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 绿釉仿青铜簋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300,000-500,000

拍卖日期:2011-11-13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1秋拍
年代 : 清道光
尺寸 : 20 cm. wide
创作年代 : 清道光
钤印 :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 “周京叔簋”四字一行款(盖内)本品摹自商周礼器之形制,古朴典雅,通体敷施秋葵绿釉,娇嫩明快,盖部顶上四边饰有四圆柱,盖与器身之口沿皆雕印云雷纹一周,朴拙古典,器身突出七道摹仿藤篾的弦纹,令造型富于变化美观,左右各有一耳,对称而饰,下承四足,古拙稳健。底心为六字篆书刻款,款式与其余道光御瓷颇为不同,尤其“大”之写法恰与乾隆朝祭器之写款一致,可鉴援引前朝之风格。盖内沿处落“周京叔簋款”。此式摹古礼器为清宫祭祀的重要之物,形制厘定于乾隆时期。清乾隆《大清会典事例》“礼部祭器”条记述:乾隆十二年谕: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其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历代相承,去古浸远。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器祭品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我朝坛庙陈设祭品,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着大学士会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适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乾隆朝对清初沿用前明之旧制进行改革,重新树立清代特色的礼器制度。《清史稿》记述:“(国朝)初沿明旧,祭品遵古制,惟器用瓷。雍正时,改范铜。乾隆十三年,诏祭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据上述“朕思坛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仿古制,一体更正”、“诏祭品宜法古,命廷臣集议,始定制”的记载,说明乾隆十二年诏命改制祭祀礼器,至十三年完成后,登、铏、簋、簠、豆等祭器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清乾隆十三年奉敕编著的《皇朝礼器图式》一书的绘制、修订,是乾隆对礼制建设的一个具体体现,该书内容清晰丰富,配有插图、标明器物质地与尺寸,在其指导下,此后终清160余年祭器再无改变。《皇朝礼器图式》第一为祭器部,计2卷,详细记载了有关官窑祭器的情况。所祭者有11坛9庙2殿, 即天坛、祈谷坛、地坛、社稷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先蚕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奉先殿、传心殿,太庙、文庙、帝王庙、先医庙、都城隍庙、内城隍庙、永佑庙、天下第一龙王庙、昭灵沛泽龙王庙;所用祭器分璧、琮、圭、爵、登、簠、簋、笾、豆、篚、俎、尊、盏、铏等14类。依其记载,璧、琮、圭为玉器。登、簠、簋、豆、铏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有瓷器,也有木漆器。爵、盏依然如明制,有玉爵、瓷爵之分。尊变化不大,有铜铸,也有瓷器。笾则一律由竹编,不再用瓷器。篚、俎用木制而成。 随着乾隆朝对礼制的建设,官窑祭器完备了自身的种类和形制,登、簠、簋、豆、铏恢复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实现了既遵用古又悉仿古制的目的。乾隆十三年至二十一年乃至清末,官窑祭器一如既往,不断烧造,以补充祭祀之需。本品是为道光朝罕见的一例瓷质祭器,尚未见相同之作,且保存完好,至为可贵。
拍卖场次 : 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二)

lot:3087

更多清道光 绿釉仿青铜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