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1864-1957) 向日葵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2,200,000-3,200,000

拍卖日期:2013-05-10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3春拍
作者 : 齐白石(1864-1957)
尺寸 : 134×37.5 cm.约4.5平尺
钤印 : 木居士 余为思俊仁弟画。白石山翁记。
老舍(1899-1966)题签条:向日葵。好画。老舍题。
: 古近花鸟画家,画向日葵者不多。齐白石也较少这一题材之作。此图无年款,从笔墨与款题风格判断,应是20年代中后期作品。受画的“思俊”,不知何许人,不过,齐白石称“仁弟”者,多为弟子。此图以藤黄画花瓣,赭墨点画花心,金黄色轻盈的花瓣围簇着厚而实的花心,真有沉甸甸颔首向日、丰茂生长的意态。画葵叶墨、赭兼施,粗拙而密。这是齐氏“衰年变法”期间,借鉴吴昌硕画法的探索性作品,此类粗重繁厚的风格,在70 岁后就很少见了。
(文/郎绍君)
此次义卖所得是为了给老舍事业以财力支援,繁荣以老舍命名的各项文化艺术事业,重点赞助以下单位:
一、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成立于1988年,挂靠于北京市文联。老舍先生是北京文联创始人,是第一、二、三届市文联主席,基金会历任会长是曹禺、杨沬、管桦、金铁林先生,基金会的主要活动是定期颁发老舍文学奖、不定期举办讲座、展览、电影周、戏剧节以及纪念老舍的各种活动。
二、老舍文学奖,已举办四期,成为享誉国内的知名文学奖项,已有品牌效宜,以奖励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戏剧剧本为主,题裁和奖励对象并不限于北京,由专家组成评委会审议和公平选出,颁奖仪式均在北京举行。
三、中国老舍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性社会学术团体,汇集了全国的老、中、青老舍研究者百余名,每隔三年召开一次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至今已举办八届,并出版有会议论文集,历届会长是吴祖光、吴小美、关纪新,总部设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四、北京老舍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是北京老舍故居,老舍先生在这里由1950年居住生活到1966年,创作了剧本26部及大量散文随笔以及长篇小说,其中代表作是《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胡絜青夫人和子女后来将小院连同上千件文物、书籍一起捐献给了国家,于1999年老舍先生百年诞辰时正式对外开放,现隶属北京市文物局管理,免费参观,内有老舍生平和创作成就展,还有老舍书房、客厅的原状展示。
五、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是老舍先生青岛时期的故居。由青岛市斥巨资整体收回,重新整修后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1936年老舍先生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是国内第一座以一部文学作品这主题并命名的专业博物馆,展示了《骆驼祥子》的创作过程、手稿以及各种版本、各种外文译本和改编的电影、话剧、电视连续剧、曲剧、京剧等相关资料,目前已成为青岛市的一张名片。
六、重庆《四世同堂》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副16号,是老舍先生重庆时期的故居。1944年到1945年他在这里创作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作为“老舍旧居”开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10年11月正式对外挂牌“《四世同堂》博物馆”,目前,已重新装修和布展,将于年内正式开放。
七、济南老舍故居博物馆,位于济南市南新街58号,是老舍先生济南时期的故居,他于1931年至1934年在齐鲁大学任教并在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牛天赐传》、《离婚》,目前已由济南市政府正式收回,正在筹建济南老舍故居博物馆。
问:此批藏画有何特点?
答:共有六个特点:
第一,收藏时间均在1949年至1966年之间,全是在北京收藏的。
第二,除于非厂那张和傅抱石那小幅之外,其余全是由市场上收购来的,既不是向画家们求绘的,也不是画家们赠送的,也就是说,是择优而取的。这种收藏方式有很大的自由度、选择性和高标准,不合意的不要,要则必精,以质为主。
第三,基本上是近现代画家的作品,没有古画,也没有当代的,齐白石的、黄宾虹的、于非厂的、傅抱石的都是他们晚年的作品,也就是说,此批画中有一半是二十世纪初期和上半叶的作品,另一半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
第四,画家很集中,只有五位,他们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于非厂、傅抱石,作品一共是十六件。
第五,是一批精品,很整齐。
第六,在画轴的题签上差不多都有老舍先生本人的签名,用毛笔书写,画上都有他的小名章“老舍”。

