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22,000,000-32,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
精工细作的乾隆御窑青花瓷器
吕成龙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产量大,式样多,做工精细。乾隆青花瓷器的最大特点是生产逐渐程序化,而且费尽心机去体现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中既有继承雍正遗风的仿古之作,又有独具本朝特点的工细之作。雍正一朝的仿明代永乐、宣德、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影响了乾隆朝很长一段时间,不署款识的作品很难区分那些属于雍正朝、哪些属于乾隆朝。乾隆时期的仿永乐、宣德青花瓷器见有无当尊、撇口碗、执壶、玉壶春瓶、梅瓶、折沿洗、锦纹壮罐、松竹梅纹盘等。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仍采取使用较浓青料点染纹饰的方法,力求产生类似“苏麻离青”的艺术效果。
乾隆早期著名的青花瓷器见有乾隆五年和六年督陶官唐英敬制的缠枝莲纹五供(香炉1个、花觚1对、烛台1对),其中的花觚形体高达60多厘米,装饰繁复,图案线条流畅。乾隆中期的青花瓷器,青花色泽清丽,很少有晕散现象,将乾隆青花做工精细、强调形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到了乾隆晚期,部分青花瓷器的胎体变得干白,青花发色蓝中略带紫,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嘉庆朝。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造型丰富多样,可谓不计其数。除大量盘、碗和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以外,印泥盒、笔筒、糊斗、水盂、笔插等小件文房用具和仿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尤为多见。此时还特别流行以螭耳、象耳、凤耳、铺首耳等装饰的各种大瓶,以及贯耳瓶、天球瓶、鹿头尊等。在装饰风格方面,乾隆御窑青花瓷器讲求的是图案对称、规矩,构图严谨。装饰题材以云龙、云凤、蟠螭、松鹿、仙鹤、折枝花果、折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花卉、松竹梅、荷莲、九桃五蝠、云蝠“寿”字戟磬、梵文等较为多见。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瓷器以外,乾隆时期还盛行各种色釉地青花瓷器,如天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黄釉青花、哥釉青花瓷器等。也有青花加矾红、粉彩或胭脂彩者。
乾隆御窑青花瓷器上的年款多为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少见楷体款,隶书款更为罕见。乾隆时期还有一批皇亲国戚或达官贵人定制的青花瓷器,其上一般署青花斋堂款,如“乾隆拾年宝蔷斋制”、“致远堂制”、“敬畏堂制”、“旭华堂藏”、“彩润堂制”、“庆宜堂制”等。笔者偶然见一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署有青花“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款,字体楷中带隶,极其工整。缸高22厘米,口径70厘米,足径54.5厘米。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绘青花缠枝花纹,近口沿处及近底处均绘两道弦纹。内壁光素,内底青花双圈内绘缠枝花纹,双圈外逆时针方向绕圈书写上述款识。缸体硕大规整,釉质莹润,图案绘画技法娴熟,线条流畅,青花发色纯正,花朵、茎蔓及叶片上均密布以较浓青料点染的细小斑点,系有意模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效果。仔细观察大缸内底所署款识字体,明显具有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隶书风格。
唐英,字俊公(亦作隽公),又字叔子。奉天(今辽宁沈阳)人。出自满族家奴之家。隶汉军正白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年仅16岁的唐英即供役于宫中养心殿,扈从圣祖康熙皇帝20余年。雍正元年(1723年)42岁的唐英授内务府员外郎衔,负责每月稽查内务府造办处伙计房各作当差匠役,画押办事,承造伙计,领取钱料。因办事干练,雍正六年(1728年)秋八月,47岁的唐英被派往景德镇佐理陶务。此时唐英已入内廷当差32年,由于他熟悉宫廷的规矩,对皇帝的喜怒爱好了如指掌,因此,当他于当年十月抵达景德镇开始督陶生涯后,立即把雍正皇帝对御用瓷器的旨意贯彻到生产一线,景德镇御窑厂的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得以健全,大量迎合雍正皇帝审美趣味的御用瓷器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宫廷。乾隆元年(1736年)年希尧犯事被革职,唐英奉旨调任淮安板闸关,接替年管理关务,陶务暂告竣。这年三月,他把在景德镇督陶九年的“事宜示谕诸稿,除散佚外,检其存者汇缮成帖”,名曰《瓷务事宜示谕稿》。