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期 “韵泉”仲尼式古琴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估价:RMB:2,800,000-3,8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2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 : 明早期
尺寸 : 通长:122 cm.(48 in.) 肩宽:20 cm.(7 7/8 in.) 尾宽:15 cm.(5 7/8 in.)
: 出版:陈云飞,《“韵泉”琴考》,《杭州文博》辑刊,2014年5月31日。

此琴仲尼式,其材面桐底梓,设螺钿徽,鹿角霜灰胎,通身髹熟栗色漆,面两侧近肩处有黑色旧漆透出。琴体通身发流水断间牛毛断,近岳山处及琴头呈现大片冰裂断。其间零星出现几处圆形断纹,是极为少见的“梅花断”。至尾部则出现蛇腹断。其项部不同于一般常见仲尼,在婉转的颈部弧线之上伸出一个细微的倒圆,灵动而别有趣味,这体现出制作者和定制者的匠心设计。琴背镌刻琴名“均泉”,“均”字古又同“韵”。琴背设长方形龙池与凤沼,边缘皆设竹片贴格,起到保护池沼的作用。池沼内纳音微隆,目的是为了留住槽腹内的声波,以达到回旋萦绕的听觉效果。其中阴刻篆文,因年代久远,木质苍古,非常难以辨识。凤沼内隐约为“云间仙客”。龙池下镌刻长篇行书题识:予在灵峰寺,濬匊月泉,流清韵远,疑有琴音。丁巳十月偶获此琴于海上,其声清,其韵远,因以韵泉名之,舍施寺中。世有钟俞,聊佐清兴。梦坡居士识。”
丁巳年为1917年。
周庆云(1864-1933)字景星,一字逢吉,号湘舲,别号梦坡、灵峰补梅翁,室名息园、梦坡室、晨风庐、怡园、梅花仙馆、华萼楼、清远楼、友石亭、五松琴斋、宝斯堂。吴兴人。其家原为浙江盐业富商,又先后投资天章丝织厂,长兴铁厂,浙江兴业银行及丝厂和精盐公司,1905年投资兴建苏杭铁路,竭力反对向英商借款,所办企业在抗衡外货,抵制日货中起到一定影响。一生收藏书画、金石、古器颇丰。曾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又刊刻古籍如《盐法通志》、《历代两浙词人小传》及《浔溪诗征》等。能诗词、绘画,书法尤以小楷精到。有《琴书书目》、《琴史补》等。
这张琴琴铭中提到的灵峰寺位于杭州西湖北山青芝坞后,至今每到冬春之季一片香雪海,与西湖孤山、西溪并称为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周梦坡一生最是仰慕宋代苏轼的名士之风,苏东坡曾有灵峰寺题壁诗:“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1909年,周梦坡寻着苏东坡的足迹再次游历灵峰寺,在此种补种梅花三百株,并且建“补梅庵”,在“补梅庵”右侧又掘地得泉“掬月泉”成就“灵峰探梅”一时盛景。此后每年春秋嘉日,广邀群贤,丹青墨妙相绪。
1917年,远在上海的周梦坡获得此琴,日夜抚奏,琴音清远,仿佛泉水从石岩涌出,不溢不竭,如再次身临掬月泉畔。于是以楷书恭敬书写琴铭,将“韵泉”赠送灵峰寺宝藏。如今灵峰探梅、掬月泉盛景尤在,此琴辗转仍然保存完好,可以说真的是佛缘深厚。

来源:周梦坡旧藏。
灵峰寺旧藏。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韵泉”琴考
文/陈云飞
偶然在上海纪实频道《发现•中国》栏目得见一张名为“均泉”的古琴。画外音并未介绍其来历,而是以它来注解古琴的结构和铭款。画面平扫了这张琴背的铭文,发现有“灵峰”“掬月泉”等字。定格画面仔细端详,根据自己对西湖史地及古琴识见的判断,这应该是一张与西湖北山灵峰有渊源的琴。
