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窑变釉鸠耳尊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2,500,000-3,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3年春季拍卖会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高34.5cm
: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来源:
1978年5月20日购于福成行
著录/展览:
《天民楼藏瓷(上册)》,香港艺术馆、香港市政局编,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香港)有限公司,1987年,图162;
《好古敏求——敏求精舍三十五周年纪念展》,香港市政局与敏求精舍合办,香港艺术馆,1995年12月22日-1996年2月18日,第193页,图145
本品敞口束颈,颈肩部凸起弦纹一周,两侧饰鸠耳衔环,弧腹及底内收,下承高圈足。通体施窑变釉,釉面红、蓝、白三色相浸相润,交融于身,灿若云霞,美轮美奂,无有穷尽。底部酱釉下暗刻“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从款识判断,本品应属乾隆早期御窑产品,且极有可能为唐英制出。
本品从造型不难看出,其当以三代古青铜器为本制作而成。且颇具宋人王黼《宣和博古图》所载“周高克尊”之气韵。据《周礼》载“大罗氏掌献鸠杖以养老,又伊耆氏掌共老人之杖。”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老人年八十、九十者,礼有加赐,授予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并解释其缘由为“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古时天子以鸠首玉杖赐予老者,以示敬养,后世遂常将“鸠”作为长寿的象征,故而两侧所饰鸠耳具有 “长寿康宁”的寓意。而将鸠耳尊与窑变釉相结合,则为雍正御窑之创举,乾隆沿袭之。
据明王圻《稗史汇编》载“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明人眼中的窑变“非为人造,乃是天成”,故世有“窑变无双”之美誉。而将“天意”转化为“人为”的这一重大突破,是发生在清代雍正御窑之中。据《唐英瓷务年谱长编》载,唐英于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其后景德镇御窑厂除成功仿烧宋代钧釉瓷器外,又根据钧釉的烧成机理,通过控制配料和窑炉火候、氛围,人工烧造出精美的窑变釉。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钧釉,仿内发旧器梅桂紫(玫瑰紫)、海棠红……新得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
虽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已能通过人为控制,但烧造出一件发色完美的窑变釉器物也并非易事。以至于乾隆九年(1744年)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中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可见乾隆时期发色完美窑变釉器的烧造不仅存在一定难度,甚至一经烧出,竟被视为祥瑞之兆。
据传世资料可知,此类鸠耳尊在乾隆朝有大中小三个不同尺寸和茶叶末釉、仿汝釉、天蓝釉、青花等多种釉彩。大者可达48厘米,中等者则为30厘米以上,小者则近20厘米。本品属中等者,体量大小适中。另外,在多种彩釉装饰中,唯有窑变釉一类存世最为少见。检索公私收藏可知,北京故宫博物院及沈阳故宫博物院各藏有一例雍正窑变作品,其他馆藏资料中多为乾隆其他彩釉之鸠耳尊,而馆藏乾隆窑变者目前所不见。市场流通中更是屈指可数,其存世之罕,由此可见一斑。
本品造型古朴典雅,器身不加雕镂,除肩颈处弦纹鸠耳衔环外,别无装点,唯以釉色取胜。其窑变釉肥厚润泽,宝光晶莹,呈色异常美妙,苍褐者沉稳如地,青蓝者幽寒如水,艳红者炽烈如火,其交错融流之状,如风动云霞,变幻旖旎。抟泥幻化,观之意趣无穷,可谓巧夺天工,极尽乾隆窑业之能事,颇值珍视。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天民楼藏瓷
拍卖时间 : 2023-06-11 19:3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B1楼A厅
lot:2908
更多清乾隆 窑变釉鸠耳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