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早期 夹纻释迦摩尼说法像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1,600,000-2,400,000

拍卖日期:2013-05-11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年代 : 明中早期
尺寸 : 高 68 cm.
创作年代 : 明中早期
著录 : 参阅:弘学注:《净土宗三经》,巴蜀书社,2005年,第13页。
王世襄著,《自珍集》,三联书店,2003年,页81。
: 此尊如来顶骨如天盖,面如满月,肉髻高隆,广颡丰颊,修眉垂目,双耳及肩,薄唇微阖。身着袈裟袒右襟,手施转法轮印,作初说法状,肩臂腿腹处,衣纹褶皱、转折起伏,自然流畅。须弥座上下饰以连珠,束腰内收,仰覆莲瓣肥厚饱满,其上饰以卷草纹,属典型明初宫廷造像风格。漆层斑驳处露出金身,佛光璀璨庄严,譬诸金身涅,如来跏趺而坐,穆穆如龙象;周身织圆,如鹿王相;威容端严,如狮子王相;手足柔润,作指间雁王相。严慈静穆,相好具足。
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其法用生漆涂刷,漆乾后用生漆糊上第一层麻布,乾燥后糊第二层,反复多次。待生漆麻布晾干坚硬后掏出泥胎,揭下生漆麻布硬片,按原位再次糊牢。底嵌上木板,再用生漆麻布封住即成。因此夹纻造像又有“脱空像”之称,属漆器工艺当中的难度较高之做法。盖此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世人称为“行像”。夹纻造像工艺萌芽于战国,兴盛于隋唐,张鹜《朝野佥载》卷五:“其中大象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宋代《太平广记》卷二百十三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纾,制作甚妙。”又卷三百七十九引《两京记》:“凝观寺有僧法庆,造丈六挟伫像。”元代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记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刘秉元)尤极好,抟丸又称脱活,京师人语此。”可见元代称生漆夹纻像为抟丸或脱活,与前代之夹不同,此时“脱胎夹纻”取代了前代之“木胎夹纻”。然夹纻佛像存世体大者罕见,又因质轻,便于携运,早期之脱胎夹纻佛像大都为人搜罗而去,流落国外,偶一所见,即属珍品。此说法姿态与手印,与王世襄藏“明鎏金铜尊者像”相似。
拍卖场次 : 一案四时春——牧心斋藏文房清供(lot 4231-lot 4255)

lot:4255

更多明中早期 夹纻释迦摩尼说法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