问:齐白石先生的画有几张?有什么特点?
答:此批藏画中齐白石老人的画有八件,占了半数多一点。
可见老舍先生偏爱齐白石老人的画。
这批齐白石作品的特点有三:
第一,是齐白石老人的一批精品,有的还可以列为他的最好作品;
第二,每件均分别可以作为他的代表作,其中《松鹰图》可以代表他的老鹰系列;山水《万竹山居》和《雨后云烟》可以代表他中晚期的山水系列,而且是两种画法的代表作;《向日癸》、《葫芦》和《海棠花》则分别代表他的三种花卉系列;《大富贵》代表他的牡丹系列,而且最吃功夫的“墨牡丹”系列;《鸳尾花四工虫》代表他的工笔草虫系列。总之,这八幅作品分别代表了他的九种系列作品,宛如是八种系列作品标杆和样板。
第三,都是老舍先生高度评价的齐白石作品,既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又是他鉴定过的,有他的签名和印章,更有甚者,乾脆在画轴的题签上郑重写下“好画”二字,有的从残留在画轴背面的标签上看,参加过五十年代初期的公开画展,是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先生推荐给公众的齐老人的精品。

问:老舍先生和齐白石先生这一对“大家”的交往有多少个阶段?始自何年?
答:有四个阶段。始自1933年。
当时齐白石先生已定居在北平,而且已成名,也已搬到西城跨车胡同居住。那时,老舍先生一家住在山东济南,他在齐鲁大学任教,利用暑假写长篇小说。他喜欢齐白石的画,但两人并不相识,他很想买一张齐白石的画,想来想去,终因缺钱而作罢。后来,终于等来一个好机会。老舍先生给他的好朋友、作家许地山先生帮了点忙,许地山问他:“我要送你一点小礼物,你要什么?”老舍毫不迟疑地说:“我要一张齐白石的画!”许先生当时恰好住在北平,而且就在齐先生附近,他们是熟识的好友。老舍先生原来认为老人能施舍一次,敢情老人绝不施舍。结果许地山先生花了三十元(还是打了对折的优惠),求了一张画。拿到手一看,齐白石先生画了一张《雏鸡出笼图》,画得非常精彩,老舍先生特别高兴,逐当成家宝,作为自己的第一重大收藏,裱好之后,老舍先生在轴卷背后题签上郑重用毛笔书写“白石翁雏鸡出笼图·一九三三年·老舍”。老舍先生后来在文章中写道:“画的真好,一共十八只鸡雏,个个精彩!这张是我的宝贝,既使有人拿张宋徽宗的鹰和我换,我也不干!这是我最钦偑的画师所绘,而又是好友所赠的!”和众多的齐氏雏鸡图系列相比较,此画竟是一张齐白石的雏鸡图的代表作。老舍先生逢重大节日,经常要把它张挂出来,来了客人,不免要隆重介绍一番,说这是他收藏的齐白石的最好的作品之一。《雏鸡出笼图》比较长,有1.28米,左上角是一支鸡笼,鸡笼门打开,小鸡飞奔而出,鸡笼外有十七只小鸡,笼内留有一只。此图的上款也题得很详细:
“舍予先生清属癸酉春二月作于旧京寄萍堂上齐璜”,下有“白石翁”印一方。
此图便是舒齐二人第一次交往的最佳纪念物。

