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仿汝釉飄帶瓶拍卖价格
拍卖信息:
成交价: 登录后查看
估价:HKD:3,000,000-4,000,000
大数据可信度: 登录后查看
拍品信息:
拍卖会 :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年代 : 清乾隆
尺寸 : 22.5cm high
: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汝窯為宋代諸瓷之首,並一直受寵於宮中,宋人葉寘《坦齋筆衡》中即言「汝州造青窯器……汝州為魁」,陸游《老學庵筆記》中亦記「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 南宋周輝《清波雜誌》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瑪瑙釉又稱寶石釉、玻璃釉。宋人杜綰《雲林石譜》下卷《汝州石》雲:「汝州瑪瑙石出砂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紅瑩澈,小有紋理如刷絲。」
汝窯以燒製青釉瓷器著稱,其以冷暖適中的天青色調以及「清淡含蓄」的審美情趣,莫不令後世所羨。明宣德時期景德鎮御窯廠便多有仿燒,而以蟋蟀罐、碗、盤等為主。至清代,御窯廠更增設仿古作而專責其事,其中尤以雍正、乾隆二朝仿燒汝釉最為成功,可稱「形神兼備」。如《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記: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初六日,乾隆帝就讓太監高玉將「汝釉花觚一件」交於唐英「著照樣燒造」。《清宮造辦處活計檔》分別錄有雍正六年(1728年)和乾隆三年(1738年)曾先後令景德鎮仿汝窯器,均多達40余件。總體而言,雍正朝仿汝釉器多文雅雋秀,而乾隆朝仿汝釉器則更多了一些敦厚穆雅,較之前朝要豐滿圓潤了許多,仿燒數量亦為歷朝之最。
拍品為一尊,尊撇口,束頸,鼓腹,圈足微侈。通體施仿汝釉,釉面純淨瑩潤,釉色青逸靜穆,極盡古雅,圈足內署青花「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尊實為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仿汝釉瓷器的典範之作,造型釉色大樸尚簡,古意盎然,甚有「超越前古」之氣魄。
尤為難得者,此尊頸部飾以繫繩紋。頸部繩繫的技法成型於清代的包袱瓶,又稱布袋瓶、袱繫紋瓶。器形多樣,尺寸有大有小,主要特徵是在瓶身的肩部位置用塑型或繪畫的方式裝飾一圈包袱狀帶飾或者是束帶紋飾,無論是塑型還是繪製紋樣,包袱上織物的褶皺、起伏大多刻畫細膩精緻,惟妙惟肖。此類瓷器「包袱」部分的紋飾明顯有別於器身其他部位「平面」的紋飾,有凹凸、重疊、扣結的立體設計,在堅硬的瓷土上用精妙的手法來表現柔軟織物的質感,用鮮艷亮麗的色彩來表現絲織物的美艷,兩者的完美結合達到了陶瓷美學的極致。袱系紋的廣泛應用,使幾百年以來的經典陶瓷器形有了突破性的創新,因「包袱」與「包福」「百福」諧音,故這種嶄新的形式受到清代宮廷的喜愛和認可。
在傳世清宮遺存中,除以包袱紋裝飾瓷器外,尚見有包袱紋琺瑯器、漆器、玉器、料器以及文房包裝盒等。據《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載:「乾隆四年九月十九日首領李久明,催總白世秀將配座……成窯高足鐘一對,紅花白地高足碗一對,琺瑯包袱瓶一件……」又載:「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太監胡世傑交銅胎西洋琺瑯包袱瓶一件,隨座。傳旨:用此瓶胎骨燒掐絲琺瑯,先畫樣呈覽,準時再做,欽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於包袱瓶這一器類的重視和喜愛,在製作琺瑯器的過程中仿照瓷器的設計,也選用了「包袱」這樣的題材。此瓶紋樣吉祥新穎,釉色青潤純雅,乃是乾隆喜愛之包袱瓶一類中的上品,保存完整,十分難得。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3年5月11日,拍品編號121
香港蘇富比,1998年11月2日,拍品編號314
香港懷海堂珍藏
出版:
《機暇清賞 – 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7年,頁138-139,編號20
《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博物館,2010年,頁330,編號186
展覽:
香港藝術博物館,《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2010年9月25日至2011年1月2日
拍卖场次 : 軒華六帝——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器
拍卖时间 : 2022-10-07 12:00:00
拍卖地点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FG展廳
lot:1071
更多清乾隆 仿汝釉飄帶瓶图片: