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乌金釉琵琶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80,000-12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
年代 : 清康熙
尺寸 : 高37.5cm
: 来源:
清末外交家梁诚先生(1864-1917)旧藏;由家族传承
香港嘉德,2017年10月2日,lot116
著录:
《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编,岭南美术出版社,2021年,第198、199页
展览:
《五色祥云—自得堂藏宋元明清单色釉瓷器特展》,广东省博物馆,2018年7月28日-8月26日,编号8

瓶因形似琵琶而得名——琵琶尊。通体施乌金釉,釉色深沉,乌黑发亮。乌金釉为康熙时期创烧的高温单色釉新品种,因釉料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而得名。所烧釉面光润透亮、色黑如漆,以康熙时期最为代表。雍正时期,唐英在《陶成纪事碑》中亦提到“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可见黑釉描金作品在雍正御窑中同样得到了重视。惜康雍两朝此类品种烧造较少,故传世并不多见。在私人收藏中可见香港竹月堂主人简永桢先生所藏康熙时期乌金釉凤尾尊和乌金釉荸荠瓶为参考。艺术品市场中,在纽约著名古董商和收藏家安思远先生的住所中,也可见到与本品造型几近一致的一件琵琶尊,后于2015年纽约艺术品市场中释出。
本品色泽纯黑,光华莹润,宛如黑漆髹饰而成,为典型的康熙御窑乌金釉瓷器之作。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称赞道:“乌金者黑彩之尤莹亮者也”。从其釉面隐约的痕迹可以看出其釉上曾施金彩描绘纹饰,纹饰层次繁密,而今金彩虽经年已久早已脱落,但不减其尊整体气质。此外,本品曾为清末外交家梁诚先生旧藏,值得珍视。
参阅:《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5年,第234页、235页,图156、图157。