一、古琴形制及琴铭内容
从形制上看,这是一张仲尼式古琴,髹黑漆,琴肩窄秀,琴身线条简捷流畅,含蓄而大方的造型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思想(图1)。
琴背龙池、凤沼皆呈长方形。龙池之上楷书琴名“均泉”二字。龙池之下,凤沼之上铭刻五列楷书,线条沉着有力,结体端庄挺拔,颇有苏(轼)风神韵。
全文誊录如下(标点为笔者所加):予在灵峰寺濬匊月泉,流清韵远,疑有琴音。丁巳年十月,偶获此琴于海上,其韵远,因以“韵泉”名之。舍施寺中。世有钟俞,聊佐清兴。梦坡居士识。
根据文中“因以韵泉名之”,可知“均泉”之“均”乃“韵”字通假。琴铭中“灵峰寺”“掬月泉”“丁巳年十月”“梦坡居士”,这些关键词无不诉说着与这张琴休戚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与历史事件。
二、相关人物事件考
(一)“韵泉”琴主——梦坡居士
“韵泉”琴署名“梦坡居士”。若对近代古琴名家略知一二者,这位“梦坡居士”就非陌生人。此人正是清光绪七年(1881)秀才,湖州乌程县南浔人周庆云(1864-1933)。周庆云,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为南浔巨富,年轻时经营丝、盐、矿业等。曾任苏、浙、沪属盐公堂总经理,两浙盐业协会会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投资兴建苏杭铁路,竭力反对清政府向英商借款、出卖路权。1913年在杭州开办天章丝织厂,抗衡外货。1925年,为抵制日盐进口,在上海浦东设立五和精盐公司,又投资兴办长兴煤矿。1933年病逝于上海。
周庆云别号“梦坡”,自有一番来历。他平生仰慕品格清奇高远的宋代大学士苏轼,对东坡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委运任化,遍游山川的名士之风极为推崇,处处以苏东坡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和处世楷模。关于“梦坡”还有一个有趣的传闻,说周庆云一夜梦见苏东坡向他指点江苏镇江金、焦二山的山水胜迹。梦醒之后,他跑去镇江游玩,发现所见山水果然和梦中苏东坡所指一模一样,遂自取别号曰“梦坡”。此说虽不足信,但从周庆云的生平业绩和气度风范来看,不失东坡忧国忧民之心,不乏东坡风流倜傥隐逸放浪之志。他“勤著述,工诗文词,能书画,善雅琴,精鉴别,(能)考订金石文字”,其诗词歌赋文章、琴棋书画金石,无不精通。“平生喜游,北抵燕、蓟、兖、济,南带淮海,近则普陀、天童、武林,息庐于莫干山……亦以游为寄”“少好饮

(酒),非病不止,积日计之40年,饮15000斤”“晚岁尝命啸俦侣结吟社,登高临流,景慕前躅”……
周庆云有感于中国乐界自“晚近以来,雅颂浸息……和平中正(之音)邈不可见”“亟欲与正声挽之”,向江阴古琴名家学习抚琴,并致力于收藏琴书、古琴。他的收藏中不乏宋徽宗“松风”这样的琴中极品。他还在多方收罗古琴书谱的基础上编纂了《琴史补》《琴史续》《琴书存目》《琴操存目》等古琴学著作,这是自明代朱长文著《琴史》后,古琴史又一扛鼎之作,使其成为近代名噪一时的古琴史学家。在位于上海爱文义路道达里的寓所晨风庐,周庆云还经常举行聚会,接待各方琴家,散发琴书,切磋琴艺,同修琴道,是当时享有“江南第一”盛誉的古琴大家。[1]
这张“韵泉”琴得“江南第一”古琴大家的识鉴宝藏,铭文中谓其“韵远”,必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好琴。
(二)“韵泉”琴主与灵峰
清宣统三年(1911)梦坡室曾刊刻本《灵峰志》。此书为周庆云撰,分山水、名胜、人物、艺文四卷,记录详尽。为周氏家刻本,流传不多。由此可见,梦坡居士与西湖灵峰有着深厚的情缘。
