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1472年作 浅绛山水 手卷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 6,000,000-8,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品描述 :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说明:吴廷、张效彬鉴藏。
吴廷(1549年后-1635年前),又名吴国廷,字用卿,号江村,余清斋主人,安徽丰南人,博古善书,藏晋唐名迹甚富。董其昌、陈继儒来游,尝住其家。刻《余清斋帖》,杨明时为双钩入石,至今人珍袭之,谓不减于《快雪》、《郁冈》诸类帖。所刻有馆本《王右军十七帖》等皆刻于万历中。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廷旧藏,有其印识。
张效彬(1882-1968),名玮、字效彬,号敔园。河南固始人。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回国后任教于京师法政新学堂。北洋政府时期,曾出使俄罗斯,先后任赤塔领事、伊尔库兹克总领事、彼得堡总领事,十月革命后回国。富收藏,曾建私人博物馆。书法宗北碑,楷书尤精。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净几琴书修竹里,清宵风月半江前
——沈周《浅绛山水》赏析
自元迄明,崛起于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在文人画坛有著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力纠浙派末流用笔筋骨外露,剑拔弩张,刚硬之偏,而取法董巨、两宋及元人,风格蕴藉,书卷之气盎然纸上。“吴门画派”中沈周和文征明无疑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沈贞吉之子。其山水幼承家学,后师从杜琼,书法则追法黄庭坚。沈周的绘画造诣颇深,凡宋元名手,皆能变化出入,他由杜琼上追董源、巨然,近学“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又参以宋人笔墨和意趣,博取众长,融会贯通,在师法宋元诸家的基础上有所创变,发展了文人画的表现技法,用笔刚柔并济,笔墨苍劲,自成一家,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征明等,咸出其门。
沈周的画路颇宽,不仅擅长写意花鸟,开明中期写意花鸟之先,其人物、山水亦无一不入神品。山水尤擅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抒发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此卷表现江南园林中文人雅士的娴雅生活。一童子捧书行于山阴道上,一人茅亭静坐,似正在等待书童携书而来。一雅士拄筇过桥。山的另一边,二人亭中对坐闲话,隔岸古松之下,一人闲坐垂钓。画中人物意态优闲,树石茅亭,垂柳幽篁,景物宜人,布势疏朗,诗情画意跃然纸槠之上。
此卷款题“成化壬辰冬十月六日为存甫黄君写于有竹庄。”、“成化壬辰”即1472年,时沈周46岁。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遒劲奇崛”。据画史记载,其山水得益于元代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为多,早年多作盈尺小幅,画法严谨细秀,40岁以后始拓为大幅,气质和顺,简易平淡,高致绝人,晚岁则放笔直写,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虽粗枝大叶,草草点缀,而意弥足,故有“细沈”、“粗沈”之分。从现存沈周画迹来看也确实如此。
从此卷款题时间与画法来看,正是其中年时的力作。山石皴染简洁,将书法用笔的趣味融入线条与皴擦之中,笔锋或正或侧,用笔沉著称劲练,以骨力取胜。构图以截景式摆布,以显山水园林的轩阔景色。画中景色、人物的安排,有条不紊,疏密松紧,起伏跌宕,于平淡中见曲折。格调苍茫浑厚,质朴清润。抒发了一种对江南田园景色,文士清净平和优雅生活的溢美之情。
