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蔼力 燃烧的少年与赫拉克利特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RMB:3,500,000-4,5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国嘉德2022年秋季拍卖会
作者 : 贾蔼力
作者生卒 : (b.1979)
年代 : 2016 年
形式 : 布面 油画
尺寸 : 132×113 cm. 51 1/2×44 1/2 in.
签名 : JAL 2016
: 1979年贾蔼力出生于鸭绿江畔的东北城市丹东,2001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即广受关注,次年来到北京便举办了第一次个展“疯景”,那些如同末日预言般的作品画面,也成为贾蔼力作品中令人记忆深刻的个人符号和语言。策展人凯伦·史密斯曾如此评价道,“贾蔼力的作品展现了一幅兼顾寰宇与尘埃的世界图景,这不只是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还被认为是改变中国新一代画家的关键力量。”
正如这件创作于2016年的《燃烧的少年与赫拉克利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具骷髅和标志性的火人共舞的形象,画面的背景则是艺术家早期作品中的“疯景”图式。不同于以往的“疯景”中大面积刚健和凌乱的笔触,在这件作品中,冷峻的底色则更加突出前景的张力。骷髅与燃烧者的拥抱,印证着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那句:整个世界就是燃烧又熄灭的永恒活火。在贾蔼力看来:“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近代科学的连锁反应理论也将燃烧解释为游离基的链式反应。于我而言,这种发光发热也等同于‘盗火者’的精神。”
这并不是贾蔼力的创作中第一次出现“头上着火的少年”。习惯性使用巨幅画面来传达自我世界观的他,在那些荒凉如末日的作品场景中,常常不忘安放一个燃烧的少年,他们往往如同一只被远古闪电击中的火柴,激烈不安,而又在旷野中微弱渺茫。在成为画家的道路上,作为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贾蔼力并未选择像上一代艺术家那样回顾历史的创伤,而是从个体经验出发、典型地呈现新一代艺术家的私密视角与心理肖像。正如凯伦·史密斯所说:“如果说作品是表现了人的一种思绪,贾蔼力则并没有试图在理论上为其寻找依据,或是像许多艺术家一样去结构社会政治因素——这在80年代末期尤为流行的创作方式。时间改变着一切。后生代的人更喜欢和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理解成是自我的一代,至少表现了这些艺术家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
当然,这种个体经验与艺术家所身处的80、90年代东北地区重工业由盛转衰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在贾蔼力的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巨幅摊开的画面中出现了一条地平线,接着是空旷的荒原、凌乱的工业废品、防毒面具、渺小的人类、燃烧的火苗……不同的时空画面叠加在同一张画布上,经由他标志性的爆炸笔触,描绘出一片如战争遗迹般的废墟,也形成了艺术家个人的心理和生存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艺术家以往所擅长描绘的后战争抑或是后工业时代废墟和遗址的奇异景观,这件《燃烧的少年与赫拉克利特》的视角则聚焦于偌大画面中的某一处特定细节,末日旷野中那个燃烧的少年发出的微弱光芒,在放大之后变得热烈、迸涌。在具备了对大尺幅作品的良好掌控力之外,贾蔼力同时驾驭着细致入微的笔法。我们似乎可以分辨出,画面中那个熊熊燃烧的人物,正是多次在其作品中出现过的身着白衣、黑裤等时代符号的少年,只是这一次燃烧得更加彻底。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同时担当了这种末日废墟景观的冷眼观照者,以及对整个混杂世界有着深刻体会的卷入者,恰如其分地反映出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浮躁、中国社会现实的撕扯以及个体内心的战栗与不安。
贾蔼力曾在采访中如此谈论自己对于绘画的理解:“我关注一种自由的叙事性。在我看来,当代绘画真正应当引以为豪的,便是在这种自由的叙事性中潜藏的解构意义的可能。换句话说,就是消解被权力建构的图像知识,解放传统视觉体系中被奴役的符号。尽管符号的堆砌将导致荒诞的产生,但只要足够警惕纯形式的抒情泛滥,便好。”
拍卖场次 : 无问西东1900—2000: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拍卖时间 : 2022-12-14 19:00:00
拍卖地点 : 嘉德艺术中心
lot:1528
更多贾蔼力 燃烧的少年与赫拉克利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