问:那么,第二阶段呢?
答:第二阶段首先要提到胡絜青先生。老舍先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于1937年11月离开济南,支身南下,投入到抗日洪流中。胡絜青滞留在济南,一年后,济南黄河铁桥通车后返回沦陷的北平,住在娘家,隐名埋姓,靠在北平师大附中教书为生。师大附中位于西城丰盛胡同,离齐白石先生的跨车胡同很近。经朋友介绍,胡先生曾去礼节性地拜访过齐白石先生,并未求画。后来,齐白石先生为他的四子、五子考大学找补课的家庭老师,经过朋友介绍,找到胡絜青先生,胡絜青先生去为他们补习过功课。为了答谢胡先生,齐白石先生送了胡先生两张小画,一张虾,一张蠏,均为斗方墨色,都很精彩。胡先生拿到手后将它们装裱在一幅画轴上,一上一下。后来胡絜青又送上四百元钱获得老人六只虾,而且题了上款。1943年胡絜青先生带着三个孩子和十大件行李逃出北平,辗转经过河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五省,长途跋涉,五十五天后到达重庆,和老舍先生团聚于四川重庆北碚。《白石翁雏鸡出笼图》和《虾蠏图》以及《六虾》也一起平安带到重庆。在胡絜青先生动身来渝之前,老舍先生再三叮嘱:什么都可丢,画绝不能丢!见到画之后,老舍先生欣喜万分,将这三幅画轮流张挂在自己的斗室中,顿时滿壁生辉。朝夕相对,给贫病交困心情压抑的老舍先生带来了一些安慰和温暖。他常常向来访者夸耀这三张画。这一“显摆”,不得了,立刻在重庆引来一片谣言,说胡絜青先生给老舍先生由北平带来了“一箱子齐白石”。老舍先生不慌不忙,写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公开发表,辟谣,顺带反而把那些发国难财的贪官和奸商挖苦和讽刺了一大顿。他写道 :“我若真有那么一箱子画,我应该先在重庆开一次展览会,我将请徐悲鸿、林风眠、丰子恺诸先生给拟定价格,标价出售。假若平均每张售价一万元吧,我就有五百万的收入。收了款之后,我就赠给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四家)各一百万元,所余的一百万,用以救济贫苦文人,我自己先去申请五千元,好买些补血的药品,治疗头昏 。可是,教我上哪里找那箱子画去呢?”
这篇妙文写于1944年1 月,而且注明是在“北碚之头昏斋”写的,这样,就结束了舒齐两位大家交往的第二阶段。