江阴缪荃孙在《灵峰志•序》中写道:“乌程周君梦坡,夙缔佛缘,常称豪举,清修福地。前世德云,最爱此山,为之修道、筑亭,补种梅花三百树……梦坡又为之搜往牒,证旧闻,作图以张之,征题咏以益之。历时数旬,成《志》四卷:曰山水,曰名胜,曰人物,曰艺文。条举件系,文缛诗清,宛宛灵峰,迨无遗憾。”
又,时年八十四岁的林屋散叟秦敏树在《灵峰志•序》中曰:“周君悯峰无志乘可考,爰采流览所及书籍有涉灵峰者,朝夕披录,不惮寒暑,辑成四卷,将付手民,属为序之。”
周庆云为何如此衷爱灵峰?他又和灵峰结下了何种因缘?这还得先来了解下灵峰的历史。
1.灵峰寺
“韵泉”琴铭中提到的灵峰寺,位于西湖北山,在青芝坞后。灵峰寺或可追溯到东晋咸和初,天竺僧慧理在杭卓锡结庵,连建“灵鹫”“灵山”“灵峰”等五寺。五代后晋开运年间(944-946)吴越王钱弘佐建鹫峰禅院,并延请伏虎光禅师住持,舍田数千亩,僧众数百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宋英宗改赐“灵峰寺”额。内有容碧轩、翠微阁、眠云堂、洗钵池、妙高台等胜迹。元代之季,寺院日渐颓废。明时人迹罕至,更是幽僻荒凉之地。清道光年间灵峰寺得到重修,又经道光、咸丰二次植梅造景,一度成为赏梅胜地。1946年12月,太虚大师和巨赞法师还曾在此地创办杭州武林佛学院(即现杭州佛学院的前生)。峰高市远,僧古客稀。灵峰寺自吴越王始,屡建屡毁,最终因民国后战乱兵燹而芜没。灵峰的梅花虽几经兴衰,蔚然成林,直至今日,每到冬春之季依然是一片香雪海。
2.灵峰种梅人
灵峰赏梅或可追溯到宋代。南宋时,杭州有丰富的赏梅活动,时人张功甫于绍熙五年(1194)撰写《梅品》,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那时,西湖种梅范围已从孤山、吴山逐渐向周边扩展。文人雅士踏雪寻梅的足迹曾到过灵峰青芝坞一带。宋释永颐《过青芝村观晚梅》诗云:“梅花树下春风静,苔荒荠老围春井。山翁汲泉来点茶,触残花下玲珑影。”明代,周诗有《早春入灵峰》诗:“杪秋经月杜门幽,献岁方为鹫岭游。梅萼已看迎腊吐,涧泉犹自带冰流。”不过,这只是历史对灵峰梅花的零星记载。直到清道光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1844-1846),镇守浙江杭州副都统、长白人固庆接踵二十多年前其父萨果恪公修复灵峰佛殿的盛举,在此重修灵峰寺,于山园环植果木数百本,又以梅花尤盛,“更锄明月传佳种,为向灵峰特地开”,从此梅花才真正与灵峰结缘。由固庆撰文,浙江杭嘉湖兵备道顺德黄乐之八分书刻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夏六月的《重修西湖北山灵峰寺碑》(图2-1、2-2)至今还存于灵峰掬月亭中。
3.灵峰补梅人
固庆是灵峰植梅第一人,之后又有一位对灵峰之情更痴于他的人,此人正是“梦坡居士”——周庆云。周庆云于宣统元年(1909)重游灵峰,在寺僧莲
溪处看到了一卷《灵峰探梅图》。这个手卷颇有一番来历。
当年固庆植梅后,灵峰成为文人雅士赏梅之胜境。周庆云手中的这张卷子,就记录了灵峰寺的一场雅集。咸丰己未(1859)上元后二日,时人陆小石邀陈觉翁、汪铁樵、魏滋伯、高饮江、罗镜泉、诺庵等十八人小聚灵峰寺,由杨振藩(蕉隐)绘水墨山水,装长卷,何方谷题“灵峰探梅图”五字,各人皆有题咏,如陈春晓的诗:“古刹空山里,苍茫别有天。云容兼雪意,竹外与梅边。花发寒犹早,僧狂醉俗颠”等等。此卷先藏于灵峰寺中,咸丰庚申、辛酉(1860-1861),杭州先后两次被太平军攻破,灵峰的梅花与庙宇毁于兵燹。幸好陆小石之子陆有壬(似珊)将《灵峰探梅图》携至东粤,才逃过此劫。三十多年后,似珊退归,又将此卷舍施寺中,以证香火因缘。此时,主持灵峰寺的山僧莲溪兼主萧山隆兴寺讲席,航海请经,携此卷至京师,故卷中题咏有不少名公。其中有近代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松禅)的题咏:“萧萧寥寥咸丰春,落落莫莫灵峰人。探梅再游常事耳,伤哉浩劫沧江濒。作图者谁杨蕉隐,笔力倪黄标格近。题诗者谁雪隐翁,一十八人气味同。吾生出入明光殿,惜与群贤未识面。幸从卷尾见丁公,十万牙鉴富经传。山僧请经航海来,携卷索诗火急催。时平岁美湖波渌,梅花开时山鬼哭。”翁同龢并未到灵峰,却为《灵峰探梅图》及其流传身世所感。这首题诗后来被周庆云连