卷后有明代汤绍恩“真州江水河清澈,千里潆洄绕村屋。山绣芙蓉回望开,美人高启读书台。万劫纷纷我何有,惟有清风明月来。风拂瑶琴写我趣,月照金樽开我怀。依依杨柳横渔艇,但见群鸥日日回。净几谈棋局,始忘对圣贤。身世羲皇上,宠辱浮云间。乾坤自顺适,花柳(鸟)任喧妍。雪洲送驾不可攀,浩然之气天地宽。一丸得诀无名氏,留作儿孙养性丹。嚣嚣黄子克讃禹,飞向仙洲求凤侣。伫看雝雝超凤雏,天下快覩鸣当宁。”和王軏“怕情忧乐苦相牵,能得与君质自然。净几琴书修竹里,清宵风月半江前。真丸可爱尧夫玩,迟日何妨伯子眠。为问达人行处利,由来养静已多年。”二人诗跋。诗跋内容是二人观画后对画作内容、意境的诠释与解读,诗文图绘遥相呼应。
汤绍恩,字汝承,号笃斋,四川普州(今安岳)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任户部郎中、安德知府、绍兴知府、山东右布政使等职。嘉靖十四年(1535)由户部郎中出知德安府,同年任绍兴知府。知绍兴后,兴学宫,广设社学;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济灾荒,深得百姓爱戴。时,会稽、山阴、萧山三县遇淫雨内潦,致使良田淹没,水涝成灾。汤到任后,察看山川地势,了解河道流向,主持建造三江闸等水利工程。从此无干旱水溢之虞,改变了三县水利状态,对发展农业、渔业、养殖业、航运交通等起到了极大作用,令山阴、会稽等地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人们为了纪念汤绍恩的功绩,从明代万历年起就在府城开元寺和三江闸旁建有汤公祠,每年春秋祭祀。
王軏,开平卫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正德年间,屡迁山东左布政使。世宗即位,入为顺天府尹。后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招抚芒部四十九寨,拜工部右侍郎,营造仁寿宫。工罢,改户部,后以兵部尚书李承勋荐,迁南京户部尚书。嘉靖十六年(1537)十月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嘉靖十八年五月以老乞归,卒于家。
汤、王二人诗跋后是《明史•隐逸传》中的沈周小传、《明史·列传》中王軏的小传和《明史•循吏传》中汤绍恩的小传,但无抄录者款识。然据卷后张效彬的题跋可知抄录者为张效彬的同乡和忘年交秦佑衡先生。
秦佑衡(1861-1926),名树声,字宥横,又字佑衡、幼衡,一字晦鸣,号乘庵,河南固始人。光绪丙戌(1886)、癸卯(1903)双科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充会典馆绘图处《地理钧稽图志》总纂,后晋秩郎中、外务部传补御史,云南曲靖知府,调护迤东(西)道,特旨以道员补用,擢迤南道,迁云南按察使、提法使,广东提学使。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拟任其为河南提学使,不应,移居北京,清史馆聘为《地理志》总纂,直到成书。辛亥革命起,避居沪上,不谈世事。秦树声是清末民初有名的书法家,其墨迹收入《民国书法》。其著述颇丰,有《南北史》、《唐书》、《刑法会要》、《乘庵文录》、《清地理志》、《西洋史》、《续修河南新志》等,并与樊增祥、王树楠、易顺鼎、周树模、柯邵忞、郭曾炘、秦树声、徐树铮、曹秉章、赵衡、吴传绮、张元奇等参与《晚晴簃诗汇》的编选。
三小传后为张效彬的四段题跋。张效彬(1882-1968年),名玮、字效彬,号敔园。河南固始人。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回国后任教于京师法政新学堂。北洋政府时期,曾出使俄罗斯,先后任赤塔领事、伊尔库兹克总领事、彼得堡总领事,十月革命后回国。富收藏。书法宗北碑,楷书尤精。
其第一段题跋“壬戌春初,吾邑秦佑衡先生书此三传于清史馆直次,原拟归寓盖印时署款,因循未果,予旋被命于役赤塔,三年不见,先生已作古人矣。先生与余为忘年交,每聚晤率移晷不肯别。先生于书道尠所许可,而每降心以倾听余言,议论时合时不合,而交情因之益笃,至于立身行己,出处大节,则必相互印证,切磨期于协一而后己。盖先生师事先少宰公,既谨推而资于吾家,庭训亦挚。回忆先生口谈指画,精神弈弈,恍犹昨日,睹此遗迹,不胜怃然。先生讳树声,晚号在宥,里人私谥之曰:贞文先生。戊辰夏日,固始张玮识于芳嘉园。”钤“固始张氏镜菡榭印”、“固始张玮”、“效彬”三印。跋中述及了前三传秦树声未署款的由来和他与秦树声先生的交谊以及秦树声的字号等。
