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仿哥釉雙耳大方壺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HKD:2,000,000-2,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國嘉德香港2023春季拍賣會
年代 : 清雍正
尺寸 : 50cm high
: 「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雍正皇帝深慕古風,故御窯廠為迎合聖心,在仿古瓷器的燒造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據唐英《陶成紀事碑記》所載,在五十七種宜於歲例貢御的釉水名目中,仿古釉數量相當可觀。其中仿宋瓷尤為重要,不僅種類涵蓋諸多名品,且直接以內廷下撥的宋代舊器為藍本,「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種,俱仿內發舊器色澤」,燒造水準堪為後世典範。
青銅器歷來為鑒古、仿古之大宗,模仿其造型燒製瓷器在宋代已相當流行,不少名品即屬此類,如南宋官窯尊、簋、龍泉窯鬲式爐等。至明清兩代,此類仿古器的禮制意味進一步淡化,漸漸成為日常陳設、賞玩之物。拍品造型源自商周青銅器而略有變化。造型規整沉穩,呈四方之形,唇口微微外侈,束頸,豐肩斂腹,下出圈足,肩部隨形對置如意綬帶雙耳,融入清宮的精巧元素和吉祥寓意,品格超群。通體滿掛仿哥釉,質地肥腴,釉面光潤,金絲鐵線開片自然分佈,圈足底端施醬釉,以摹「鐵足」之效,與宋器一脈相承。足內青花「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書款,古意盎然。此壺融古銅器造型之端莊與宋瓷釉色之幽雅於一身,展現了雍正時期宮廷仿古藝術的獨特魅力。
暫得樓藏有一件清雍正仿官釉雙耳扁瓶(附圖1),其耳部裝飾、造型等與本品相近,皆為雍正御窯雅品,著錄於《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頁56,圖11。2015年12月北京秋季拍賣會曾售出一件同時期仿官釉雙如意耳大方壺,其尺寸、造型、釉色等與拍品相同,當時成交價為8,280,000人民幣,可資參考。
方壺呈扁方形,體量頗大,氣勢恢宏;唇口短頸,豐肩束脛,圈足微撇;頸肩部對置如意形耳,造型線條飽滿而富於張力,為扁方瓶身平添柔韌之美,如點睛之筆,並有稱心遂意之吉祥寓意;足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瓶內外均以仿哥釉為飾,釉面呈現鐵線紋開片,古雅自然;底足平扁,加施黑褐色護胎釉,以摹哥窯器鐵足之效,觀之古意盎然。
國人崇古尚古之風由來已久,宋時即以先秦吉金為形,製瓷以仿效。有清一代,復古思潮再次盛行,景德鎮御窯多有摹古之傑作,以仿宋釉、仿宣德青花等為常。雍正十三年,唐英於《陶成紀事碑記》中總結雍正朝御窯瓷器時,列舉了五十七種年年進貢之品類,近三分之一為仿古釉色。御窯廠亦以歷代青銅器之造型為藍本。
本器即為雍正時期仿古佳例,造型取裁自青銅器之方壺,古樸凝重。乾隆時期編纂的《西清古鑒》見載「周丙辰方壺」(附圖1),兩側雖飾鋪首銜環耳,且重心較本器偏下,然上設唇口,下承外撇底足,造型頗為相近,且書中載該方壺「高一尺五寸一分」,約合48厘米,與本器亦近似。雍正時期,此方壺是否已雅蓄宮中,並作為瓷器靈感來源待考,但本器造型深得青銅器之雅韻,可見一斑。前述「周丙辰方壺」刻有銘文,《西清古鑒》載其銘文雖漫漶不可讀,但「曰侯,曰王後,亦重器矣」,即不論銘文為何,皆為重器,可見此類器地位之高。本器如意耳別具匠心,剛柔並濟,肩部更為挺闊,蘊古而彌新,殊為珍異;且體量頗大,氣勢非凡,深得青銅器宗廟之靜穆崇肅,彰顯王朝盛世之氣象。
器身所施釉意在仿宋元哥窯。有關哥窯之文獻記載,首見於元人孔克齊《靜齋至正直記》:「質細雖新,其色瑩潤如舊造……『近日哥哥窯絕類古官窯』」,評價頗高。但此後數百年,人們對哥窯的認識一直較為模糊。其燒製窯址、燒製時間至今在學界仍未形成定論。有學者認為,宋元時期釉面開片之近似者可分為傳世哥窯、龍泉哥窯,及哥(官)窯型瓷器三類,或可從一個側面證明,釉面開片之美,深為當時社會所青睞,故不同窯口、不同時期皆爭相效仿。至明末清初,哥窯作為五大名窯之一,深為文人所喜,如《長物誌》中載,插花當用官、哥、定窯之膽瓶或蓍草瓶,盆栽花器以官、哥等窯作品為第一。形如哥窯之花瓶更是常見於明末名家繪畫之中。明末清初文學家李漁甚至曾推崇冰裂紋壁紙,「滿房皆冰裂碎紋,有如哥窯美器」,足見哥窯令文人傾心,風靡一時。