同自己的题跋一同勒石寺中(图3)。其题跋为:“此松禅相国题蕉隐《灵峰探梅图》卷子诗也。相国笔墨重一世,此非其至者,已惊绝尘俗矣。勒石寺中,永宝持之。”现碑存于杭州植物园陈列室。
在周庆云见到的《灵峰探梅图》手卷上,参与题咏的咸、同朝胜流无虑数十家。他读到钱塘杨雪渔先生有感灵峰沧桑,于卷上题咏“补梅绘咏更何年,山灵日日望吾辈”,这位儒雅风流的名士当下就起了灵峰补梅之思。
关于周庆云灵峰补梅一事,归安(现湖州)人沈中的《灵峰补梅记》作了详细记载(图4):
“往岁,梦坡周先生得蕉隐所图《灵峰探梅》卷子,出以相示,其中题咏,大抵咸、同时故老,有声于当时者也。世运凌夷,流风易沫。自洪杨之难作,兵力所及,靡地不墟,杭州破坏,而灵峰胜境,若蕉隐所图梅花如雪者,亦复荡然无遗迹矣。夫湖山名迹,大半狃于游人耳目,而灵峰以幽远之区,山径芜秽,舆夫野人有所不晓。则三数文人,风雪穹山之会,寒梅寄傲,杯酒写怀,适自足耳。历事浸久,宜其湮没而无传也。梦坡悯焉!叹胜境之久淹,且有慨夫前修雅志之莫续也,于是依山树梅数百株,且即山寺之西偏,起小屋三楹,额曰补梅庵。榱桷材而不斫,编黄蔑以被壁障,曾崖荫茂树,入处阒然,意兴顿远,曾不知其所居隘也。庵右数武,掘地出泉,渊然以清,名曰掬月。面前有屋,小如艇,名以泉名。掬月艇之后,因废殿作长廊,植罗汉松于败龛中,墙外竹树缘山覆其上,苍翠相映,亦可玩也。泉迤西,开石通道,盘纡而升,有亭焉。登览之,顷湖山全胜,悉归眼底。湖以外天光水色,微茫相接者,江也。烟峦隐约可指数者,越中诸山也。盖寺在山之半,而亭处又益高出山数里,望之直在翠微间矣。寺中废宇,亦且饬治,取便宴坐,复为藏经之室。于是,游息之所殆备。实经始于宣统纪元之春,落成于二年冬。凡历日若干,费财若干。是中曾无奇石珍卉之玩,崇台邃馆之娱,草树不翦,自成幽逸,静居移日,实契遐心。斯岩谷之情,知不异于曩昔,而堰仰之适,谅无过于今兹耳。日者,先生饮余于寺之眠云堂,文酒乐甚,属为记其原始,将勒石壁间,以诏来者。且言曰:“山水胜地,非人力可攫而私有也。凡吾所营,但当舍诸寺中。吾至且主,吾去则来游者尽人主也。是葺是保,则有赖于后之好事者耳,它又何望也。”予闻而称曰:惊哉言也,遂并识之。”
周庆云灵峰补梅后尝于春秋佳日,邀约文友来此雅聚。且有所梦,因自号“梦坡居士”(图5)。又,坡公有灵峰寺题壁诗:“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流风异代,仰止非独。宣统二年(1910)十二月十九日,值东坡诞辰日,周庆云灵峰宴集,一时名流咸至,丹青妙墨相续。宾主雅韵,流传甚广。次年八月,周庆云又嘱绘
“补梅图”并题。安吉吴俊卿(吴昌硕)为题篆书“灵峰补梅图”五字(此图现存于浙江图书馆)。周庆云觉得灵峰大观无志可考非常可惜,于是,遍览群书,收罗有涉灵峰的史书典籍,朝夕披录,不惮寒暑,经历数年,终于分山水、名胜、人物、艺文,辑成《灵峰志》四卷。从此,灵峰梅花影响日益,成为清末至民国时期著名的赏梅景点。朱自清、郭沫若、徐志摩等文化名人的著作中都能读到有关灵峰梅花的文字。
其实,周庆云在灵峰补梅、编志只是其风雅人生之一页。从“韵泉”琴铭上看,周庆云是丁巳年(1917)在上海得到这张仲尼式古琴。此时,与灵峰补梅已时隔8年。琴背长方形龙池之上楷书琴名“均(通韵)泉”二字。龙池之下,凤沼之上铭刻五列楷书,端庄挺秀,颇有苏风神韵,应是出自“梦坡居士”亲笔。琴铭区区54字,无不流露出周庆云对灵峰胜景念念不忘之情。
