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版画(二框)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500,000-600,000

拍卖日期:2008-03-23 0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嘉德四季第13期
尺寸 : 59×109cm
: 姑苏信德号制?乾隆姑苏版 麟儿系列?1. 《麟儿吉庆新年瑞》 乾隆年间 姑苏信德号?2.《麟儿轩榻纳荷凉》 乾隆年间 姑苏信德号?“麟儿”是赞语与祝词,民间多以“麒麟儿”、“麟儿”、“麟子”等为美称赞扬别人家的孩子。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 清代乾隆姑苏版画《麟儿吉庆新年瑞》、《麟儿轩榻纳荷凉》是清代雍干时期“姑苏版”中最大的尺幅—大至四尺的竖幅“中堂”,采用民间版画中常见的“祈福迎祥”题材,分别表现冬、夏二季家居生活中的儿童嬉戏的场景,通过对活泼可爱的儿童的刻画,表现了吉祥喜庆的主题,因此笔者归之为“麟儿系列”。?前者《麟儿轩榻纳荷凉》中表现了一位轻衫薄裙的年青妇人手持荷花,带着二个小儿在家中嬉戏。藤面的凉榻,竹制坐墩、漆制花几以及庭院中的浓荫匝地、朱栏回绕,一派炎炎夏日的情景。《麟儿吉庆新年瑞》中一位曲眉丰颐的古装女子据案而坐,案上置花瓶盆景,三个小儿在一边玩耍,一个俯身去点鞭炮,一个躲在母亲身旁,另一个则双手捂住耳朵退到屋子里观看,旁边的两只狮毛小狗在嬉戏咬斗,闹得正欢,画中充满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边侧的姑苏信德号的落款使我们得知刻印该画的作坊名号,画面上方右侧题印“麟儿吉庆新年瑞”,寓意着对新年吉祥喜庆的祁盼。?早在唐代,中国就因佛教兴盛而盛行木版佛经印制。历五代,至宋金,木刻艺术走向世俗,宋元时,木版印刷进一步扩大到各种范围,发展至明末进人黄金时期。尤其是木刻插图,由于创作者能充分展开想象,展现原书的情节和人物精神,反映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加上“饾版”与“拱花”技艺的问世,将版画技艺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并形成优秀的民族传统形式,为清盛期的苏州版画所承继。?明清时期,是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繁盛时期,当时的画铺约有四、五十家,大部分设在枫桥、山塘街、虎丘和阊门内桃花坞至报恩寺塔一带。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县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早期的桃花坞年画风格是较为雅致的,多采用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式,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在雍正、乾隆年间,开始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这些苏州套色版画构图饱满,内容吉祥,带有鲜明的喜庆色彩,风格及技巧上明显继承了明代书籍版画及笺谱画谱的成就而又初步具有年画特色,但仍比较雅致,雕印精等状,其售价亦必比较昂贵,当系供富裕阶层新年装饰屏壁之用,和后来之民间年画有一定差距。” “…且运用排线,似吸收西洋铜版画表现明暗之方法。此种排线最先见于明万历时所刻《程氏墨苑》中之圣母像及圣经故事图,清代早期在苏州年画如《姑苏万年桥》等画中一度风行,而以此画为最早”(薄松年《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早期苏州年画》)?“姑苏版”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一种,“…在日本学者的眼里,姑苏版指的仅是‘在西洋铜版画(雕版印成的图画)影响下产生的作品’,是广义概念上苏州版画中的一部分。有日本学者指出,苏州版画之所以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是由于曾经产生过‘中国版画史上极为罕见的具有优秀技术的大型版画。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它能确切地把握西洋铜版画中所得到的意像,把它溶入传统中国绘画的主题之中,并以自然而然的形式表现出西洋绘画的特征,…’(莫小也《乾隆年间姑苏版所见西画之影响》)。《苏州万年桥》、《苏州阊门图》以及这幅《麟儿吉庆新年瑞》都可以说是“姑苏版”的代表作品。 与中国传统界画(正面等角透视法)或山水画中的远近法不同,姑苏版的写实主义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透视法则,使一切景物在同一空间中得到有机的安置。