问:第三阶段有什么特点呢?
答:第三阶段最重要,也最耀眼,故事最多,显然,是高潮期,可记述的事情最为令人瞩目。
1949年底老舍先生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由美国纽约返回故乡北京。回到北京后,老舍先生得以有机会和齐白石老人建立起密切的个人交往。一开始,一九五0年是在各种重大的集会上彼此认识的,当年四月一日就得到一张齐老人的《枯树寒鸦图》。一九五一年起老舍先生开始频频地造访齐老人。此中一个重要的契机是胡絜青先生正式拜齐老人为师习画。她差不多一个月要去齐先生处两次到四次。有时老舍、胡絜青夫妇一起去拜访。此时胡絜青自己开始得到一批齐老人的赠画,皆是赠给“絜青女弟子”的。画差不多都是精品。老舍先生也开始得到写有“老舍先生”或“舍予先生”上款的齐老人画作,这些画都不是赠品,是要按标准付费的,但差不多张张都好。1953年齐老人过生日,老舍先生出席了隆重的生日庆典,送了礼,照了像,老舍先生还当众发表了讲话,并观看了齐老人的画展。胡絜青先生代表齐白石先生致了答词。在留下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有珍贵的他们共同出镜的镜头。在齐老人此期中为老舍先生画的画里,有两张是老舍先生最得意的,一张是那幅《枯树寒鸦图》,一张是《雨耕图》,前者的画字在许多当代文人的记述中反复出现过。
诗人阮章竞回忆:“齐白石老人谢世之后,开过一次书画遗展,中有老舍先生所藏的一幅寒树归鸦,画得太好了。……因为我太喜欢这幅了,所以念念不忘,于是我也经多次寻找,找到了一幅同样题材的寒树归鸦,可比老舍先生收藏的差得太远了。有次开会之后,老舍先生要我和李季跟他去东安市场北口一家有名的古老饭庄吃饭,谈起我非常喜欢的画来。
舒先生说:‘你喜欢这张画,夏公(衍)也喜欢,便去请齐白石先生给他也画一幅。’
‘那一定画得很好喽!’
老舍先生像闹着玩似的笑着说:‘一塌糊涂,怎么画也不能同我那幅一样好。’”
诗人阮章竞的意思很清楚:第一张画好,第二张画不用说超过它,就是同样好有时也难!对齐老人也是一样。
这个第三阶段,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老舍先生摘了四句苏曼殊的诗句请老人依诗作画,这四句是:
“手摘红樱拜美人”
“红莲礼白莲”
“芭蕉叶卷抱秋花”
“几树寒梅带雪红”
老人拿到诗句后,微微一笑:“好办,不外乎是春夏秋冬嘛”。
很快就交了卷。
不过,还是碰到了一小点困难。画卷着的芭蕉叶时,一时想不起是右旋,还是左旋。老人请弟子为他再看一看实物。可惜没有,北京天凉不长芭蕉。没办法,老人笑着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
所以,老舍先生后来在悼念白石老人的文章中说到这件事时写道:“夫子作画永远那么严肃,永远要看真东西,而后独出心裁,设计画稿。”
老舍先生觉得没有“难”倒齐老人,这回下决心来点难的,找四位诗人的诗句,一人一句,求齐老人作画。其中最难的是:
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
赵秋谷诗句:“凄迷灯火更宜秋”。
老人拿到诗句后,足足蹩了三天,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
老舍先生拿到画之后,眼睛一亮,竟然是这么聪明地完成了这几件作品,大呼:绝妙!绝妙!
最近,由北京画院的档案庫中找到了老舍先生求画的原信,公布之后,让世人又着实大吃一惊,原来老舍先生在求画信中,已将画的大致构图思考好了,提供给齐老人作画:对“蛙声十里出山泉”,他是这么构思的:
“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对“凄迷灯火更宜秋”,他的构思是:
“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原来,这批画是由老舍出题,出构思,定基调,然后由齐老人进行艺术设计,完成美术创作的。客观的说,它们是两个巨人共同完成的艺术实践。
难能可贵的是,老舍始终不提他有构思方案在前,每当问到时都避而不提,而是诚心诚意地誇奖齐老人有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了老舍先生高尚的谦虚人品。
这几张画成了齐老人晚年的代表作,老人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九十一岁啊!
《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印成了邮票,传遍全世界,成了他的压轴绝品。
在《凄迷灯火更宜秋》上,齐老人写了这样的题跋:“老舍先生爱此情调冷隽之作,倩白石画,亦喜为之,辛卯白石九十一岁矣同客京华”。
这个题词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画作是要传达一点意思的,起码要表达一点情感。
这幅画说老舍先生喜欢情调冷隽的作品,而偏偏老人自己也喜欢,于是,有共鸣,有同好,这种感情的交流便产生了好的效果。
所以,不能把这些画简单地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收藏行为,不是的,它展示了艺术家们思想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彼此影响,彼此启发,彼此借鉴,相互提高,最后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哪怕年岁上很老了,也有用,也有奇效。互相碰撞之后,灵机一动,一张传世之作就跃然纸上了,永垂青史。

