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 双马石哨口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3,800,000-5,800,000

拍卖日期:2011-05-22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1春拍
作者 : 陆俨少
年代 : 1977年作 1970/80年代
尺寸 : 137.3×68cm
创作年代 : 1977年作
钤印 : 陆俨少、宛若、山河壮丽 双马石哨口。一九二七年十月底,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子弟兵,沿着小路雄姿勃勃地从这里登上井冈山。从此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井冈山的革命道路通天下,井冈山的革命红旗插遍了全中国。一九七七年七月,陆俨少画于上海画院。
: 表现革命圣地是继毛泽东诗意山水之后新山水画的又一个重要内容,50年代末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随着历史的进程,革命圣地不仅成了后来山水写生主要表现对象,而且也成了新山水画中与毛泽东诗意山水并行的两大类型。不管是诗意山水还是圣地山水,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不同的是革命圣地山水比之诗意山水可能更为具体,而革命圣地数量众多,风光不一,为新山水画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革命圣地山水图式的定制在50年代的末期即已形成,60年代中期以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被称为“文革”时期的10年间,革命圣地山水曾经一度成为与毛泽东诗意山水并行的两大山水画类型之一。这种地位的确立,得力于50年代在新山水画运动中众多画家对于题材的选择,以及这一题材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无可争辩的地位。当然这种题材在现实生活中的磨练,为以后在一个更加强化政治要求的社会中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陈履生《江山如此多娇—20世纪50年代的“新山水画”》
不羡同能?但求独诣
——陆俨少的山水画艺术
现代的中国山水画,深具传统功力而出新有据者,老一辈中有黄宾虹、贺天健、张大千、吴湖帆、潘天寿等,陆俨少晚出,却也曜然树一帜。
一九五七年秋,我入上海中国画院,得识陆俨少画师,看到他的一部册页,旋又观赏到他一九五○年绘制的杜甫《秋兴》八幅,神采熠熠,大有别于时流,相见恨晚,遂订交焉。斯时,画院筹建告竣,只缺一次正式成立的仪式了。讵知突然来了个政治运动,俨少说话耿直,卷入旋涡,戴上“帽子”,他深感委屈,痛哭失声。我同情他“莫须有”的遭遇,可是个人哪有回天之力?我当时负责画院业务的组织领导,便借口在“劳动”上将钱瘦铁、沈子丞、白蕉和陆俨少四人安排在资料室,作图书资料的整理,期勿过份劳累而保养之。我还规定:抽出相当时间要他们绘制课徒画稿。陆俨少十分认真,历时年余,对各种山石皴法及林木、苔草、云水、屋宇、舟车、人物等内容,绘就了一百几十幅。时隔二十七年他在一九八五年又补充了数十幅,交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陆俨少课徒山水画稿》,为莘莘学子作出了卓越贡献。溯忆六十年代初,潘天寿先生曾来院协商,院方同意将俨少先生调往浙江美术学院执教,嗣后便经常往返沪杭间,我们时有把晤。一九八八年我赴杭州小住,往访陆老,津津乐道往事,他情深地说“那时候,你还暗地里邀我到你家饮酒吃肉,有好几次。”相顾大笑。
俨少山水画,起步四王,远汲宋元,近变明清,拙辣雄沉,得自中立、晞古;稠密醇丽,出乎巨然、山樵。严法度而不受羁。他为人执着而内向,刚直不阿,讷于言,滞于行,一生以殉道精神求变,遂呈生面,创“陆氏云水”新程序,于中国国绘画史的发展征途中增添一碑。
俨少启蒙之师实为王同愈,一前清翰林,方正而境界高,他“生平不为人师”,介绍陆俨少入冯超然门。三十年代间,海上画坛竞趋时尚,取媚市井,冯先生不蕲众悦,力主笔墨传统。入学第一句话:“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循之,好好做学问,名利心不可重”。陆俨少一生恪守。
抗日战争时期,俨少在重庆,拟办展鬻画以补家需。人告诫他“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陆答“二十年学画未习人事”。他处世、待人、治学、作画,始终亮着着这一本相。
我和陆先生同事上海中国画院三十馀年,深谙其人,深知其画。他说:我学做诗,并不深夜苦吟;从容习画,也不常常临摹,最爱元代王蒙,就没有临过《青卞隐居图》,我是多看、多想、多悟,慢慢达到豁然闲朗。我主张“变”,变才能创新。但我还仅仅达到把元人笔墨“放一放”,石涛也仅做到这一点,只是有了发展。米芾评董源的画,说“唐无此品”。要做到“无此品”,才算大突破,现代人的作品,若能达到“元明清无此品”才可称得上“大家”。陆说:“变”有两个条件,一是“水到渠成”——包括多方面修养;二是坚忍不拔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俨少有自知之明,在三十年代,吴湖帆山水已红极一时,陆自审禀性刚直,不宜走婉约之路,毅然自辟蹊径,开拓己路,不羡同红极一时的能而但求独诣。
