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 燕燕于飞图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拍卖日期:2010-05-16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10春拍
作者 : 徐悲鸿
年代 : 乙亥(1935年)作 1930年代
尺寸 : 81×43cm
创作年代 : 乙亥(1935年)作
钤印 : 悲、中心藏之 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
著录 : 1.《中国美术会季刊创刊号》民国25年(1936年),南京中国美术协会出版。 2.《悲鸿近作》1936年,玻璃版部印刷,中华书局(昆明及各埠)出版。 3.《徐悲鸿燕燕于飞图》1982年12月,第三版,安庆新闻报社。 4.《艺坛》1984年,第一期,第127页,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出版。 5.《艺苑真赏挂历-谢稚柳题》1986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 6.《安庆文史数据》1987年9月,第157页,安庆文史编辑部出版。 7.《徐悲鸿年谱》1991年,第123页,徐伯阳、金山合编,艺术家出版社。 8.《博古斋藏画集》1994年,新华书店,上海所发行。 9.《大地》1994年,第9期,第79页,大地杂志社出版。 10.《徐悲鸿燕燕于飞图》1995年,第一期,第23页,贵州文史杂志社出版。 11.《上海滩》1996年,12期,第41期,上海滩杂志社出版。 12.《江淮文史》1997年,第3期,第159页,安徽省政协文史 资料委员会出版。 13.《一代画圣-徐悲鸿传》1998年8月,第569页,天工书局出版。 14.《徐悲鸿》2002年,第205页,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15.《上海的豪门旧梦》2002年10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6.《中华传奇》2003年,第80页,中华传奇杂志社出版。 17.《国画大师徐悲鸿的婚恋传奇》2004年2月,第52页,海内兴海外杂志社出版。 18.《文史月刊》2004年9月,第45页,文史月刊杂志社出版。 19.《徐悲鸿文集》2005年,第244页,上海画报出版社 20.《今古传奇》2005年,第308页,今古传奇杂志社出版 21.《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季刊》2005年,第36期,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出版 22.《徐悲鸿年谱长篇》2006年,第163页,上海画报出版社。 23.《近百年水墨画续集-国父纪念馆展览》2007年,书封面、请柬封面及第35页,中华文化资产维护学会、中华文物保护协会出版。 24.《瀚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2007年,第56页,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 25.《孙多慈兴徐悲鸿爱情画传》2008年,第203、207页,江苏文艺出版社。 26.《名人传记》2008年,第2期,第61页,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7.《瀚海藏珍-中华文物学会30周年纪念特展》2009年,第37页,(台湾)历史博物馆。 1.南京中国美术会第三届秋季美术展览会,1935年。 2.“近百年水墨画续集”,国父纪念馆逸仙画廊,2007年。 3.“瀚海霞光-近百年名家书画巡回展”,(台湾)历史博物馆策划,金门、马祖文化中心,2007年。 4.“瀚海藏珍-中华文物学会30周年纪念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9年。