但是,画家所设的固定视点是不同的,视平线不断上升,所把握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它一变古本插图中人比物大、前后不分的画面效果。表现了连续的多层次的庭园空间,在这幅《麟儿吉庆新年瑞》中,所表现的物体是依照透视原理画的,地面、桌面等物随着各种透视线的缩短以及向一个焦点聚合,产生了室内三度空间,人物有前后之分,各有自己的立足点,庭院的景色也随透视线延伸,人和景物都表现得恰如其分。?与透视学密切相关的光影,是姑苏版接受西方影响的第二个特征,即是利用了有关光影知识的明暗造型法。明暗法要求绘画的人,不仅能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具有三维空间感觉的立体形象,而且还要能准确地描摹出物象因光线照射而形成的明暗(光影)关系。尽管光影的表现在中国古画中也有尝试,但以科学的方法反映光源与物体的空间关系尚属开端。在画人物时,作者则强调衣褶阴影或光源照射产生的明暗关系,将背光部用深色的面来表现。耐人寻味的是,姑苏版中的明暗是根据需要出发运用的。许多场面中建筑物有暗部与投影,而人物却没有。就这幅室内母子画来说,人物的衣褶明暗所强调的是衣服绉纹本身,而不是光的因素。这些人物画的衣褶往往施以精致的明暗块面,使人物的躯体增加了厚重感;与以往木刻插图中以单纯线条描写衣褶绝然不同。其直接影响来源应当是此前近百年的中国基督教艺术。在姑苏版中,他们通常先刻一次主要衣纹,再以密集的排线将它们形成丰富的块面。?在制版、色彩、题材等诸方面同样也能找到西方的若干影响。中国传统版画墨色仅一次印刷,并没有深浅墨色二次印刷的方法,而乾隆时的姑苏版有一版是墨色深浅,二版再加手敷色彩的。其中有不少干脆就是墨色浓淡二版。大块的灰色或局部的灰调子,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使物体有了一定的色感。多版灰调子的出现也与当时的彩色套印有关。乾隆年间版画的色彩比较强调统一的调子,以一、二种原色,如大红、深黄、青紫为主进行点缀,而不破坏雅致柔和的黑白效果。着色时有晕染套印的方法,但似乎用笔直接敷彩的场合更多,由于增加了不同深浅的墨色,使整个画面既匀称和谐又不显得单调。在细密线条的排列方面,姑苏版也受到了铜版画的启发。如建筑物的墙壁、地面都用非常规整的平行线、交叉线组织起大面,线条的粗细、密度和线条的方向大都能根据物体表面组织的方向排列,从而使塑造的对象更加结实。不同的质地和肌理甚至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深入刻画。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人物脸部和手采用敷色后再手工描绘之外,其它配景都采用晕染的方法着色。?总而言之,在中国年画史、版画史上,像《麟儿吉庆新年瑞》这样贴近生活而具较高写实水平的作品也是极其少见的。由于年画是一年一换的民间艺术品,很少有保存下来的。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近年来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中我们得知,“也许由于那些珍贵的乾隆姑苏版至今大多都留在日本,…” (莫小也《乾隆年间姑苏版所见西画之影响》)“…现在常见之苏州王荣兴画店之刻印年画皆为清代后期之作,而前期年画特别是清初苏州木版年画则希有存留,故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些作品对探索苏州早期年画的发展和艺术风格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价值。”(薄松年《大英博物馆珍藏的中国早期苏州年画》)?发端于我国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清代中期桃花坞木版年画“仿泰西笔法”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更是独树一帜,并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外文化在深度和广度意义上的包容与交流,在中外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特别是,桃花坞木版年画对日本绘画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而在此前中国美术著作由于国内实物的缺失只能引用日本收藏的版画,不得不说是国人的遗憾。?乾隆巨幅姑苏版麟儿系列《麟儿吉庆新年瑞》和《麟儿轩榻纳荷凉》是近期刚从英国回流祖国的重要历史文物,她的回归不仅填补了国内清代中期以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实物收藏的空白,更让我们有可能在自己的国度里真实地看到二百多年前在世界版画史上发生的中西艺术融为一体的最辉煌的一页。它与郎世宁为代表的宫廷绘画一南一北、一上一下地成为了西画东渐艺坛上的“双璧”,有着同样重要的美术史价值。
拍卖场次 : 碑帖法书

lot:4503

更多桃花坞版画(二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