问:第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又有什么故事呢?
答:白石老人去世之后,老舍先生参加 了他的全部悼唁活动。他是治丧委员会的成员,写了悼念文章,出席了他的遗作展,表达了他对老人的敬佩和由衷的沉痛。在以后的十年里,他陆续收藏了不少齐老人的作品,按照自己的美学判断标准,找了一些齐老人的在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或者有阶段转折性的标志性作品。此次义卖作品中的多数作品,当属于此类,如《葫芦》、《向日癸》、《老鹰》等等。
在这一阶段中,文艺界的朋友们知道他对齐白石作品很有研究,许多人曾求他帮助在市场上选购齐白石作品。他或者带他们琉璃厂荣宝斋当场选择,由他推荐,选中哪一幅或哪几幅,买下来带走;或者他自己先买下来,找一个适当时机送上门去,比如,过生日当寿礼,结婚当喜礼,搬家祝贺乔迁之喜等等。他的日记里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如“莘田生日,送去白石翁画二张”。其它作家的回忆里也常常提到这类的事。总之,他总是扮演指导者或者介绍人的角色,是个圈内的权威。不过,也有开玩笑的时候,指着墙上一张齐老人的螃蠏说:“买这一张。”问“为什么?”答:“您瞧,这只螃蠏画了九条腿,多了一个,值钱!”宛如“错票”。
所谓转折性的标志画,如《万竹山居》和《雨后云烟》这两幅山水,都是变法的,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在老人的美术历程中有里程碑的价值。
老舍先生收了一张早年的齐白石大虾,幅面很小,和后来的相比完全是两种画风,极写实,而且虾身是六段,猛一看,根本不像齐白石先生的作品。哪知道,中后期的“齐虾”竟是由这只六段虾演变而来。我曾写过一篇小文,叫《五段和六段》,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说这故事里藏着一段美术创作规律的启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走向更高级的艺术创新。
老舍先生还爱收藏齐老人的特殊的题词。
如那张《六段虾》上有这么一段话:
“九还喜余画,余未以为贪耳。公如为官,见钱如见山人之画,则民何以安生。此感言也,九还吾弟勿为恕。兄璜记。”
朱德裳(号“九还”)是当官的,喜齐璜的画,不算贪,假如见了钱像见了八大山人的画似的那么贪,老百姓怎么活呀! 多棒!
老舍先生还收了一张齐老人自己写的《卖画例》,更绝了:
“无论何人不賖欠,不退回,少一文钱不卖,招饮不画,送礼不画,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
很大的字,贴在门上,广而告知。
这样的告示,简直就是教科书。在请客送礼吃饭成风的今天,读起来好比重重的当头一棒或者一声巨大的霹雷,震耳欲聋。齐老人就是那持棒的师父,就是雷公,好厉害。
这些都能成为代表齐白石先生人品文品的绝妙藏品,特别有意思。

问:老舍先生喜欢哪些画家?
答:老舍先生喜欢的古代画家是沈周。
在近代画家中他喜欢吴昌硕、任伯年。
在现代画家中他喜欢齐白石、黄宾虹、陈师曾。
在当代画家中他喜欢傅抱石、于非厂、林风眠、徐悲鸿、丰子恺、关良、李可染。

问:老舍先生写过美术评论吗?
答:不仅写过,而且为数不少。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他可能是写美术评论比较多的一位,只不过,让他的小说、戏剧、散文压住了,不大为人所知。
统计下来,他写过二十五篇以上美术评论以及和美术有关的文章。被他评论过的画家有:关有声(1934)、关松平(1934)、桑子中(1934)、赵望云(1938)、关良、关山月(1943)、李可染(1944)、傅抱石(1945)、丰子恺(1945)、林风眠(1945)、邵恒秋(1945)、齐白石(1957)、关松房、周元亮(1958)、于非厂(1959)、还有十多位画家的名字也被他一带而过。
被老舍先生评论过的画种除了国画之外还有油画、漫画、木刻和连环画。
从这些文章中大致可以得出如下五个结论:
第一,老舍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中就开始接触美术了,交结了一批画家,常常看他们画画,关心美术理论的导向,和画家们深入讨论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创作技巧等问题,由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丰厚的美术修养,虽然自己不会画,但已具备了相当高的美学判断标准,并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
第二,老舍先生喜欢看画展,而且不请自到,看了还不白看,看了就要写文章,发表意见。
第三,老舍先生的美术批评往往非常犀利,一针见血,有话直说,不管是多熟的好朋友,或者多有名气,该提的意见照提,不怕得罪人。
第四,老舍先生几乎永远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优点和进步,也帮助分析不足之处,提好些善意的建设性建议,指出该向何处努力,这对出道不久的青年画家很有帮助,有的文章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比如他评论1944年正当壮年的李可染,说“论画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国内最伟大的一位了”。但话锋一转,说“他的人物中的女郎们不像男人们那么活泼,不肯开小玩笑的关系吧,就不画她们也好——创造出几个有趣的醉罗汉或者永远酣睡的牧童也就够了。”后来李可染先生的路,果然如此走了下去。
总之,老舍先生的美术评论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非常肥沃,有待挖掘,有待开垦。