第二段“先公自持谨严,略无嗜好,惟于法书名画不能忘情。然毕生清苦,遇重直者弗能举也。忆贰兵部时,有以松雪《双松平远图》求售者,价逾千金,先公难之,先母胡太夫人则以为一可当百,不可交臂失之。先公终以王母赵太夫人春秋既高,甘旨或虞不继,纵之去。适有白石翁《慈月轩图》卷为寿母作,乃收得焉,卷为毕氏经训堂故物,长五尺余,题咏者俱道咸间人,为李文恭公石梧暨郭夫人笙愉最知名。此卷之长,倍之有半,原装极窳劣,后跋又非匏盦、宾之诸显者,以庚申除日见于海王村市,适为余所得。卷中吴廷、用卿小印屡见,盖其所藏,是即监焚智永《千文》、黄子久《富川山居图》者也,未媵祝融,岂非天幸!昔米南宫辛未岁见褚临《褉帖》,辛巳购之,古今传为盛事。按登善生于开皇十六年丙辰,南宫生于皇佑三年辛卯,凡四百五十有五年,余生于光绪八年壬午,上距石田先生生于宣德二年丁未,亦四百五十五年,获保如此巨迹,其为庆幸,尚可量耶?玮又记。”下钤“效彬秘玩”一印。道及了其父酷嗜收藏,但遇到价格昂贵的难得巨迹时仍是无法购得,当时有人求售赵孟俯的《双松平远图》,但价格逾千金,张效彬的母亲认为该作十分难得,不可失之交臂,然其父还是考虑老母年岁既高,考虑要奉养老母的吃喝用度,不得不放弃。而当时恰好收购了沈周为母亲所作的《慈月轩》图卷,才得以释怀。张效彬本人购得的此卷沈周《山水》卷较之《慈月轩》图卷后题跋者如吴宽、李东阳等名气小些,但却比之长出一半等等。文中所讲到的赵孟俯的《双松平远》图或即今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那件。而《富春山居图》卷为“元四家”中黄公望的传世名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中的提到的吴廷(1549年后-1635年前),又名吴国廷,字用卿,号江村,余清斋主人,安徽丰南人,博古善书,藏晋唐名迹甚富。董其昌、陈继儒来游,尝主其家。刻《余清斋帖》,杨明时为双钩入石,至今人珍袭之,谓不减于《快雪》、《郁冈》诸类帖。所刻有馆本《王右军十七帖》等皆刻于万历中。清大内所藏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廷旧藏,有其印识。
此卷接纸处恰有“吴廷私印” 白文方印两方、“用卿”白文、朱文方印两方,汤绍恩、王軏跋纸前有“吴廷”朱文长方印一方。由此可证此卷曾为吴廷所藏。
第三段“焚《富春图》者乃吴问卿,所谓云起楼主也,前跋失考,己卯再识。”下钤“效彬”一印。对前跋内容中焚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实为吴问卿的失考之处作了更正。《富春山居图》卷清初时为宜兴大收藏家吴洪裕(字问卿)收藏,吴氏临终前命家人将《富春山居图卷》投炉焚毁殉葬。后家人趁其闭眼之前将画卷从炉火抢出,遂分为前后两段,长的一段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短的一段原为吴湖帆所藏,今藏浙江省博物馆,名曰《剩山图卷》。
第四段“此卷得自韵古斋,越十有九年,韵古宅又以文待诏墨竹诗翰大卷介至荒斋,于时粗粝,每不得饱,岂有妮古余资,适庆云堂张彦生愿为作合,遂与此卷成一佳配,信与韵古主人有翰墨缘也。”下钤“张玮”一印。据此可知张效彬是从韵古斋购得的此卷。十九年后韵古斋又将文征明的《墨竹诗翰》大卷求售于张效彬,而恰时张正处于生活窘迫的境况,无力购买,而他的好友庆云堂的张彦生愿意与他合伙,于是此卷于文征明的那卷《墨竹诗翰》成为了佳配。
由第二和第四段题跋可知此卷是张于1920年除夕从韵古斋购得。韵古斋位于宣武区琉璃厂东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韩士怀创立,营业面积221平方米。牌匾为陆润庠所书,属琉璃厂名匾之一。经营范围几乎包括中国各种传统工艺品,如历代陶瓷、古铜旧玉、艺术雕刻、珐琅漆器等,其中以景泰蓝和烧瓷最为著名,开张时兼营揭裱字画。曾给翁同龢、张蕴宽、袁励准、金梁、邵章、郑孝胥、傅增湘等人裱过字画。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
而第一段题跋则透露了秦树声所抄录之沈周、王軏、汤绍恩三人小传时在壬戌,即1922年。张效彬的第一段题跋则作于戊辰,即1928年。第三、四两段题跋则作于1939年。
lot:*4229
更多沈周 1472年作 浅绛山水 手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