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青花高仕人物图梅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1,200,000-1,600,000
拍卖日期:2009-05-29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09春拍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高 21.5cm
创作年代 : 清乾隆
钤印 :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著录 : Christie’s,Hong Kong,28 Nov. 2006,Lot 1522。
参阅:Christie’s,Hong Kong,31 Oct. 1994,Lot 553;
Oriental Ceramics,Kodansha. Series,Vol.9,Japan,1982,fig. 107。
: 梅瓶直口,短颈,丰肩,长腹渐收,圈足,以口小只得插梅枝而得名。胎体细腻,釉质光润。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五朵祥云纹,肩部以莲瓣纹和蕉叶纹装饰,腹部通景绘携琴访友图,庭院景致,殿阁曲栏,翠竹浮云,二高士院中相视而语,两小童一旁携琴私语,间以古松、祥云相隔,布局疏朗,景物相连,底部绘变形莲瓣纹。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配木座。
此件梅瓶无论从造型亦或主题纹饰,均依据明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而烧造。清盛世之际,景德镇官窑一个重要特色,便是开始仿烧前代名窑的重要作品,此器即为借鉴明成化青花瓷为“粉本”的成功之作。查阅目前已知资料,均未见有同类题材与造型的器物发表,而此件梅瓶的“母本”——明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有一件,另外一件在199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成交。
明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上多呈现出高士神情悠然,逆风而行,冠带、衣衫拂扬,足前疾风劲草,背后是云气掩映的峻岭山林的场景。历朝皆将此时期飘逸潇洒的高士图题材琢器视为珍宝。此瓶虽为同一题材,无论青花发色和画风,却体现了乾隆时期青花官窑的特色。高士面容清秀,由于青花料的不同,则以纤细的笔触表现出高士长衫的飘逸,浓密的朵朵流云,与明代古朴敦厚的画风,形成鲜明的对比。意为仿古,却体现出乾隆时期呈现的清新雅致之特点。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后因其秀美的造型,被逐渐用作陈设器。
携琴访友的典故来自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春秋时人,善弹琴。据《乐府解题》载: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岛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与锺子期为友,所奏《高山流水》,曲意皆为钟之期悟出,世称知音。后伯牙拜访,不料锺子期已死,伯牙摔琴绝弦以谢知音,咏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而后在明清瓷器上绘有伯牙携琴访友图即据此描绘,作为瓷器装饰图案之一。
拍卖场次 : 瓷器工艺品
lot:1981
更多清乾隆 青花高仕人物图梅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