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惠州经制银”十二两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12,000-25,000
拍卖日期:2008-04-28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2008春拍
年代 : 南宋
尺寸 : 未知尺寸
创作年代 : 南宋
: 极为少见?重460g,美品?铭文:霸北街西 重十二两半?刻字铭文:惠州经制银?惠州,即今广东惠州,显示该铤是惠州上缴的经制银?相关链接:?经总制钱是南宋时期一种无名杂敛,一种特殊的附加税,是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表现在银两上被称作经总制银。经总制钱是经制钱和总制钱的总称。经制钱首创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有明确记载:“经制钱者,宣和末陈亨伯资政所创也,时方腊初平,用度百出,徽宗命亨伯以发运兼经制使,亨伯乃创比较酒务及头子钱。其始行于东南,后又行之京东西,河北,岁入钱数百贯,靖康初废。建炎二年冬,上在维扬,四方贡赋不能如期到行在,户部尚书吕之直,翰林学士叶少蕴乃请复之。于是先取钞旁定贴钱,命提刑司掌之,仍禁不得擅用。三年冬,遂命东南八路提行司收五色经制钱赴行在。(1)榷酒钱,(2)量添卖糟钱,(3)增添田宅牙税钱,(4)官员等请受头子钱,(5)楼店务添收三分房钱。绍兴十七年二月,又增头子钱十三文,充经制。”这种以官名定税名的税种,属地方附加性质,不独立征课,而是在若干税种上,略征附加税,然后归而为一。此税虽不直接课于百姓,而以商贾为课税主体,但商贾必将这些负担转嫁给百姓实质是对百姓的盘剥,因此,行之不久,就因加重百姓的负担而停收。宋室南渡后,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又恢复此税,并得到广泛的推广,而且税率屡增,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总制钱是仿经制钱而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也有明确记载:“又总制钱者,绍兴初孟富文参政所创也。五年春,高宗在平江,命富文提领措置财用。富文请以总制司为名,专察内外官司隐漏遗欠,从之。于是,首增头子钱为三十文,其十五文充经制窠名,七文充总制窠名,六文提,提两司,二文公使之用。既又请收者户长庸钱,抵当四分息钱,转运司移用钱,勘合朱墨钱,常平七分钱,人户合零就整二税钱,免役一分宽胜钱,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常平司五分头子钱,并令诸州通判,诸路提刑催充总制。至十一年,浙东一路收总制钱一百八十九万贯,诸路准此。乾道元年十月,又增头子钱每贯十三文,充总制。是时,户部岁入视其出阙百万贯,故有增头子钱及官户不减半役钱之令,盖补经费也。除四州外,东南诸州额理总制钱十百八十余万贯。”?经总制钱的名目繁多,据记载有二十余项,按其征收途径可分以下几类:1,增加禁榷品的专卖价格所得收入,如权添酒钱、慎量添卖糟钱、盐别纳钱、盐代息钱,茶别纳钱、茶土产回税钱、茶秤头钱等,2,增加已有税项的税率或征收范围所得收入,如头子钱、增添田宅牙税钱、官户不减半民户增三分役钱等。3,增加官田地、房产租贷钱,如楼店务添三分房钱、添纳租课钱。4,向地方征调某些已有收入,如免役一分宽剩钱、耆户长雇钱、壮丁雇钱、抵当四分息钱、平准务四分息钱、增添商税钱等。除上述四项外,还有一些性质复杂难以归类的名目。虽然经总制钱种类繁多,但其征收的每项数量都不大,往往以文计算,用铜钱缴纳。据《宋会要?食货》记载:“所收至微,所得至多。”由于直接征收的铜钱,数量巨大,上缴不便,则在市场上兑换成银两,以经总制银的形式上缴。?—李晓萍著《尘封千年的国家宝藏》第59页
拍卖场次 : 金银锭
lot:4784
更多南宋 “惠州经制银”十二两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