从沈中《灵峰补梅记》中读到周庆云在灵峰寺外灵峰亭以至半山来鹤亭,补种梅花三百株,又营造了“补梅庵”。起屋时,在庵右掘地得泉,这就是“韵泉”琴铭上提及的“掬月泉”。如今掬月泉尚存,泉壁之上嵌有一碑,篆书铭文:“宣统二年,乌程周庆云灵峰山中起屋得泉,清宁容月,恍若可匊,爰作兹名,以谂来游。”(图6)
这张仲尼琴声音中正平和,很有文人气质,这让周庆云联想到自己在灵峰浚得那汪半月形的掬月泉。泉从石岩涌出,不溢不竭。朋友沈中在《补梅庵诗录》中有《掬月泉》诗:“世间苦白日,常怀返晦冥。山中明月夜,况饮此清泉。心迹两寂寞,何事濯尘缨。”泉流清韵悠远。远在上海的周庆云每每操缦这张仲尼琴如同听到灵峰掬月泉的清流之音。掬月听泉,琴声佐兴,世上总归会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吧。“山水胜地,非人力可攫而私有也。凡吾所营,但当舍诸寺中。吾至且主,吾去则来游者尽人主也。”周庆云将“韵泉”琴舍施寺中,不仅以证香火因缘,应该还有希望遇到和他一样把灵峰当作心田福地的知音的期愿吧。
结语
周庆云流连山水胜地,对“灵峰探梅”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在沈中《灵峰补梅记》中,后人看到了一位高风亮节的近代名士。他知道山水之胜不可攫而私有。他把他力所能及的经营,无私奉献给当时的灵峰寺,后来的游人都可为灵峰的主人。他只是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日后的灵峰得以修葺或保存,也要有赖于后人了。话不指望人人与他如此护佑灵峰景致,心中的期愿明月可鉴。
“韵泉”琴承载着西湖著名景点“灵峰探梅”一段隐入深山更深处的人文历史。从近代“江南第一”古琴大家周庆云对它的鉴赏可知,这是一张音质上好的明代仲尼式古琴,流传有序,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名琴。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西湖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贤才流寓之地。“山灵日日望我辈”,如今《灵峰补梅记》碑尤存,掬月泉尤在,“韵泉”琴完好,灵峰一段琴史,贯穿着近代名士在西湖的风雅人事,传承着西湖作为精神家园的文脉气息。每到梅花香雪海,来灵峰探梅的游人络绎不绝,这不是西湖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又一生动例证吗?
(作者单位: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注释:
[1] 林晨 :《触摸琴史 :近现代琴史史叙事》,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年 9 月 1 日。”
: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见“买家指南-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拍卖场次 : 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及工艺品
拍卖时间 : 2022-12-25 20: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4605

更多明早期 “韵泉”仲尼式古琴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