静穆深沉,端凝天地
尊,在商周时期专门用作酒器,宋代时烧制来专供宫廷作陈设使用,到了明清时期对“尊”的定义就更加宽泛,有些大型、敞口的瓷瓶也称为尊,也作陈设使用。
什么叫做琵琶尊?琵琶尊的器型较为独特,器型似弦乐器琵琶,洗口,束颈,弧腹,腹下部较大,圈足为宽窄不同的二层台式。它不是实用品,而是陈设器,用于厅堂陈设、供人欣赏之物。用于皇家陈设所用的琵琶尊,当然是精心烧造的陈设之器。
此琵琶尊高达37.5厘米,器形硕大,造型独特,俊朗挺拔,曲线优美,撇口,束颈,垂腹,腹下部较大,高足,足部外撇,胎质洁白细密,特别是一身纯黑的乌金釉,釉质细腻,色黑如漆,光润透亮,明净如镜。整器拙朴笃实,不嚣不燥,不张不扬。
这件琵琶尊并非是八国联军的劫掠品或文物贩子的走私品,它是大清国驻美外交公使留下的旧物,据梁诚后人称其来源为当年慈禧太后赏赐之物,惟缺乏相关资料证明,今已无考。
百年的岁月沧桑,欧风美雨,它身上曾经金碧辉煌的描金纹饰已脱落殆尽,幸好器物完整,无伤无磕,极为难得。它被滞留在国外一百年,随着国家强盛,东风压倒西风,琵琶尊终于叶落归根,回归中土。
虽然这只三百多年前的康熙御窑旧物金釉尽失,可其本身的地色通体黑黝如乌,自成一色,另有一番素雅韵味。
康熙常见的黑地素三彩凤尾瓶之类的黑釉地色与这只琵琶尊的乌金釉不可同日而语,乌金釉釉面泛着油光,特别的滋润,有莹亮的光泽。
“中国古董教父”安思远在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宅里,也陈设着一件同样的乌金釉琵琶尊,安思远先生的收藏与艺术审美肯定是顶级的,也是我们一般人不能企及的,他的藏品那么多,而偏偏选择这种乌金釉琵琶尊陈设在豪宅的当眼处,可见这种乌金釉釉琵琶尊的不凡之处。
秦汉尚黑,元人尚白,黑色曾是汉人最早崇尚的颜色,黑色代表着高雅、庄严、稳重。黑色深邃至极,包容一切,有容乃大。
当你关注它时,就会感觉它如山峙渊渟,有种逼人的气度。
当你忽略它时,它静静伫立一隅,仿似阅尽世事,沉默是金。
(有关这只康熙乌金釉琵琶尊的入藏故事,将会著录于《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 之 第4册》)
—冯玮瑜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攻破北京,迫得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仓皇出逃。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共赔偿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偿付,本息共计9.82亿两之多,由于条约中的赔款是赔付给1900年(庚子年)侵华的列强,因此
又叫“庚子赔款”。
梁诚是广州市黄埔村人,12岁时考取清政府的第四批留美幼童团,就读于麻省菲利普斯学院,1881年毕业后回国在总理衙门做事,后随张荫恒公使赴美,任使馆参赞,从始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任满回国后,曾先后两次跟随中国特使李鸿章赴英国及美国。1903年至1908年以三品卿衔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
此时的大清国已经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外有列强欺凌,内有民怨沸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遇到“三千年未见之大变局”,内外交困,清政府的外交人员要维护国家利益,谈何容易。
梁诚在1903至1908年间,任大清国驻美国公使,并代表清政府出访美洲多个国家。他曾为中国争回部分庚子赔款,并把款项用于教育。据清华大学校史馆记载,梁诚在清华大学的建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还曾协助晚清名臣张之洞从美国手中争回粤汉铁路的筑路权。
1908年,中国公使梁诚就庚子赔款问题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进行沟通,在沟通期间,海约翰谈到“赔偿数目过多”这么一个“个人想法”,敏锐的梁诚马上把握时机,当即提出希望美国减少赔款。后来海约翰把这个清国公使的要求传达到美国国会,梁诚又游说国会。除了国会外,他还利用与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是校友的关系,争取到美国总统对退还赔款的支持。经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1908年5月2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法案,放弃还没有赔付的款项,并将之前美国所得的一半赔款全部返还给中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10785286美元,作为投入中国的教育事业、派遣留美学生之用。美国要求以退还的庚子赔款来兴办的学校,必须要以最高的标准,来收录最优秀的人才,并且中国要派遣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而梁诚本人曾为留美幼童,对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退还的第一笔庚子赔款被用于留美学生和建立留美预备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的经费,从1909年至1929年共培养留美学生1289人。(第二次退还庚子款为12545437美元,自1917年10月至1940年12月止,用作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之用。)
清政府利用庚子退款于1909年10月在北京西郊咸丰时期的清华园设立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1928年,清华学堂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梁诚通过高超的外交技巧,为清华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从而使系统化、大规模的留学教育成为可能,为中国近代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清华大学”这所让所有中国人景仰的高等学府,它创立的时候,正是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多灾多难的时候,而梁诚对清华大学创校贡献良多。现代人都知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没有了资金,企业就枯萎,正是由于梁诚的努力,才有利用美国退还庚子退款的部分资金用于创办清华大学,后者的彪柄于世,离不开前人的辛劳,饮水不忘挖井人。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1月16日袁世凯组阁,1912年1月11日梁诚被召回国,结束了外交官生涯,后到香港定居,1917年病逝。
梁诚外交生涯的芳华岁月,正值当时大清国被列强的洋枪洋炮打得不停割地赔款,国与国的交往是讲究实力的,弱国无外交,当时可真难为了那些外交官员,无论是礼下于人还是据理力争,所有的捭阖纵横、调和折衷,无不是为了这块古老的中华大地。在他的生命晚秋之际,大清国的龙旗黯然落下。
争回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创办“清华大学”,争回“粤汉铁路的筑路权”,光此两宗外交功绩,足以无愧他的外交官的生涯。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大道至简——自得堂藏康雍乾单色釉瓷器
拍卖时间 : 2023-06-11 20: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B1楼A厅

lot:3258

更多清康熙 乌金釉琵琶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