景德鎮御窯廠自明代永宣、成化時,便在仿製哥釉領域展現出一定水準。清代以雍正乾隆時期最佳。雍正帝雅好文藝,信佛修道,性喜清凈,深諳哥窯之美。即使是口有破損之哥窯瓶,雍正也命「瓶口上粘處別動,要收拾一色」,並要求把紫檀木座「往細致裏收拾」,可見對哥窯瓶珍視至此(見雍正三年九月十四日《各作成做活計清檔》)。哥窯或仿哥釉器常在宮中用作花器,如《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有為「哥窯小花尊」、「哥窯花插」等修整木座、配座之記載。清宮檔案中見載「哥窯雙耳扁瓶」、「哥窯瓷雙耳方瓶」、「哥窯瓷如意耳四方瓶二件」等名,或為本器之相類器。
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對仿哥釉頗為用心。《陶成紀事碑記》中載,「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種,俱仿內舊器色澤」,可知如本器之仿哥釉,不僅註重效仿釉色及自然開片,亦仿其「鐵骨」,且以內府舊器為樣例,由此得以形神兼備,冠絕一朝。本器足內書篆款,多見於雍正晚期單色釉及青花大器之上。故宮博物院現藏多件雍正仿汝釉器,款識皆與本器相近,當為一人所書,參考《汝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窯瓷器薈萃》,北京:故宮出版社,2015年,頁222-227。自款識而言,本器極有可能為年希堯督窯、唐英協理時期所製。其釉質厚潤,釉面滿布片紋,疏密粗細相間,深得宋器神韻,篆款更添古意。
雍正一朝瓷器以細膩精雅著稱,體量如此之大者,甚為罕有。與本器形製相近者多見施以仿哥、仿汝、仿官三種仿古釉,或意在追尋宋時風雅,有獨特的設計與考量於其中。與本器形制釉色皆相近者極少,一例為日本私人舊藏(附圖3),尺寸略大(高51.5厘米),造型、施釉及款識書寫皆與本器極為相近,曾於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上拍,拍品編號2985,後於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拍得1150萬之善價。
另可參考仿汝釉、仿官釉裝飾者:仿汝釉例見佳士得香港2016年11月30日,拍品編號3316(附圖4),為法國皇室後裔巴黎伯爵奧爾良王子夫婦舊藏,體量與本器相仿;仿官釉一例見上海博物館館藏(附圖5),尺寸較大,高55.7厘米,著錄於《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頁58;另一仿官釉例尺寸略小(附圖6),高僅43.8厘米,曾兩次上拍於香港蘇富比,分別為1995年5月2日,拍品編號100,及2006年4月10日,拍品編號1614。
雍正時期亦曾燒製相近如意耳扁方瓶,口部、足部更為簡約,器型普遍較小,如上海博物館藏清雍正仿哥釉如意耳長方扁壺(附圖2),亦作扁方造型、飾如意耳,尺寸較小,高僅18.7厘米,見《清代雍正—宣統官窯瓷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頁111。另見故宮博物院藏造型相近之仿汝釉器,款識與本器亦極為相近,尺寸較小,高27.5厘米,參閱《汝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窯瓷器薈萃》,北京:故宮博物院,2015年,圖版100。
雍正時期御窯瓷器以精細素雅、品味超絕著稱。精細者,常易因過度註重局部,而忽略整體,易因過分追求秀巧,而顯得過度嬌柔,難以剛柔並濟。本器既見精雅局部,亦見宏大氣象,彰顯出雍正御窯大氣磅礴、高古拙樸的一面。其體量碩大,形製上承商周禮器凝重雄渾之風,盡顯王朝鼎盛之氣魄;如意雙耳使之更富於變化與靈動韻律,別具一格;所施仿哥釉凝潤沿襲宋元雅韻,承繼明末文人對哥釉之青睞,與造型完美相合;陳設頗具吉金之勢,若為花器,則古雅芬芳,傳世相類者極少。

來源:
重要私人舊藏
香港蘇富比,2003 年4月27日,拍品編號174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158-159,編號38
展覽: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機暇清賞 –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2007年11月11日至2008年3月30日
拍卖场次 : 仿古開今——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
拍卖时间 : 2023-04-07 10:30:00

lot:907

更多清雍正 仿哥釉雙耳大方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