乾隆二年(1737年),唐英奉命以淮安关使身份兼领景德镇陶务。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乾隆皇帝曾责问当年御窑厂烧造瓷器数量太少是何缘故。乾隆四年(1739年),唐英在淮安关任满,乾隆皇帝考虑淮安关与景德镇相距遥远,瓷器制造不能兼顾,遂命唐英驻景德镇御窑厂专心致志督陶,唐英“于二月初二日自淮起身,至本月二十八日抵江西窑厂”。同年三月,唐英又奉命管理九江关务,仍兼理陶政,并奏请就近九江关调拨烧造经费。其时督陶,他只能于每年春、秋两次赴景德镇御窑厂巡视,每次在厂停留半月余。九江关距景德镇御窑厂300余里,如此心系两处,唐英深感不便,他曾奏请辞去九江关督理一职,而继续在景德镇专心致志督陶,但未获批准。嗣后,除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十六年一度赴广东任粤海关监督外,唐英一直在九江关任监督一职,并兼理景德镇御窑厂务,直到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离职、谢世。
唐英除了在制瓷方面有很高造诣外,还擅长诗词,工山水、人物、书法、篆刻等。唐英在督陶期间,常在瓷器上施展自己的诗词、绘画、书法才华,画面和书法上所见私章见有:俊公氏、沐斋居士、陶成居士、古柏堂、陶成堂、古泉堂、陶铸、榷陶、陶人、甄陶、督陶使、陶榷使者、榷陶使者、蜗寄居士等。
将唐英留在书法或瓷器上的墨迹与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上所署款识的字体仔细比较后可以发现,二者书风如出一辙。而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的绘画风格明显受到西洋画风影响,浓艳的青花色泽表明系以浙江所产上等青料描绘而成,与乾隆五年和六年唐英敬制的缠枝莲纹五供上的青花色泽相近。从总体来看,这件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呈现出乾隆初期唐窑瓷器的风貌。当为唐英于乾隆丙寅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古香书屋”所特制。
“古香书屋”应为乾隆皇帝书室名称,与“古香斋”有关。“古香斋”是皇宫内一处斋名,据说是弘历作皇子时的旧邸,在故宫重华宫东配殿——葆中殿内,殿内额曰“古香斋”。雍正五年(1727年)弘历成婚后曾在此居住,《古今图书集成》曾收贮于此。查《乾隆玺印谱》可知,乾隆皇帝拥有“古香斋”、“古香”印。
故宫博物院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分别藏有乾隆白地墨彩四种书体方笔筒和乾隆仿斑花石釉斜方双联笔筒,外壁之一面均题写一首篆体雍正甲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弘历当亲王时撰写的七言诗。诗曰:
古香斋伴几枝桐,
百尺扶踈翠色笼。
杖策梅缘寻胜景,
披襟半为纳清风。
篆烟结细帘方静,
棋局敲残日已中。
不住吟哦缘底事,
会心原与物偕同。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想起曾见过的一张旧照片,照片所显示的是一陈设富丽堂皇的厅堂,上方高悬“古香书屋”横匾,厅柱悬挂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撰写的“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白瓷镶嵌对联。
刻有“古香书屋”的横匾看起来就非同一般,字体笔画舒展,美观大方,不能排除出自乾隆皇帝手笔。此匾与厅柱上所挂督陶官唐英撰写的白瓷镶嵌对联组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当非偶然,原先的旧照片横匾和对联与宫廷有关。
查清宫档案可知,乾隆十一年(1746年)春、秋两季,督陶官唐英都曾到景德镇御窑厂巡视。因此,可以确定上述乾隆青花缠枝花纹大缸是乾隆十一年督陶官唐英为皇宫内“古香书屋”特制的一件用于书房的陈设用瓷。目前所见,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辩理特殊竞投号牌。
本品造型恢弘大气,口径愈两尺之巨,为少见之器。胎骨厚重坚致,釉质滋润洁白,通体装饰青花缠枝番莲纹,为十八世纪清宫最流行的经典纹样。缠枝番莲纹绘画舒畅,花叶翻卷自如,以点涂一法绘就,苍雅古朴,遗宣窑之神韵,布局密而不乱,自见清疏之气。全器最为独特之处则是内心中央青花双圈内绘四朵缠枝番莲纹,外署隶书一周:“乾隆丙寅年古香书屋制”,铭款雄阔严整,又见舒展灵动之气度。
本品承袭宣德御窑青花同型大缸而成。明清两代御窑之中,此式大缸烧造于宣德时期,至嘉万二朝大兴,入清之后见康熙一朝复烧,实例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康熙 斗彩雉鸡牡丹纹缸”,口径59厘米,见《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26,图15。检视乾隆时期未见与之相同者,是为孤例。所书“乾隆丙寅年”当为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此时唐英承命驻九江关兼管景德镇窑务,正当精力旺盛之际,创新发明极多,摹古采今,成就斐然。而此式大缸形体巨硕,非一般民窑可为之,烧造之中极易炸裂,最有条件烧造成功者当推唐英督领下的御窑厂。故本品必为官物,当出自唐窑之手。
lot:7286
更多清乾隆 御制古香书屋制青花缠枝莲大洗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