问:老舍先生如何评价傅抱石先生?
答:傅抱石先生是老舍先生高度评价的一位大画家。他收藏有傅抱石先生不少精品,有人物,有山水,有的堪称是傅先生的代表作,如《重庆金刚坡浓蔭读书图》,它是傅抱石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只因老舍先生在多年后见面时偶然提起,傅先生回到南京后,就托人捎到北京赠给了老舍先生,还在绫子圈上加写了一百三十三字的跋。老舍先生评价傅抱石先生的画是“真正的中国画”,“他的技巧已被他的气魄给遮住,他的粗莾正是他的精致老到”,“他的眼里时时留神着新的路径与方法”。此次义卖的小幅《水榭对弈图》恰好是一个证明,它是一幅极有品味的傅式风格的杰作。

问:老舍先生和于非厂先生有什么故事?
答:于非厂先生是满族人,北京人,和老舍先生同族同乡,两个人很说得来。于先生又是胡絜青先生的老师。两家走得很近。于非厂先生给老舍先生画过很多画,差不多都是于先生各种体裁的代表作,有鸽子,有柿子,有大丽花,有令剑荷花等等。除了鸽子以外,于先生都要在画面上写下这是在老舍先生院里写生得来的,非常亲切。这样的《大丽花》就在此次义卖的行列中。
有一次,老舍先生对于非厂先生说:“您画的鸽子都是人们由下向上仰头看的鸽子,都只看见鸽肚子,我建议您到天安门上去看看,居高临下,俯视,看飞翔鸽子的背,画出来一定好看”。于先生果然照计而行,设法上了天安门,察视了在城楼附近飞翔的鸽子,回来精心画了一幅俯视的飞鸽,而且把第一幅郑重地送给了老舍先生。

问:吴昌硕和黄宾虹作品在老舍藏画中占何等地位?
答:老舍先生喜欢吴昌硕先生和黄宾虹先生画作,刻意收集他们的代表作,此次义卖中就有此类作品,如吴昌硕的巨幅画作《苔石桃花图》和《野葡萄》,在吴氏绘画中均属上品。又如黄宾虹的四幅山水,是黄宾虹先生晚年的一个完整系列,经常在老舍客厅的墙上悬挂,是老舍先生特别珍爱的艺术品,多次向客人介绍过。

问:此义卖的目的何在?
答:为了筹款扶持充实有关的老舍文艺基金,包括在经济上赞助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市老舍文艺基金会、老舍文艺奖、北京老舍纪念馆、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重庆四世同堂博物馆以及正在筹建的济南老舍故居纪念馆等等,用义卖藏画的方式筹措从事各项老舍事业的资金,从性质上看,依然属于家属捐献,因此义卖所得完全用于公益事业,将老舍、胡絜青藏画资源回归到老舍事业本身上来,继承老舍先生、胡絜青先生行善乐施献身社会的品格,配合政府和社会将各项老舍事业搞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继续作贡献。
拍卖场次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老舍胡絜青藏画(lot 221-lot 236)

lot:221

更多齐白石(1864-1957) 向日葵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