟角。此方嘉庆宝玺,规制严谨,合乎皇家严格的法度礼制,不论印文治刻还是交龙钮之雕琢,精湛华美,体现了宫廷玉作的高超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国之宝器,常人难得一见,更遑论得之于手,呈之于堂,昔日常伴帝侧,而今重现世间,实难再得。

关于青玉“嘉庆御笔之宝”
特约作者
清代皇帝宝玺种类繁多,包罗极广,单就印文所显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爵位姓名年号玺、宫殿玺、鉴藏玺、嘉言诗词玺等。这些宝玺尽管种类不同,显示出自身不同的特质,但在反映皇帝的思想、意趣方面的价值却有共通之处。特别是爵位姓名年号玺和鉴藏玺,由于归属明确,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此方青玉“嘉庆御笔之宝”就属于此类。
此方宝玺青玉质地,交龙钮,附系黄丝穗绶,印文为阳文篆书“嘉庆御笔之宝”六字。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嘉庆宝薮》(嘉庆御玺印谱)中对其有明确著录。将实物与《宝薮》比对,此宝无论是形制、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吻合。
此方宝玺的所有者嘉庆皇帝名顒琰,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在他统治清朝的二十五年之中,既秉承了康乾盛世之遗绪,又处于清王朝由盛及衰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似乎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状。在清代,嘉庆皇帝是拥有宝玺数量比较多的一位皇帝。按照通例,每当新皇帝继位,都要镌刻相应的宝玺,以为书墨染翰艺文鉴赏之用。 这种早期刻制的宝玺,虽因钤用方面的不同印文会有差别,但大部分会含有新皇帝年号,表明其专有的属性。一般包括“某某之宝”、“某某御览之宝”、“某某御笔之宝”、“某某御览”、“某某御笔”、“某某鉴赏”、“某某宸翰”等。如康熙帝有“康熙御笔之宝”、“康熙御览之宝”、“康熙宸翰”、“康熙御览”等;雍正帝有“雍正御览之宝”、“雍正御笔之宝”、“雍正宸翰”等。乾隆帝则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御笔之宝”、“乾隆御笔”、“乾隆宸翰”、“乾隆鉴赏,”等。当然,每一年号玺都会刻制不止一方,质地不同,大小各异。这类宝玺专为某位皇帝所独有,单从印文便知其所属,皇帝前后不能继承钤用,在皇帝闲章中使用频率较高。嘉庆皇帝也不例外,其在位期间刻制的这种含有“嘉庆”年号的宝玺包括“嘉庆御笔之宝”、“嘉庆御笔”、“嘉庆宸翰”“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嘉庆御赏”、“嘉庆御览”、“嘉庆”等,在其宝玺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方“嘉庆御笔之宝”就是嘉庆早期刻制的。
对于嘉庆皇帝的这方“嘉庆御笔之宝”,有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一是材质。笔者在对此方印章鉴定过程中,无论从玉材的特性、印钮的雕刻技法、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制作,丝绶的编结方式和形态,都符合时代特点,看不出有何破绽。但翻检嘉庆宝薮,却发现此方印谱边缘赫然标注“檀香”二字,表明这方章的质地是檀香木而非青玉。难道这是一方伪印?于是,笔者反复翻检嘉庆宝薮,并对北京故宫所藏的嘉庆印章实物进行观摩,发现在嘉庆宝薮中另有一方与此印大小、印文篆法基本相似的“嘉庆御笔之宝”标注的是“青玉”质地。而在故宫库房中,仍保存有一方檀香木交龙钮的“嘉庆御笔之宝”,其印文正好是嘉庆宝薮中被标注“青玉”质地的那一方。这样,问题就明了了,原来是《嘉庆宝薮》的编纂者在标注印章质地的时候将这两方印面十分相近但材质完全不同的印章材质互换了一下,无形中为我们现在的鉴定设置了不小的障碍。在嘉庆的宝薮中,将印章质地标注错误的情况不少,如将碧玉材质标注为青玉,将翡翠材质标注为碧玉或青玉,那都是当时人们对玉材的认识所致,不足为奇。但像这样将两方印章完全不同的材质互换标注的情况并不是很多,若没有现存实物的对比研究,仅仅凭文献图书录找答案,这个错误恐怕要永远继续下去了。人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信矣!二是实物印面现状和宝薮印迹的高度契合。将此方青玉“嘉庆御笔之宝”的印面与宝薮中的印迹相互对照,发现该印仍保持着嘉庆时期的状态,包括印面四周边框和“嘉”字右上角、“庆”字上部一点的几处微磕都完全一致。三是此印所系黄丝穗绶的编结方式、花纹都与现存乾隆、嘉庆时期帝后玺印的穗绶一致,为原配丝绶。
拍卖场次 : 御制——宫廷重要瓷器工艺品(lot3081—lot3108)

lot:3106

更多“嘉庆御笔之宝”交龙钮碧玉宝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