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估价待询

拍卖日期:2011-11-13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1秋拍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45.5 cm.high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钤印 :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著录 : Sotheby's, Hong Kong, 8 Oct. 2009, Lot1701。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图13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页334,图148,鸿禧美术馆,1990年;《天民楼藏瓷》图54,香港艺术馆,1987年;《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罐》图94,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7年;《清代瓷器鉴定》图版159,中国文物商店总店,1994年;《世界陶磁全集·卷15》图版152,日本小学馆,1983年。
: 中国文化强调传承之正统,故作为统治者,清代帝王更为注重皇权与威信的树立,并将这种愿望反映到了御瓷上,一方面,大力效仿前朝经典式样;另一方面,在纹样上更突出其震慑力。此式瓶即为清雍乾御窑依据明永宣朝同类器皿化裁而成,清宫称之为马挂瓶,是备受乾隆皇帝钟情的尊贵式样。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仿烧马挂瓶,其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在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时,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到乾隆七年,再“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参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以多种手法反复烧造此类瓶式,足见其备受喜爱与重视。对比档案,本品应为上述乾隆三年(1738)六月二十五日御窑厂所奉烧之“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瓶体量硕大,唇口,短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双夔凤连接颈肩形成双耳。外壁均以青花点涂法作画,以模仿永宣苏麻离青的浓艳效果。口沿饰海水纹,肩部一周错落有致的蕉叶纹林立,肩部环饰如意云头纹,腹部前后绘正面云龙纹。云朵飘散呈团状,一威猛立龙展于其间,若横空出世,爪劲鳞张,威猛异常,气度不同凡响。云龙纹外围一周空白,与侧面缠枝莲纹相隔,下为一周仰莲纹。底边亦绘海水纹,与口沿上下呼应,使整瓶气势浑然一体。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朝瓷器作品素以师古而不泥古为制造理念,本件亦不例外。如其上的龙纹图案,在永宣时期并不常见于扁壶器,且因正面立龙纹在当时尚未形成,所绘亦多为正面侧身龙,如香港佳士得1986年10月18日秋季拍卖会第34号拍品。到乾隆朝,龙纹绘饰已开始见于各种尺寸的扁壶上,如曾著录于《清代瓷器鉴定》的一件扁壶,尺寸较本品略小,绘正面海水龙纹,还有一件器形较大者,饰苍龙教子图。另外,此瓶双耳的造型虽摹自前朝,却亦有变化。雍正此式瓶耳一般都很简洁,本瓶之原型可能源于一件极为罕见的雍正青花扁壶,为香港天民楼藏品,该壶是将一对瓶耳直接加到一件明早期无耳扁壶上。尽管粗看二者极似,实则不尽相同,雍正耳为龙与灵芝的设计,而本瓶则为凤与灵芝的组合。这种由凤凰灵芝组合而成的耳饰,在乾隆朝十分流行,可参见怀海堂所藏扁壶。从目前世面的流通情况看,此式瓶中心纹饰主要分三种:一种如本品,为正面立龙纹,所见极少,除本品外,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旧藏之青花云龙纹背壶亦属此类,另有一只曾现身香港苏富比2001年10月29日拍卖会,编号543。一种为龙凤戏珠纹,现知有两件,一为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23日第212号拍品,一为伦敦苏富比1988年12月13日第246号拍品(复现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510);还有一种为缠枝番莲纹,所见有香港苏富比1996年4月30日431号拍品。无论哪种纹饰的此式瓶,数量均极为稀少,加之本品体量硕大,烧造非常不易,堪称珍罕。香港苏富比在2009年秋季拍卖会中曾将本品作为封底器物,足见重视。
拍卖场次 : 皇朝盛世—宫廷御瓷萃珍

lot:3221

更多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双耳抱月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