俨少耽游山川,情恋云树,拓胸襟,高意境。数至青城、峨眉、天台、雁荡、黄山、桂林,临南海,去幽燕,上长城,登泰山,访云冈,藉江山之助,探古人立法之奥,尤其是川峡木筏之行,“性命可轻,美景难得,探江流回折开合,洄洑激荡之真状;又留心岫谷闪光,岑峦岚霭,林丛明晦”,他仗着一枝笔,点点滴滴,斑斑剥剥,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尤见气贯笔力,韵溢墨彩,悉从心坎腕底倾泻流布,创制出留白、墨块、钩云、划水等新技法,出“陆氏云水”形式美。他游兴到老不衰,一九八六年游福州鼓山,有诗可证:“老去光阴难再得,兴来心力全未抛,欲使笔现供驱使,祖国河山着意描。”
在“传统和变革”问题上,陆俨少有他的灼见:文化乃积累而成,不能割断。中国画主性灵,性灵表现于用笔,中国毛笔自具特点,行笔须尖、肚、根全用,落墨在渗水的宣纸上,自然与西洋画异趣。执笔六字诀“指实、掌虚、腕灵”,运笔施墨,山水画尤多变化。笔性因人而异,一半天赋,一半后成。画,要求一定程度的“似”和一定程度的“不似”。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点一拂,咸可欣赏。近世持用外物,借助特技,以拓、擦、冲、洗、浸、刷等工艺手法出之,试之十次,偶得一、二,目为“神奇”。此法人人学得会,惜与作者情感无关,焉见性格?焉见个性?而画道坏矣。中国画史上记载着千奇百怪的画法多矣,可没有一件作品传下来,可见都失败了。陆说,笔墨技法要强调点、线、块的形式法则,要重写,不要乱涂乱抹。山水画笔墨有一套丰富的传统程序,本身就含有抽象味。中国山水画,形体是具象的,笔墨是抽象的。点划之间,不外一个“活”字,有意无意,随意转折,剥剥落落,如虫蚀木,偶而成文,最具极致。故意想创面目,未必好,“鼠头獐目”也是面目?
以上云云,是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二日我在杭州陆家,和俨少先生谈艺时记下的。真知灼见,画道尽矣。宜公诸同好。
陆俨少山水画体貌,六十年代前,缜密端秀,灵气外溢;七十年代起趋向朴厚拙辣,生气远出,妙造自然,真性坦露,天趣横生。
我见俨少先生作画,何虑百次,虽盈丈之纸,也从不炭笔勾划,一根笔到底,兔起鹊落,操管如飞,或奔泻,或迂回,或沉着,或迅猛,云布星陈,奋雷坠石,极龙行蚓走,飞毫拂索之能事。晚年走笔,若经意若不经意,渐入无我之境,在他九十年代所作之《南亩秋景》、《姜白石诗意》、《行云流水》、《雪里红梅》等诸作中有此境象。伫立画幅前,感到荡漾着一片祥和之气。
一九七八年,陆老七十岁。斯时,阴霾散尽,心性舒畅,大量释放积储的艺能,不时喷薄出胸中一段奇,有帧《云深不知处》的小幅,是图画得:意纵横,笔纵横,墨纵横,水纵横,欣然题日:“一九七八年元旦灯下作,为予七十变法之始。”实际上在一九七六-七七年间,已见其衰年变法的端倪了。最高的美是本色的,画中笔墨最能体现本色,陆俨少七十岁后益见流露笔墨本色,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独诣”之境,进入了自由王国,创制出“元明清无此品”的佳构巨制。
俨少先生山水画,既具戾家的深厚学养,又有作家的扎实功力,气象、笔墨、韵味,都臻上上乘。目今,人虽羽化而登仙,而其划时代川的山水画作品,却是我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远馨香人间,被泽后世。
邵洛羊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五日写于上海武康楼南窗下
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我早年笔墨流传较少,自认早年笔未到沉着痛快境地,而反得世人赏识,难道是物以稀为贵,得之为难故耶?老杜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自认近年笔力比前较为雄健,一扫柔媚之习,然过此则流于犷悍。老年变法,释回增美,当时时警惕。因为所谓变法,不一定是变好,也有变坏之可能。所以学画当先提高识见,识见既高,而后能在演进之间,时时救偏补敝,不致泛滥耳。兹再总结我的创作方法,有三个联合体:
一、王原祁以至黄宾虹的构图方法,都是由大到小,先定位置,摆正大轮廓,再逐浙勾搭,浦澹点染,以至完成。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笔笔生发,初无定稿,积小面而成大面。在创作过程中,每遇思路断绝,形势捍格,山重水复,终已无路,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这样出奇制胜,可使章法灵活,免于雷同。但其难处在于审察形势,照顾全局。番如下棋,一子才下,即要预想以后数子如何下法,方不致全盘皆输,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二、正因用此由小到大的方法,必须在用墨上不是由淡入浓,而是由浓入淡,随浓随淡,一气呵成,可使口子生辣,精神顿起,但其难处,在于浓墨既下,不可更改,应浓应淡,要有把握,用墨不当,或失之黑气层层,或失之虚弱无力,变成废品,或笔墨空疏,形象单调,无融液映带之致。总之何处宜浓墨,何处宜淡墨,要心中有数,然后循理成章,自然凑泊,得尽佳致。
三、也因用以上两个方法,首先必须注意点线,突出骨法用笔,做到每一根线,每一个点,起讫清楚,都有交代;疏密提按,繁简轻重,浓淡干湿,极其变化。这样可以使画面起伏不平,有节奏感、韵律感。其难处要达到点线的圆浑灵变,沉着痛快,笔力透纸,具有本身的欣赏价值,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首先心中要有高格调,再加上精熟功夫,不断进行肌肉训练,然后才能经得起推敲。如果点线恶俗,则格调难高,气势不生,韵味不至。所以要做到气韵生动,其关键全在用笔用墨上。以上所论构图、用墨、用笔三种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合则两利,废一不可。
——陆俨少
拍卖场次 : 我见青山多妩媚——新加坡藏陆俨少精品五件

lot:1139

更多陆俨少 双马石哨口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