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灵壁石山子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300,000-700,000
拍卖日期:2012-04-28 17:27:22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2春拍
年代 : 明
形式 : 山子
尺寸 : 54×37×73.3 cm.
创作年代 : 明
: 灵璧石产自安徽省灵璧县,自古以来便被誉为四大赏石之首。《尚书·禹贡》中提到的“泗滨浮磬”,即灵璧石之一种的磬石。南宋绍兴三年,杜绾所撰《云林石谱》汇载石品一百一十六种,灵璧石被放在首位介绍;明人文震亨《长物志》:“灵璧石出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见,有细白纹如玉。不起岩岫。佳者如卧牛、蟠螭,种种异状,真奇品也。”可见历代文人雅士对灵璧石的喜爱。此石形势奇伟,“皱、瘦、漏、透”诸品皆俱,如飞来仙峰,虽罅隙满身,似刀劈斧砍,浑然天成,质朴清远,从容庄严。更难得的是,扣之拂之,声音余韵悠长,玉振金声。
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是古代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云林石谱·灵璧石》中道其“扣之锵然有声”。宋代诗人方岩赞叹灵璧石:“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长物志》:“石以灵璧为上,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逾数尽者更属奇品。小者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明人谢文堃在《金玉琐碎》中评灵璧石:“盖皴法若画,峰峦洞壑,无不毕肖。”清康熙年间的《灵璧县志》记载:在宋朝向官府进贡一尺以上的灵璧石,可以减租减税。清乾隆帝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历史上对灵璧石曾有两次较大规模的开掘和收藏。一次是北宋中后期,先是当地人士采石筑园,或为清供,经苏轼、米芾等称扬,名声愈噪,直到徽宗修筑艮岳石,达到高潮。此后即少有人问津。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明万历年间。王守谦称:“国朝垂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士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万历三十七年,御史张鸿来灵璧觅石,于雨后在山涧沟壑中采得几方,以此为端,开始了又一轮发坑取石的热潮,贩石者接踵而至,王守谦甚至担心在过量的采掘中,当地的灵璧石将成“广陵散”。明朝王守谦《灵璧石考》一文称:“海内王元美(世贞)之祗园、董元宰(其昌)之戏鸿堂、朱兰嵎(之藩)之柳浪居、米友石(万钟)之勺园、王百穀(穉登)之南有堂、曾莲生之香醉居、刘际明之吾石斋、刘人龙之梦觉轩、彭政之啬室,清玩充斥,而皆以灵璧石作供。”在明代,灵璧石又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中,成为珍品。
古代文人把对灵璧石的收藏与鉴赏视为一种风雅,其中融入和渗透了传统文化和思想意识,甚至成为了一个文人的外在标志,这其中包涵了儒、释、道等诸多文化元素。在儒家思想上,孔子以石之坚贞“比德”,籍喻“仁者”。《易经》曰“介于石”、“以中正”;《吕氏春秋》有“石可磨也而不可夺坚”。灵璧石之坚贞是德操的规范,这是文人爱石、赏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乐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静观哲学,认为人的良好德行、丰富知识的获得都仰赖于“虚静”。
拍卖场次 : 屏间雅赏—文房及雅玩(lot 3301-lot 3409)
lot:3356
更多明 灵壁石山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