: 瞻望弗及 —徐悲鸿的《燕燕于飞》 华天雪 徐悲鸿《燕燕于飞》,纸本水墨设色,款题:“乙亥初秋写庄姜燕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悲鸿。”下钤白文心形印“悲”,左下角钤白文方印“中心藏之”。画一长袖轻舒的古装仕女站立于苍松环绕的山石之上,哀云满面地仰塑着天空中的飞鸟。这是当年徐悲鸿赠给孙多慈的作品之一。庄姜,春秋时的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出身尊贵,极美貌,《诗经.卫风.硕人》赞颂的就是她,诗中描绘的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姣好形象,历史上视为颂美美人的绝唱。庄姜又是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位女诗人,《诗经》中的《柏舟》、《绿衣》、《日月》被认为出自其手,表达的皆为对自己不幸婚姻的喟叹。《燕燕》一诗写别离之情,相传出于庄姜手笔,“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被称为中国“离别诗之祖”。有人将徐悲鸿这幅《燕燕于飞》冠名为《瞻望弗及》,强调的正是画家对“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意的描写。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在乙亥(1935)年最具波澜。记载说;1934年秋,二人在天目山写生时确立为情感关系,进入热恋之中。大约在1935年的4月间,徐夫人蒋碧微按捺不住怒火,大闹孙多慈宿舍,而学生中的“倒徐派”,也因徐悲鸿过分偏爱孙多慈而积累了愤懑,终以罢课的形式发泄出来。王震著《徐悲鸿年谱长编》记载,1935年4月30日“中大艺术科发布通告”,说“徐悲鸿教授因病告假二周,所任各课,请吕斯百先生暂代”,应与此事有关。 早在1935年初,徐悲鸿的好友、出版家舒新城就曾以“出”字启示陷于家庭和婚外恋困境中的徐悲鸿,徐悲鸿从其计,一面积极请舒新城出版《孙多慈素描集》,一面设法为夏季毕业的孙多慈争取赴比利时留学的名额。前一事办成了,后一事被蒋碧微动用各种关系搅黄了。 舒新城的一个“出”字,与徐悲鸿一生的经历很相符合:为抗议父母安排的婚姻,他从家乡出走上海;与蒋碧微私奔,从上海远渡日本;为逃避陷于僵局的家庭,从南京避走广西;为摆脱家庭和爱情的两败俱伤,再于抗战期间避走南洋……逃避成了他解决问题的常用方式,也成了他任性与不计后果的诠释。徐、孙之恋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师生恋,徐悲鸿又堪称20世纪大画家中为情所累最严重的一个。他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导致了这一系列戏剧性的“奔逃”。 徐、孙满怀憧憬远赴重洋、共同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化为泡影,在成为众矢之的南京,二人几乎无路可行。 大约在1935年的立夏那一天,无奈的徐悲鸿送别不堪重负、随母亲回安庆的孙多慈。按当时的校历,她应该没等到正式的毕业——将近五年的努力,却坚持不到最后的一两个月,由此可以想见孙多慈处境的艰难。 内心背负着重压的孙多慈,凭借徐悲鸿的鼓励和年轻人的勇气,很快重振信心,准备在远离蒋碧微的安庆打出自己的天地。但情路历程的关隘何止千万重,最终不得已委身于一位国民党官员。她的艺术旅途也因此而遭受了挫折。 徐悲鸿在致舒新城的集中说:“多慈别去,悲不自胜,天昏地暗,无处可诉”,“弟在极痛苦之时,兄幸哀怜我”,表达了无尽的感伤,这正是《燕燕于飞》的创作背景与心理背景。不难看出,画中女子的面部有点像徐悲鸿,这在徐氏作品是常见的。从1915年为审美书馆画的月份牌画,到他的油画代表作《田横五百士》,都有把自己的形象融进画面的例证。徐悲鸿也为孙多慈画过肖像,应该也特别熟悉孙多慈的面部特征,为什么不直接画送别孙多慈,或者把庄姜画成孙多慈的形象呢?我想,不直接描绘孙,是因为只有借用庄姜这样的女性和《燕燕于飞》这样的诗,才能更有力地表达他的别离之苦;二是将自己的面容与象征孙多慈的女性形象合二为一,有益于表达他(她)们共同的感受和处境。我们知道,文人画有托物言志、寄情抒怀的特点,如以梅兰竹菊象征高洁的君子等。徐悲鸿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并将之扩展到仕女题材。他的著名作品《日暮依修竹》、《天寒翠袖薄》、《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等,或借古代诗意表达不与流俗合污的志节;或以脱俗的“佳人”自喻。这件《燕燕于飞》图,正是寄寓抒情之作。画面上,云天空阔,山崖巍峨,松风瑟瑟,但登高凝望、身形娟丽的庄姜却满目凄苦。作品的构图、笔墨和形象创造,都浸润着一种哀思幽怨之情。在徐氏的水墨人物画中,这样的抒情之作是不多见。 (华天雪,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
拍卖场次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
lot:358
更多徐悲鸿 燕燕于飞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